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1)

新中国共青团工作的基石

——重温《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李玉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副馆长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正式发布于1949年1月1日。这个《决议》的发布,标志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的范围内建立青年团组织。在这个决议中,对于即将正式建立的青年团组织的性质、任务及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今天看来依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因此,值得我们重温和认真领会。

一、建团决议产生的历史过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但是国民党政府违背人民的意愿,发动了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伴随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中国青年运动也走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历程。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2)

抗日战争中的红色大本营——延安。

在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前后,原本是全国青年运动模范的解放区青年运动开始显现出一些难以适应形势与任务要求的问题来。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青委在1946年初调华东地区的部分青年工作干部到延安汇报青年工作,研究改进解放区青年工作的办法和措施。1946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听完一次中央青委关于青年组织和青年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在经过认真的考虑之后说:“你们研究一下看,是否可以搞青年团?”中央青委遵照任弼时的提议,经过热烈而认真的讨论,于当年6月下旬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在6月25日向任弼时报送了《关于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议草案》。次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向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接着又大举进攻华东、晋冀鲁豫、晋绥、东北以及海南岛等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3)

延安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旧址

尽管这时中共中央的工作十分紧张和繁忙,日理万机,但是还是在8月26日,由任弼时就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座谈会,专门讨论关于建立青年团的问题。会后,任弼时将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和形成的意见向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作了汇报。半个月后,任弼时又在9月13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座谈会讨论建立青年团问题。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朱德、任弼时、林伯渠、徐特立、蔡畅、陆定一、习仲勋、马明方、安子文、胡乔木、黄敬、刘宁一、李领伯、康生、陈伯达、饶漱石等人。

任弼时宣布开会后说:“书记处召开过一次座谈会,大家是赞成建立青年团的。也问过毛主席,他说,搞青年团是好的,可以征求一下各解放区的意见。现在,起草了一份电稿,请大家讨论。”接着他又就为什么要建团作了必要的说明,然后由中央青委工作人员向会议报告了有关解放区青年工作和建立青年团的问题。报告完毕,会议便围绕要不要建团和如何建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要建立青年团,同时还就团的性质和如何搞好建团工作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并且做出了“择地试建”青年团的决定。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4)

延安时期的任弼时

1946年9月中旬,中央青委拟定了《中央青委在陕甘宁试建青年团的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在延安试建区,选了一个农村—冯庄、一个工厂—延安丰足火柴厂、一所学校—延安行知中学作为建团试点开始了试建青年团工作,接着又在绥德米脂试建区选择绥德县辛店区二乡的五个试点村和绥德师范学校开展了最初的试建工作。年底,试建青年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由于建团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中共中央在1946年11月5日用电报向各解放区发出了《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把试建青年团工作推广到全国各解放区。为推进各解放区的试建青年团工作,中央青委和陕甘宁边区青联分别创办了《青工通讯》和《青年团试办简报》,以交流工作经验和指导各解放区的试建青年团工作。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5)

《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

各解放区开展的试建青年团工作焕发了解放区广大青年的革命热情,受到青年积极分子的热烈欢迎,使解放区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区的广大青年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勇敢投身到反击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自卫战争和解放区的生产建设事业中,并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7年3月底,由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央青委机关随同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转移到晋察冀边区的河北省建屏县(今属平山县)西柏坡村,开始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青年工作。这时,人民解放战争逐渐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各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所以在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西柏坡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

为了促使中国青年运动能够迅速跟上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在全国土地会议期间,中共中央青委于8月下旬也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出席青年工作会议的人员,先参加全国土地会议全面领会会议精神,然后进入青年工作会议,青年工作会议在9月20日结束。鉴于各解放区已经按照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的要求开展了试建青年团工作,同时土地改革运动是锻炼和培养进步青年的绝好实践课堂,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的刘少奇把开展建立青年团工作也纳入了全国土地会议的议程。在8月21日,全国土地会议专门安排中央青委书记冯文彬就重建青年团工作在会上发表讲话。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6)

