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山海经天马的故事(国学山海经北一经)(1)

幽鴳

山海经天马的故事(国学山海经北一经)(2)

注解

北次一经:

《北山一经》记录了从“单狐山”到“隄山”共计二十五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新疆、宁夏、蒙古一带,一部分在今西伯利亚、蒙古国境内。

原文补充: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

白话文:

石者山往北一百一十里有座山,即是边春山,山上有很多葱、葵、韭菜、桃树、李树。杠水发源于边春山,向西流入泑泽。

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与猕猴相似,身上有花纹,常常发出笑声,看见人就卧倒在地,这种兽名叫幽鴳,它的叫声像是在自呼其名。

注释:
  1. 禺:猴类,似猕猴而较大。
  2. 幽鴳:读音,è。
幽鴳:

一、明、清代,文人骚客眼中的幽鴳


【清·汪绂】,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幽鴳为猿猴状,全身未见花纹。

【明·胡文焕】,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编纂的格致丛书本《山海经图》,幽鴳为狗状,却长着人脸,它全身斑纹,圆目佯笑,卧倒在地。

【清·陈梦雷和蒋延锡】,雍正四年,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幽鴳为猿猴状,全身斑纹,正卧在山坡之上。

山海经天马的故事(国学山海经北一经)(3)

明、清·幽鴳


二、幽鴳,到底是个啥?


幽鴳有两个爱好:爱笑、见人爱趴窝。

当某天你走到一条幽长的小路上,走着走着,突然一个猴子拦在路中间,它也不走,不紧不慢地直接趴在地上还冲你笑,是个人都会血压攀高、毛孔悚然。

虽有“左右拦障,笑里藏刀”之说,但《山海经》并没有幽鴳“行凶”的记载,也许是漏了,也许它就是个温顺的动物。

根据《山海经》文字记载和明、清代图像刻画,幽鴳大概率是猿猴类且全身有斑纹。

山海经天马的故事(国学山海经北一经)(4)

边春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边春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葱岭。

此山,山上有很多葱、葵、韭菜、桃树、李树。

山海经天马的故事(国学山海经北一经)(5)

.

欢迎继续阅读下一篇:国学《山海经》北一经——鮨鱼,一只狗头鱼的“本领。

也许您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或者是日韩文化,孰不知日韩文化来源于何处!中国文明从夏朝建立以来有3900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就更长了,那得从伏羲、女娲算起。老祖宗们的智慧在早期就好比“咿呀学语”的婴儿到文明盛世,万国来朝,每一步都是有脚印可寻的。

此处,予以整理《山海经》基本信息,以小短片的形式供大家阅读,不当之处,愿闻其详。

#打开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