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

严叔和耿叔都是老实人,唯一不同的是严叔和老伴是从外地来到上海的,而耿叔一家原本就是上海人,他们的整体条件是差不多的。

还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两家都有一个儿子。关于给儿子买房这件事情上,他们的做法就大不相同了。严叔夫妇一点退路都不给自己留,拿出所有积蓄给儿子买房;耿叔就不一样了,他只拿了一部分钱给儿子。

安家每个角色都能让人领悟生活(安家过分的善良)(1)

同样给儿子买房,结果完全不同

严叔夫妇用三百万给儿子儿媳买房之后,兴致勃勃地拿着行李去了新家,开门的却是儿媳的母亲。大概是没有想到他们拿所有积蓄买的房,却被对方当成了客人。老两口抱着一堆行李就那样被挡在门外,儿媳看了一眼公婆,冷漠的转身离开,儿子一句话就把父母打发了。

耿叔一家三代都在守着向家的老宅子,从爷爷到父亲,再到耿叔。三代人为了守护那份承诺,守了70多年的老宅子。可见耿叔一家从祖上都是忠厚善良之人,他们不曾想过占谁的便宜,只需要得到属于自己的就行。

耿叔的儿子原来是和他们一起住在向家老宅的,后来儿子儿媳买房搬了出去。这套房就是由耿叔出那一部分钱买的,他们当时没有跟着儿子一起搬进新房,是因为耿叔认为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直到林茂根的出现,骗了他们,把他们的行李也扔了出去,无家可归时,耿叔夫妇才背着行李去了儿子的家里。

当儿子问:“你们以后住哪呢?”耿叔不像严叔那样唯唯诺诺,他很硬气的说:“住哪?就住这,当初买房子的时候我也是出了钱的。我哪都不去,就住这。”不管耿叔说这话有几分真假,但结果是他说了之后,儿子就不敢多说别的。

安家每个角色都能让人领悟生活(安家过分的善良)(2)

反观严叔的儿子,在看到父母的时候,脸上表露出来的尽是嫌弃,儿媳更是一点都不尊重公婆。严叔没有像耿叔那样的气势,不敢在儿子面前动怒,最后只能胡乱找个借口狼狈的离开。

他们在回去的路上,老两口推着三轮车,看上去是那么的辛酸。严婶忍不住抱怨:“咱们攒了一辈子的钱,亲家什么都没出就住进去了。”

都说养儿为了防老,实际上也不全是,要不然就不会有父母老了无处可去的现象。

在《安家》这部电视剧里,同样是给儿子出钱买房子,严叔和耿叔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严叔任何事都以儿子为先,在儿子面前缺乏父亲的威严;耿叔是在帮助儿子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自己,儿子说的不合理,他就会用父权来提醒儿子。两者对比之后,很明显,耿叔的做法是正确的。严叔没有用对教育儿子的方法,最后落得老无所依下场。

安家每个角色都能让人领悟生活(安家过分的善良)(3)

在《安家》中,耿叔并没有为儿子而活着,耿叔夫妇他们有自己想过的生活。该尽的义务尽到,但儿子也应该做到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耿叔守住了,严叔却早已忘记了为人父母的原则和底线。

严叔夫妇他们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儿子提供好的生活,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舍得儿子受一点罪。他们对儿子只有无私的奉献,虽然老两口是靠卖包子为生,生活条件并不算富裕,但对儿子却用了富养的方式。

这样的教育方法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儿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在他的观念里什么都来的很容易,一套房子三百万,父母轻轻松松给买了,可他根本不知道这笔钱是父母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起早贪黑辛苦攒下来的。

而对于严叔夫妇,遇到不孝的儿子,除了寒心,更多的也是一种悲哀。恐怕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为儿子付出一切,却落得如此凄凉。

安家每个角色都能让人领悟生活(安家过分的善良)(4)

相较于严叔跟耿叔,还是忍不住想提醒一些做父母的老人,对儿女万不可无私到付出一切,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但是,这份爱是宠爱,而不是溺爱。亲情里的爱不能无底线,无原则。

