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简称“长”,古称喜都、茶啊冲、黄龙府,别称“北国春城”,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长春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工业基地。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7个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24651.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54.4万人,城镇人口445.1万人,城镇化率59%。

位置境域

长春为什么被说是北国春城(你绝对不知道北国春城)(1)

长春市政区图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一带一路”北线重要节点城市、中蒙俄经济走廊节点城市、长吉图战略腹地城市、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

长春位于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1]

地形地貌

长春地势较为平坦,为东部山区与西部松辽平原过渡地带。以富峰镇-上河湾一线为界,东南部属丘陵-低山区,海拔高程多为200-400m,最高山峰为双阳区东南部的老道洞山,海拔711m。西北部为冲洪积台地,属高平原波状起伏地形,海拔标高160-200m;至农安-德惠-榆树一线进入松嫩平原,海拔高程为137-160m,相对高差5-10m,地形坡度多在5°以下,最低处为榆树市与松原市交界拉林河谷,海拔137.5m。全市低山丘陵占地2.84%,高平原(台地)占37.5%,河谷平原占59.66%。

气候

长春为什么被说是北国春城(你绝对不知道北国春城)(2)

长春文化广场

长春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削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故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年平均气温4.6℃,历史上最高气温可达40℃,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温度出现在1970年,为-36.5℃。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140-150天,全年冰冻期为5个月。[2]

水文

长春的地表水属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还有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开河及卡岔河等流经境内,有波罗泡子、敖宝吐泡子、元宝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处;市区的地表水,较大的河流为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饮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开河等。由于市区的下部基岩为中生代白垩系红色岩系,岩层致密,为一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因而无深层地下水源,故地下水贫乏。[1]

参考资料

1. 自然概况 [引用日期2018-01-29]

2. 长春气象 [引用日期2017-09-05]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大芳小溪、撸一串儿吧、899蓝天、用户2149794967371、黑暗中的卡卡罗特、老六loves参与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