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论持久战(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1)

当地时间19 日上午,刘鹤在华盛顿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 发

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受媒体采访表示:

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 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新华社华盛顿5月19日电 正在对美国进行访问的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于当地时间19日上午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刘鹤说,这是一次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和成果的访问,双方就发展积极健康的中美经贸关系达成许多共识。这次磋商取得积极成果的最重要原因是两国元首此前达成的重要共识,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

刘鹤说,中美双方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这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也有利于美方削减贸易赤字,是双赢的选择。同时,双方还将继续加强相互投资和深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球经济贸易的稳定繁荣。

他强调,中国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具有高度竞争性,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获得份额,出口国必须要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让中国人民愿意买。中国不仅愿意从美国买,也将从全世界买。中国将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世界各国参加。

刘鹤表示,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了扩大开放的四个领域,我们将按照的要求加快落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和启示,未来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刘鹤说,此次双方取得共识有其必然性,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两国经贸关系多年来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时间。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无人能挡,面对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新曲折新矛盾,我们要冷静看待,坚持对话,妥善处理。

中美贸易战论持久战(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2)

1 23

声音

外贸专家:中美加强合作 将为“老广”带来多重“利好”

金羊网讯 记者马汉青报道: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对中美经贸磋商的最新重大成果,知名外贸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教授今早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双赢的结果,有利于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对广东外贸以及广东消费者而言,也将带来多方面“利好”。

陈万灵分析,在磋商中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这将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众多实惠。从农产品来看,随着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对各种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十分优良的资源禀赋,大豆、水果、畜牧等产品性价比在全球均有优势,而且很大的特点是供应稳定。而中美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习惯也有些不同,比如在鸡肉消费方面,美国人喜欢吃鸡胸肉,而众多“老广”则青睐“鸡翼”“凤爪”,这些都包含巨大的贸易互补共赢空间。同样,在能源方面,近年来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使美国变身为全球主要的能源出口国,如果大量高质量、高性价比、供应稳定的美国石油、天然气进来,对进一步改善中国能源结构无疑是好事。

“双方将在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当前广东正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无疑也将带来很多利好。”陈万灵分析,美国很多先进制造技术领先全球,而这些先进生产技术目前全球的最大和最广阔的应用市场,正是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比如美国机器人产业有不少技术优势,但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却在中国特别是广东。因此中美加强合作是互惠互利的,未来在广东这样的制造业大省将得到良好的体现。

美国学者:中国减顺差、调结构、促平衡举措增益世界经济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外贸已经接近平衡状态,中国减顺差、调结构、促平衡的措施有益世界经济。

波森说,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已经使经济基本面发生了积极变化:储蓄率大幅下降,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说明政策引导正在产生积极效果,这将使中国经济更加平稳高效,对世界经济也大有裨益。

“一个明显的结果是:中国正在接近贸易平衡,这和10到15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到2%之间,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水平。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我认为中国处在正确的轨道上。”他说。(新华社)

互利共赢,让中美经贸磋商不断向前

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5月15日至19日应邀赴美访问。经过几天紧张艰苦的磋商,中美双方最终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并在当地时间19日下午就经贸磋商共同发布了联合声明,双方将在诸多领域加强经贸合作。可以说,这是一次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和成果的访问,是对两国元首此前达成重要共识的落实,对中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从今年2月底刘鹤赴美沟通,到5月初美方主动派出代表团到中国磋商,随后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再到此次美邀请刘鹤率团赴美,这一切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在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的指引下,双方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断迈进。

从北京磋商的“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到华盛顿磋商的“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和成果”,几字之变却颇有深意:磋商次数增加的同时,磋商成果在不断向前推进。上次磋商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较大分歧,但这次却在不少具体领域取得更多进展,比如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经贸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鼓励双向投资等。这些来之不易成果的背后,是双方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为妥善解决经贸争端而积极寻找办法的不懈努力。

谈判是互谅互让的艺术,是在相互妥协中寻求彼此利益交集。一方吃亏的交易不会持续,双方共赢的合作才能长久。此次双方就经贸磋商发布的联合声明就是一个共赢的典范。美国加大对中国优质能源和农产品等出口,于美国,将利于其削减贸易赤字,促进其经济发展;于中国,可以促进产品供应多元化和优质化,更好地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对提升世界各国百姓福祉也是利好。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每项成果的达成都绝非易事。无论在北京还是华盛顿,面对美方的不合理要求,中国政府从来都是坚决回击,绝不妥协,不接受对方所设的限定条件。一切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从中国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是中方谈判始终坚持的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在经济结构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差异,让两国经贸争端的解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管控分歧、解决问题更需双方付出诚意、智慧和耐心。从最初的剑拔弩张到今天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美双方本着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理念,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跨不过的山。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