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有一章(第十六章),说的是:“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一章文字虽然简单,但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同样的思路,首先让我们看看几位著名学者的解读北京大学杨伯峻先生在其《论语译注》中的解读是:“批判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消灭”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的解读是:“专向反对的一端用力,就有害了”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的解读是:“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邪说,是有害的”朱熹在其《四书章句》中的解读是:“攻,专治也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可以看出:解读各不相同,由此也可见理解的难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攻乎异端斯害也含义:如何理解攻乎异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攻乎异端斯害也含义:如何理解攻乎异端

攻乎异端斯害也含义:如何理解攻乎异端

《论语》《为政》篇有一章(第十六章),说的是:“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一章文字虽然简单,但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同样的思路,首先让我们看看几位著名学者的解读。北京大学杨伯峻先生在其《论语译注》中的解读是:“批判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消灭。”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的解读是:“专向反对的一端用力,就有害了。”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的解读是:“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邪说,是有害的。”朱熹在其《四书章句》中的解读是:“攻,专治也。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可以看出:解读各不相同,由此也可见理解的难度。

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样不同解读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对其中两个关键字的不同解读而造成的:一个是“攻”,一个是“已”。“攻”字在此处确实可以有两种理解:“攻击”和“专心研究”。同样,“已”也确实有两种理解:同语气词“矣”和“停止”。先讨论此处“已”该如何理解。我的观点是:因为此处“已”是和“也”连用成为“也已”的,所以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而“也已”的用法是作语气组词,含义一是表肯定,一是表感叹。可见,在此处,“已”不应再具有“停止”的含义,从而“斯害也已”就应该是一种肯定的感叹:“是有害的啊!”其次,再讨论该如何理解此处的“攻”。诚然,两种理解:“攻击”和“专心研究”似乎都说得通,但要正确的选择,则必须从孔子或儒家的思想出发,才能得出。我们知道,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比较正面、正统的,所以通常将其它不同的学说和思想称为“异端”,后来甚至称为“异端邪说”,对这样的“异端”当然要去批判甚至攻击,而这样的做法当然不能称为“是有害的啊!”(“斯害也已”)如此一来,此处的“攻”就只能选择“专心研究”了。所以,我认为,钱穆和朱熹的解读是比较合于原意的。

此外,我还想补充一点:孔子是反对极端的,其一生的思想可分为三个重点:早期是“礼”,中期是“仁”,晚期是“中庸”。“中庸”的核心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不走极端。“异端”也是一端,所以也是孔子反对的。这就启发我们,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理解为“执着于一端,是有害的啊!”是不是更为合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