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追《大明风华》到最后阶段,竟然是心塞感觉。最主要的是这种感觉并不是剧情本身或凄凉、或阴郁的特质所带来的必然感受,而是一种从先前每个人物都立体丰满的精彩中,一下子跌入到角色崩坏的失望透顶里,这是心塞。
所说的角色崩坏,主要人物是已经升级为太皇太后的张妍。
看一个角色设置的是否成功,并非是说她一定就要善始善终,好人就得做到底。而是要看她在整个故事框架中是否可以立得住,经得起推敲。她的做事风格即便荒谬也好,偏执也罢,放到她的行为轨迹中至少是通顺的。
但这个太皇太后的晚年行为实在难以理解。
张克俭罪有应得,被草原人处死以后。张妍越发疯狂无理起来。她把自己弟弟的死归罪于若薇,并且神神叨叨的供上香案,向先祖们告状。最不能理解的是她一味主张朱祁镇带兵讨伐草原。这一点极不合常理。
试想,当年她得知自己儿子亲自带兵时,她心疼、责备、后怕,生怕有了什么闪失,她也会活不成了。可是轮到同样捧在手心里的孙子时,她怎么就会为给无恶不做的弟弟报仇而百般怂恿无任何作战经验的孙子皇帝上战场呢?
的确,张妍的至亲一个接着一个离去,先是丈夫朱高炽,再是儿子朱瞻基,接着又是弟弟张克俭,巨大的孤独的确会让一个老人性格大变。所以,她可以继续与若薇势不两立,毕竟婆媳难处。但不能理解的是何以要付出孙子可能有去无还的代价。
哪怕为了提防当年朱棣所说女主篡权的可能,也是要保全孙子性命,待日后成熟巩固势力方可有新作为。而且,当下论及亲情,这个与母亲不睦的朱祁镇看起来与她的关系更和谐。于情于理张妍都是不该主张出兵的。何况出师无名。
所以说,太皇太后晚年的表现越发不在逻辑之内。这对于最重亲情的张妍来说,是说不通的。对于人物性格的贯通也是没有抓手的。
很难理解为何对太皇太后这个人物的晚年如此设置?难道就是为了衬托女主若薇的性格魅力?
太皇太后由演技派吴越饰演,抛开角色的人设,单说吴越的表演,确实让人折服。张妍当年与太子的烟火日常,心疼儿子的溢于言表,宠爱孙子时的祖母形象,包括与儿媳斗气时暗自较量等等,都被吴越演到出神入化。
可惜就可惜在,再好的表演能力也挽救不了人设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