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报告

9月13日,全国土地会议举行闭幕会,刘少奇在作题为《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的讲话时,又专门谈到重建青年团的问题。他说:“青年团问题,由中央决定后就着手去办。头一步要选择和训练一批青年干部。在土改中把青年团下层组织形成起来,积极分子加以训练。中央局、区党委要选择一批有群众工作作风的、虚心的、能接近群众而没有官僚主义毛病的青年干部去做青年团工作。”这实际上是向全党发出了在解放区土改工作中要开展建团工作的号令。全国土地会议一闭幕,刘少奇立即于9月16日代表中共中央工委起草给中共中央的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全面报告了全国土地会议的情况,同时向中共中央建议适时召开全国青年工作会议,成立青年团。接着,刘少奇又在9月19日出席了中央青年工作会议,并在会上讲话。他说:“要踏踏实实准备一年,再开党内青年工作会议或青年团代表大会。……今年和明春,青年干部要先参加土改,在土改中组织青年,总结经验。”还说:“青年团在大革命前搞得好,大革命后犯了先锋主义错误,抗战时取消了,现在正是重新建立的好时机。”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7)

关于青年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

9月22日刘少奇与朱德同冯文彬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报告青年工作会议情况,建议在全国解放区内正式建立青年团,同时提出开展此项工作的计划。10月2日,中共中央复电,批准了这个建议和计划。就这样,重建青年团工作正式被纳入了全党的工作日程,使这项工作从试建阶段走入了正式普遍建立的发展阶段。

全国土地会议及青年工作会议结束后,建立青年团的工作在各解放区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在1949年上半年召开全国青年代表大会、成立全国青年联合会和正式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将这个决定传达给全党。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8)

《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

在1948年四五月间,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来到了西柏坡后,建团工作又在任弼时的领导下进行。这时,随着各解放区青年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青年工作干部在数量和业务能力方面出现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的新情况。为了适应解放区普遍建团的工作需要,中共中央青委于1948年9月,正式创办了中央团校,在1948年秋又根据任弼时的指示,开始了筹备《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12月20日,《中国青年》复刊第一期出刊。在此期间,中央青委还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开始了青年团团章草案的起草工作及其它建团文件的起草工作,并且将这些文件送交任弼时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批阅,以确保中共中央“九月会议”提出的建团任务能够如期完成。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9)

毛泽东审阅建团文件后的批示

1948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审阅有关建团的文件后,于27日致信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央青委书记冯文彬说:“关于青年团的决议和团章已看过。写得简明扼要,完全可用。”“有些修改,请你们再看一下。”此后,中共中央决定于1949年1月1日正式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二、建团决议的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经过十分扎实的工作实践后才产生的,所以显得高屋建领,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历史价值。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10)

《决议》先阐述了重建青年团的原因和试建青年团的成果,指出“各地区试办青年团的结果证明:凡是根据中央提议的精神所建立起来的青年团,都受到广大青年群众与成年人民群众的爱护,它在领导和团结广大青年参军、参战、发展生产、土地改革及民主建设和文化事业中表现了极大的作用。事实证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完全可能的与必要的。根据此种需要,并为着团结教育整个青年的一代,以及更大地发挥青年群众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与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中央正式决定在中国普遍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组织。”紧接着《决议》就对即将建立的青年团的性质和任务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决议》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之下坚决地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先进青年们的群众性的组织,是党去团结与领导广大青年群众的核心,是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青年的学校。它的任务,就是首先要团结和组织先进青年的积极分子,再经过这种青年积极分子的组织去团结和教育广大的青年群众,和中国人民一道,为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为了全中国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事业而奋斗到底,并在这种实践的奋斗中不断地教育中国的青年。”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11)

冀鲁豫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

《决议》还就团当时的具体任务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指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基本任务,在于有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革命实践中不断地教育自己的团员和青年群众,同时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组织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地参加我党和人民民主政府所号召的各种运动。”“青年团应在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的基础上,经常地注意和努力为青年群众的特殊利益与切身需要而服务,并在这种努力中逐步地引导广大青年群众去参加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种建设工作,和国际青年的反帝国主义的民主和平运动。”“在青年团团员与团外青年群众中,广泛地有系统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逐步地学会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观点,去认识社会发展进程,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学习文化、科学、生产与军事知识;学习业务与技能;使每个团员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与工作上,不断地提高自己。

一切青年团员应该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新民主主义的各种政策作为自己的光荣责任。青年团并应帮助政府教育机关,去改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领导少年与儿童工作……青年团应选派最好的干部领导这一工作,并在各级团委之下设立少年儿童部,或少年儿童委员会,作为儿童团和少年先锋队的领导机关。”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12)

