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东西大学首批试点学生四年间完成三国学业掌握四国语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种留学目的的人群选校指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三种留学目的的人群选校指南(本科生也能四年抱仨)

三种留学目的的人群选校指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东西大学首批试点学生四年间完成三国学业掌握四国语言

羊城晚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刘红艳 大学四年的学习效率可以有多高?双学位?交换生?和下面这个名为“亚洲校园”计划的试点项目比起来,都弱爆了!1月17日,参加首批该项目的30名中日韩三国本科生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拿到了三国共同承认的结业证书,在大学四年间,他们同时完成了中日韩三国的本科课程,掌握了中日韩英四门语言,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各大跨国公司争抢……而随着项目的推进,未来参与项目的学生同时获得三国学位也指日可待。

项目规格有多高?

三国政府主导实施参与的都是牛校

“亚洲校园”计划是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的教育交流计划。2009年10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时提出了关于加强三国大学交流合作的设想。该计划旨在加强中日韩大学间有质量有保障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亚洲下一代杰出人才。

2011年11月,中日韩三国教育部门共同发布了“亚洲校园”计划首批10个试点项目名单,这10个试点项目是从中日韩180所大学(中国61所、日本56所、韩国63所)提交的51个有效申请中选拔出来的,入选率不到20%。在强手云集的51个竞争团队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东西大学共同申报的“中日韩三方联合培养东亚地区跨世代人文精英之流动校园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流动校园工程”项目)脱颖而出,与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一桥大学,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成均馆大学等东亚顶级高校共同参与了首批试点。

入选项目有多难?

两年多次轮番淘汰选上的都是学霸

据了解,这个项目中国将为中方学生提供全额学费和生活费,日韩也均提供不同程度的奖学金,既是公费又可以“四年抱仨”,竞争自然非常激烈。三校均开展了多次选拔考核,比如广外先对成绩优秀学生进行笔试、面试,第一轮以50%的淘汰率选出20名学生,在此后的10月里,这些学生主修了日语·韩语学习计划和《日本概况》、《韩国概况》等人文学科课程,接着广外又进行了第二次选拔,淘汰率同样高达50%,最终10人入选。

日韩高校的竞争也同样激烈,立命馆大学先后进行了两轮选拔,东西大学针对候选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派遣前考察,根据这一年的成绩、学习态度、语言考试和面试情况最终选出10名优秀学生。

学习任务有多重?

一年分成三学期没有假期不敢玩乐

为何要进行如此严格的选拔?除了因为报名学生多以外,学校也有考虑。以严格著称的日本著名私立高校立命馆大学校长吉田美喜夫在结业仪式上都说:“参与项目的学生家长们,你们应该好好地表扬你们的孩子,因为四年来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具体来说,学生们只用四年时间,完成三所高校的课程,本校必修课并不能减少,并掌握中日韩英四门语言。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一年级时,学习内容以短期交流和网络授课为主,这还只是热热身,到了二三年级,神奇的“移动校园”开始了——他们的学制是特制的,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4个月,一个学期“移动”到一个国家,在当地完成完整的教学任务。各大学除设置规定的语言课程外,还设置了历史、文学、文化、经济及国别、地域研究等范畴的人文学、社会学专业科目,每流动到一个国家,则设置与该国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使用该国语言进行教学。广外校长仲伟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四年间每个学生都有7-8次前往另外两国学习的机会。

参与项目的广外学生王渝灵表示,和普通的留学生和交换生不同,参加中日韩计划的学生,必须具有快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学期只有4个月,必须快速融入,而且在三个国家间快速切换,很考验人的适应力,”王渝灵说,“我们都不敢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用来学习。”

交流程度有多深?

室友必须是异国实习都是到市政府

这30个来自三个国家的学生四年间相处时间甚至超过本国同学,在异国学习期间,他们单独住在一栋宿舍楼里,两人一间,室友必须来自两个不同国家。

“除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同,生活上也要相互适应,”王渝灵说,“比如在日本期间,日本有非常严格的垃圾分类,中国和韩国学生都没有这方面的习惯,也是要学习的内容。”

除了生活上的磨合,学业上更是三国学霸间的大比拼。和留学生不同,这三国学生面对的学业难度相同,比如语言,他们基本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四年后都要通过两门高等级外语考试。羊城晚报记者从成绩表上看到,每国的10名学生中,以最高等级相比,广外有9人通过日语N1级考试,7人通过韩语6级考试;立命馆大学有3人通过汉语6级考试,6人通过韩语6级考试;东西大学有5人通过汉语6级考试,8人通过日语N1级考试。

此外,第四学年是实习期,项目给学生们安排了丰富的实习机会,包括朝日新闻报社、每日新闻报社、京都市政府、宝洁公司、富士施乐公司等等,以此大幅提升学生在就业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就业前途有多好?

多语言文化背景人才跨国公司最爱

三校校长谈到本校学生的就业都露出自豪之色。东西大学校长张济国说:“韩国大学男生必须服兵役,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一毕业也要先服兵役,而且韩国没有毕业前内定的就业机制,所以就业情况要等毕业后才能统计,但这些学生具有了解三国语言文化的独有优势,他们眼界开阔,富有挑战精神和忍耐精神,肯定是很受欢迎的人才。”

立命馆大学校长吉田美喜夫说:“日本的企业可以和毕业生签订提前内定合同,现在参加项目的10名学生除了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外,已经全部拿到了内定合同,大部分都是宝洁、花王等跨国企业,其中一人还将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职。”

广外校长仲伟合笑着说:“广外的10名学生除两人读研外,都是手里好几个offer慢慢挑。”

王渝灵告诉记者,她在京都市政府实习期间,正好京都主办“东亚文化都市”活动,她的三国文化背景发挥了作用,她撰写的提案和策划书被采用,现在,同学们有的去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很多决定去互联网企业,她本人则打算到一家网游公司从事海外运营工作。

项目未来会怎样?

人数将会翻番或将向欧亚校园扩展

在日前的结业典礼上,三校校长还签署了中日韩三校亚洲校园常态化项目协议书,这意味着为期四年的试点结束,项目将转为常态化运行。“从2016年开始,我们会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每年增加一倍的人数,即每校可以派出20人参加,4年后每校将有240名学生同时是三校的注册学生。”吉田校长说。

仲伟合表示,该项目是国际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首次实现了三边合作教育,在课程、学制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全国10个试点项目中,广外-立命馆-东西大项目在教育部的评估中名列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完整进行了本科四年联合培养的项目,真正实现了“移动校园”,接下来还可以考虑将这一模式向更大范围扩展,比如进行“欧亚校园”、“美亚校园”的合作项目。

三校校长均表示,正在为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三国毕业证努力,仲伟合透露:“目前中韩之间的学历互认已经没有问题,只要日本文部省批准了,学生就可以拿到三校毕业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