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言

亲爱的读者:你们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有缘人相遇。从此刻开始,我即将以大众能看懂的语言文笔为大家讲解科学是什么,如何理解它,那什么是科学呢?简单的说,就是人类从进化出智慧开始,认知世界并加以学结经验并最终为人类自身服务的学科,都可统称为科学,广义上的科学!是的,现在你所看到的一切人造物,人类的语言,社会的秩序等等,都可认为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科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科学是如何发展的)(1)

那么,产生科学的前提是什么?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一些事物的运行,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有什么规律吗?进而建立底层逻辑链条将事物的规律串联起来,得到一个符合观测与测量结果的答案!那么,科学是如何从最原始的形态发展至今的呢?未来科学又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带着这些疑问,我简单总结一下,不容错过!

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站在一个上帝视角去看问题,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类总是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一切都显得那么井井有条有一种美的秩序,还有春秋冬夏,星辰运转!这一切真的太美妙了,什么?这不是很正常吗?有什么奇怪的?是的,普罗大众确实这么认为,那是因为我们仅仅是作为一个信息的接收者迎合这个世界所以司空见惯,但是当你以一个思考者的姿态去审视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的运转真的太奇妙了!里面似乎藏有无尽的奥秘!

科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科学是如何发展的)(2)

那么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简单来说,分为人类社会是如何运行的,总称为社科。大自然是如何运行的,统称为自然科学。在我的作品中,讲的就是自然科学!就是人类社会科学以外的万物运行法则!

奇妙的大自然,需要科学来解读

斗转星移,春秋冬夏往复,大自然如此瑰丽奇妙又充满魅力!小至亚原子粒子,大到巨型星系,物质,能量,时空,生命与智慧,每一个单拿出来都是宏大的命题!那么我们如何解读世界的运转呢?科学!那么,如何理解科学呢?

科学的形成,经验科学

实际上,从人类原始社会开始,比如旧石器时代,甚至人类从懂得制造工具和生火开始,不可否认,科学就已经开始形成了!这就是最原始的科学形态!然而这时候的科学来源于经验总结,而非考虑其底层运作逻辑,我们管它叫经验科学!

比方说,乌云密布,狂风肆虐,古人就已经知道要下雨了,别看很搞笑,连动物都知道的事儿,但这就是最简单的经验科学。那么,有没有人去想:为什么会下雨呢?雨水从何而来?当然有,哪怕是原始人智者!只要细心观测,总会发现规律!

科学的底层逻辑与实践科学

下雨了,地面会湿,太阳出来了,地面会被晒干,那么,是不是雨水消失了呢?非也,它只是转换成其他的存在方式!烧一锅水,水沸腾,雾气弥漫,那弥漫的还是水啊,我们管它叫水蒸气,在锅上方吊着半圆形锅盖,你会发现,雾气冷却后,又形成水珠了,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它,又落下来了,嘿嘿,这不就是下雨的底层逻辑吗,虽然过程不尽相同,但逻辑是一样的!科学逻辑链的建立,让人类的认知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受用至今乃至将来!

科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科学是如何发展的)(3)

然而,事物的规律需要记录,量化,与数据支撑,这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需要用到数学这个工具!比如苹果落地,通过记录不同高度,到达地面速度变化,时间变化等数据的变化,可推导出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常数。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已知规律通过数学工具推导未知的一个过程,结果与测量实践吻合且具有普适性,那就是科学的,那么此事物的规律就可以用物理(化学)公式表达出来,便于人们的学习与应用!并传授给后代的人类,您现在看到的科技世界,正是数千年人类知识积累的成果!

科学界的乌云,理论科学新征程

经典科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理论与实践,在如今低速世界仍然可广泛适用。然而,光,粒子,电磁波等物理概念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宁静!

科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科学是如何发展的)(4)

麦克斯韦方程组完美的演绎了电磁学,方程组计算出光速是一个常量C,然而问题来了,我们知道,在经典物理中,测量速度要事先选定参照系,那么,光的参照系是什么?