《晋绥日报》刊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执行中央建团决议的指示。

对于青年团与共产党的关系《决议》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在组织上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系统,党无权直接命令青年团。青年团内的党员,必须服从党的一切决议,并以不疲倦的说服教育工作和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巩固党在青年团中的领导。”同时《决议》指出,“两年来建团的经验证明,掌握中央建团方针,训练和配备足够数量的青年工作干部,乃是建团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所以《决议》“各地党的组织必须将现有青年工作干部加以审查,并慎重与迅速地提拔、抽调一批思想正确、联系群众的青年男女党员干部,经过短期训练,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建团的方针。各级团委负责人应由相当于同级党委委员与下一级党委书记的干部充任。”

《决议》还明确指出,“建立全国性的和各地方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当前青年运动的中心环节,是党在目前革命形势胜利发展下的极重要的工作之一,各地党委必须予以重视。各中央局、分局、省委、区党委、县委和市委,人民解放军的各级党委(关于在军队中如何建团另行规定通告)接到此项决议以后,应即召开会议,订出具体工作计划,并切实督促执行。”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13)

东北解放区佳木斯市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

对于青年团员的条件,《决议》也作了原则的规定,这就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应当吸收一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愿为新民主主义的事业而积极奋斗,愿为劳动人民忠诚服务的男女青年为团员,其年龄一般地应为十五岁至二十五岁。”还指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应该比较过去的共产主义青年团,更为广泛地吸收各民主阶层中的青年积极分子入团,以扩大自己的群众性,但是它仍然是中国青年群众中的先进积极分子的组织,而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青年团体。只有很好地组织中国青年中的积极分子,才能使中国广大的青年群众有一个巩固的核心,在全国青年群众中进行坚持不懈的工作。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团结全中国的青年群众。团员成份应以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和一般劳动青年中的积极分子和其他阶层出身的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基础,同时也应当吸收其他阶层中的进步的觉悟的愿为新民主主义而积极奋斗的青年人参加。”

对于如何发展团员,《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要建立在青年群众的自愿的和自觉的基础之上,要在群众运动与各种工作中公开地进行建团。因此,应在人民群众和青年群众中进行经常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宣传工作,在人民群众和青年群众中树立对于青年团的正确的认识。在开始建团时,尤须深入宣传与充分酝酿,然后根据本人自愿,经过入团手续正式入团。应当绝对防止在发展团员的工作中采用强迫办法,随便拉人入团的办法和简单地追求团员人数众多等项错误的作法与急性病。在建团工作中,一方面必须保持团在政治上的纯洁性,同时也要防止狭隘性,将一些先进青年拒绝于团的大门之外,妨碍团与广大群众的联系。”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14)

在西柏坡复刊的《中国青年》。

对于青年团的组织建设《决议》指出,“团内生活,应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民主的与群众化的生动活泼的作风,培养团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训练他们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在青年团的工作中和作风上产生狭隘的关门主义、青年先锋主义或宗派主义的倾向。”同时《决议》还指出,“为了有计划地训练青年团的干部,除中央已经责成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举办团校外,各中央局、区党委、省委、地委、县委和市委并应在各该地区举力、团的学校或训练班。为了指导全国青年团的工作和组织广大青年学习,中央决定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出版《中国青年》定期刊物。”

总之,这个《决议》对于青年团的性质、任务以及党团关系和青年团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不仅为重建青年团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而且为新中国的青年团工作规划了蓝图,奠定了基础。

三、建团决议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各级青年团组织通过认真贯彻和落实这个《决议》,使得青年团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工作日益活跃起来,青年团很好地发挥了中国青年运劫核心组织的作用,在经历1957年改名为共青团和改革开放洗礼后,正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认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的历史,我们依旧能够深切地感到,这个《决议》对现实的共青团工作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985年团史(重温七十二年前的建团决议)(15)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第一,通过学习这个《决议》,我们能够全面深刻理解共青团的性质,从而坚持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按照青年的特点、开展青年团的独立工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通过学习这个《决议》,我们能够明确共青团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性的组织,广大团员和团干部要注意在工作和活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培育和发扬良好的品德和作风,增强自身政治素质和认知能力、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努力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后备力量。

第三,通过学习这个《决议》,有助于让全党都能更加重视和关怀共青团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努力为共青团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加强共青团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促进共青团组织的健康发展。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运春秋”(ID:qingyunchunqi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