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的训诂

《禮記·士冠禮》

戒賓,曰:“某有子某。將加布於其首,願吾子之教之也。”賓對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辭。”主人曰:“某猶願吾子之終教之也!”賓對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從?”宿,曰:“某將加布於某之首,吾子將蒞之,敢宿。”賓對曰:“某敢不夙興?”

《莊子·養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

先贤弃结绳而造字传世,先造肉眼可见的日月星,后造于人有关的风火土水,再造你我他,终于形成汉字传承于千秋万代,以饔民智,缵绪先烈。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2)

先贤用字,极其强调亲疏远近,所谓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又说入夷则夷,入夏则夏。又极其精悍典意,以简单的笔划揭示深刻的道理,每每读史,总是感慨万千。

先贤以成熟的道德观、人生观作为行事指导,界别利益和族群,质朴而直白,先贤们毫无矫揉造作,乃为汉字溯源之根本。亦可见上古先贤为了传承文明而煞费苦心,造字以指导行为规范,亦为文明传衍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基石。

下面来进行字的探源,以此缅怀先贤的丰功伟绩。

首先选中“吾”这个字,自称很重要,关系到自我演志,甚至自我作史。从这点来说,中国人更加注重身前身后名,人生一世碌碌无为或是夸张挥霍,这不是中国人的操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默认的大志向,先天上中国人就有人文的重任、文明的担当,这就是汉字和华夏文明赋予的历史性责任。

第一人称有很多,分别是我、吾、朕、餘等,后世分化出咱、俺等,常用的只有吾和我两个字,新文化运动后,文言文被弃用,"吾“字同时废用,惟我字沿用至今。

为什么吾字是对自我的称呼?吾的本义是什么?看遍各种字典和注解不得明白,凌乱的信息接受得越多越无法提契纲领。只好采取笨办法,一笔一画地研究透彻,先来看“吾”这个字的字形及演变历史: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3)

“吾”是一个五字加口字,五是音,口是何义?不得而知,继续分析。

:甲骨文和钟鼎文中的“五”均是写作: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4)

而数字“五”的演化历史如下: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5)

看似形象,但区别极大,笔划和位置的不同往往代表其意义大相径庭。那么,在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6)

的中间加一竖是什么字呢?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7)

本意又是什么呢?需要一步步地详细推敲,先来解决“五”的溯源和引申。

:许多字典和注解释为交午之意,亦有纵横交错的解释,诸多典籍的解释大意为中午时分阴阳纵横而交错。例:《說文解字》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8)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9)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子和癸亥居于首尾,戊和午皆居于干支之中,按天干地支纪时法,再反推九数,“五”也居于数字之中,这就形成了微妙的对应的关系。

:此是五的异体字。去掉上下两横,就是乂字,意为割草或收割,又有治理之引申之义。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0)

以上字的外延和内涵均没有说明到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1)

的意思,但也实际证明“吾”的“五”字是假借或是被更变过的,看到楚系帛简就可以证实发生过的人为变更,但还是无法明白这个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直到我详细甄别和溯源如下字:

口: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2)

时: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3)

晷: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4)

名: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5)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的时间不但宝贵而且紧凑,许多的事情必须日出就开始进行,日落之前尽快做完,以此来躲避黑夜中目不可视的恐惧,特别是凶猛野兽的侵袭。

先贤就发明了观看太阳位置的天文设备,以此来进行精确报时,这就是日晷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6)

“晷”字的结构为日、夕、人、口,其意义就很明确了,白昼间可以读出精确时间的天文仪器。当然,精确的时间是人为制定的,但有了时间对于人就有了基于时间的预期和判别,这事非同寻常的重大事件,从此人类就有了时间的刻度,而不再是浑浑噩噩,时、日、旬、月、岁等时间刻度油然而生。

所以就有了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感概。

既然日晷是精密仪器,又需要随时明确时间,这必然就有一个职位来管理日晷这样高精度的天文设备,包括报告和调校,日书的诞生就是这样。

管理日晷很重要也需要学问,他必须根据太阳的位置来报告现在的时辰,以便邦国或氏族管理者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合适的事情,特别是军事征伐,更是只争早夕。因此报时的人必须是官方的人,而且是具有权威性的重要人物。

但写到这里还是没有解决原始的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7)

为什么要有一竖的问题。这时,我想到了日晷的指针,再想到日晷的识别问题,于是恍然大悟。

“吾”字上的并不是“五”,而表示的是日晷上的刻度,或是日晷指针指向的六个时间方向,也即是六个主要时辰的刻度。结合天干地支纪时办法,先贤就完美地解决了精确报时的困难。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8)

”字的上下两横代表晨曦和夜晚的分隔,也即是白日和黑夜的分际。

所以,观察日晷并报时的人就是“吾”。

根据以上的证据和推论,“吾”的造字原因就很明确,需要一个“吾”来管理日晷并精确报时。

至此谜底揭开,“吾”的本义为根据日晷报时的人。

先贤发明日晷时的形制未知,可能是地平式日晷,也有可能只是简单地在地上竖立一根木棍,根据木棍的影子变化来判断时辰,然后一年又一年地细化和系统化,逐渐出现各种日晷和天文学仪器。

“吾”代表中国暨世界天文学的发端,根据观察日月变化再到观察星相变化,日积月累,逐渐精湛,最后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以《甘石星经》昭示了完美的赤道坐标系和星区分类法,一直沿用至今。

同理,“圭”字的本义就是圭表,查看日影获得时间的天文学工具,只要辨别了南北方向,圭表可以立即实施对时间的精确管理。这里就不详述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训诂以为乐趣。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19)

到了周朝时,管理文字的官吏觉得繁琐,便通过未知但重要的汉字修订程序把“吾”上半部的这一竖去掉,与数字“五”合并成了“五”这个字,字形就成了“吾”字,一直沿用至今。

这时候,“吾”的形意就稍微发生了变化,多了一些外衍的意义。导致后世无法追溯到“吾”字的源头,并跟“五”的溯源发生了混淆,还以为“吾”是形声字,“五”则是声,但实际上“五”是独立发展和演化的,在与“吾”的上半部字形合并成为了“五”之后,“五”恰如其分充当了“吾”的声部,兼有时间和数理的含义在内,这就是汉字“吾”演化的精妙历史。

综上,“吾”的本义就是查看日晷并报时的人。自称为“吾”代表了重要性,“吾”是很重要的人,延伸到每个自称”吾“的人都很重要,这是人类社会默许寻求社会承认行为,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从表征来显示每个人的重要更为重要,这就是发源于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永远是第一位,而不假借象征造物来贬低人的重要性。

训诂学需要的字典(吾的训诂)(20)

真是要好好崇拜和学习先贤的大智慧,有他们的精雕细琢才有汉字的精妙和磅礴,可指物、可表意、可传法。对于文明来说,汉字已经是二维文字的顶极配置,没有任何文字可以替代汉字,这是文明何其幸运的际遇,珍重汉字,学习其中蕴含的人文理念,以史为鉴。

“历史之于人犹如母亲之于婴儿”,汉字是文明赋予中国人的无上骄傲,守护汉字必然是中国人的天然责任。

以上推论是否正确,欢迎指正和讨论。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