受牛顿时空观的影响,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以太”,并做了相关的实验,由于地球是运动的,光和地球都在“绝对静止”的以太上运动,按照经典伽利略变换,在不同方向发出的光的速度相对地表理应不同,但是实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在不同方向上测出来的光速,居然是没有变化的!经典科学大厦出现了动摇,伽利略运动变换已经在低速运动学得到了检验,而麦氏方程组又那么的完美,抛弃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怎么办呢?

相对论横空出世

这时候在瑞士某专利局的小职员爱因斯坦灵机一动:既然你们实验都检测不出光速的变化,那么我们换个思维方式,就假定光速不变,而且是相对任何参照系都不变,这也是你们实验的结果,并保留伽利略变换的相对性原理(后称狭义相对性原理),看看能发现什么?

科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科学是如何发展的)(5)

就这样,狭义相对论正式问世,它既囊括了伽利略变换(低速近似),又与麦氏电磁学相协调,不久后广义相对论也问世,并且成功预言了一些物理现象。这就是理论科学,先假设定义,再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某些物理规律,再在以后科技发达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检验。

想必大家也是对相对论非常感兴趣,但此理论需要懂得的前缀知识庞大,待大家对前缀知识有理解以后我会出相对论的专题!让普通大众都能看懂相对论在说什么?

理论物理新时代,微粒子运动

与此同时期的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物理现象的发现,科学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经典科学的领域,量子领域。简单的说就是研究粒子的运动特征,该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说粒子你不去“观测”的时候体现出波属性,“观测”的时候又体现粒子属性,感觉粒子能意识到人观测它,其实没有那么玄乎,既然是观测具体路径,肯定是有探测器的微粒子与之产生量子效应你才能观测到啊,也就是改变了它的路径和意识无关。至于量子延迟擦除实验也并没有违背因果律!总而言之,量子力学目前还不能完美描述粒子运动规律,并且和经典科学有冲突的地方。基于篇幅限制暂不细说。

从20世纪初至今,物理界的研究从经典物理转向理论物理,理论物理的研究与应用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似乎也陷入了瓶颈,而实验难度却越来越大。理论物理的突破任重道远。

人工智能与星辰大海,科技的未来和展望

提起人工智能,大家脑海中想像的是未来都是人工智能机械臂,人类解放生产力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可以有,也是一个思路。 未来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人工智能的最终使命是辅助人类进入星辰大海,虽然现在地球的自然资源人类还可以继续使用,但终归会耗尽。新的能源提取方式也不知何时能成功,开拓太空资源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科学是如何发展的)(6)

还有人可能会想,意识上传,机械飞升,或制造出类人强人工智能,这过于科幻了,人类迄今为止都搞不明白大脑与神经系统等运作机制是如何产生意识的,更别说创造了,上传也不行,因为底层逻辑都不清楚。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连单细胞生命都创造不出来,有人有疑问了,不是已经制造出来了吗?比如人工蛋白质,人工细胞,基因编辑等等。注意,这只是在原有生命体上的改造或复刻而已。什么时候人类能从一堆分子“捏合”成一个生命体,那就是真正的创造生命了。

人类能造出电脑,宇宙飞船等高科技产品,目前就是制造不出生命,生命的规律和意识的产生有时候甚至比研究宇宙更为复杂。但是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在可见的未来确实能提高生产力,并方便于人类生活。

结语

很久以来,我就有一个为大众做科普的想法,如今终于能实现了,由于篇幅限制今天也是一个随笔手写。笔者打算做一个全科普系列,包括天文,地理,经典与理论物理,生命,地球科学,以及前沿科学理论猜想(科幻)都有。所有文章都是建基于科学底层逻辑,辅以故事性,叙事性,逻辑推理,议论,还有抒情散文等写作风格,以通俗易懂的文笔带大家品味这个婀娜多姿的奇妙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希望大家能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愉快,这也是我坚持原创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