尤其儿女成年以后,父母更不要对他们的任何事都全包全揽,该属于儿女自己奋斗的一部分,就应该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只有体会过人间疾苦的人,方能感恩父母的艰辛。

如果父母无条件的一直付出,子女永远都没有责任感,他们只会觉得反正自己生活不好了,有父母负责。也就是说,父母如果不放手,儿女无论任何时候都觉得他们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有义务为他们付出。

渐渐地,儿女就会忘记自己也需要努力的,他们只会把父母的给予看成理所应当,且不会有任何感激之心。

作为父母应该像耿叔那样,做一个有原则的老人,对儿女能帮则帮,但是并非无底限付出,该属于他们自己努力挣来的,就不要剥夺他们努力的权利。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让儿女明白,父母帮了你之后,你也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懂得感恩。

安家每个角色都能让人领悟生活(安家过分的善良)(5)

就像严叔夫妇在买房之前,儿子儿媳对他们百般顺从,儿媳想要在房产证上加自己的名字,一口一个爸妈的叫,还保证说:“爸妈,你们放心,我跟军军将来一定会孝顺你们的。”最终的结果,却是儿媳对公婆一脸嫌弃,家门都不让进。

父母要明白,你的无私有时候并不能换来儿女的那颗感恩之心,在为儿女付出的时候,不妨也为自己着想一些,唯有如此,自己才会老有所依。

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给予的多,子女就能回报的多,倘若父母把子女教育成了一个懂得自力更生的人,他们才会明白应该感恩父母。

在电视剧《安家》中,太表姑奶奶一家子,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龚先生的太爷爷收留了他们孤儿寡母,可他们一家人却不知恩图报,硬是要敲诈对方五千万。

太表姑奶奶是龚先生家的远房亲戚,当年因丈夫去世走投无路,她就带着两个儿子来龚先生家讨饭吃,太爷爷见他们可怜,提供了吃住,还供太表姑奶奶的两个儿子读书。

安家每个角色都能让人领悟生活(安家过分的善良)(6)

后来她的儿子买房钱也是跟龚先生家借的,但从不提还钱一事。一家人搬走之后,也不再联系太爷爷。

不但没有感谢之意,而且在听说龚先生要卖老洋房,就跑来敲竹杠。太表姑奶奶说,因为他们一家也在这住了四五十年了,所以卖房子的钱就应该有他们一份,虽然这个道理一点也行不通,但她却能说的出口。

面对利益,有些人早忘记了做人的根本,是要怀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就这样的事情而言,不仅仅是电视剧里才有的,现实生活中也不在少数。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在一个人落难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粥他便会感激涕零,如果你继续给予,对方会觉得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甚至会不知足,这就是人性。

老家有一对夫妻,结婚多年没孩子,他们都是老实人,想要抱养一个孩子,妻子的姐姐知道后,就说把她家的儿子寄养在妹妹妹夫的家里,等他们老了让这个儿子给养老。

这么近的亲戚,这对夫妻欣然接受了,从十岁开始抚养这个孩子,供他上大学,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后来,这个孩子留在了外地工作,娶妻生子都是这对夫妇给操办的,还拿钱给他买房买车。

安家每个角色都能让人领悟生活(安家过分的善良)(7)

孩子在外地安家落户,日子过的很幸福,从来都没有说过接两位老人去小住一段时间。这就不说了,后来这对夫妇相继生病,他一次也没有回老家看过,还是家里的其他亲戚帮着照顾。

本以为近亲之间那份亲情是值得信任的,结果,人性的恶根本不会在意情义。

有时候,亲人之间就像是有血缘的路人一样,当你以为亲情是值得守护的时候,却忘了人性的自私。人性是复杂又简单的,做恶人就是复杂,做善人便是简单。

人世间,大多数的亲情都是血浓于水,互帮互助。亲人间的那份感情,能温暖一个人孤独的心灵,也能寒了抱有希望的心。

也许有人会问,好心总是得不到好报,那我为什么还要善良?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写道:“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

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人生要活得漂亮,要永远善良,但你的善良,别忘了要带点锋芒。人生是一场远途修行,不要只看眼前利益,不懂敬畏与感恩,又怎能获得幸福人生。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