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020年是鼠年,说实话,笔者从小就不理解,为什么鼠能成为十二生肖之首,而可爱的猫却榜上无名。而且在诗坛鼠也似乎不那么招人喜欢,《诗经》中连出了两篇以鼠讽人的经典作品,一首是《硕鼠》,一首是《相鼠》,两首诗用字之狠都属诗坛少见。

苏轼趣味小故事(年少调皮的苏轼半夜捉不到老鼠)(1)

但大家不要被这两首诗骗了,在不少朝代古人对老鼠的看法都是极正面的。他们认为家中有鼠,说明有粮可偷,这是家富的象征,而且老鼠的聪明机灵,也一向为不少人推崇。本期,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苏轼的《黠鼠赋》,据《东坡全集》记载,这篇趣文为东坡11岁时所写,就算年纪有出入,估计相差也不会太大。

苏轼趣味小故事(年少调皮的苏轼半夜捉不到老鼠)(2)

当日苏轼和书童正在夜读,突然听到一只老鼠在咬东西,少年调皮的苏轼便和童子一起捉起了老鼠。结果就是两人忙了半天,还是让老鼠跑了,于是“痛定思痛”的东坡便坐在床上苦思冥想,一气之下写了这篇趣文,读完只能说小东坡太有才了,道出你我常犯的错。全文可分为三段,先来看这第一段:

苏轼趣味小故事(年少调皮的苏轼半夜捉不到老鼠)(3)

小东坡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绘了捉鼠的情形。一听到老鼠的响声,他首先是拍床板希望对方速速离去,谁知老鼠不知悔改。东坡忍无可忍,让童子拿一个空口袋将它一把套住,老鼠在袋子里叫了几声,就没了动静。两人很是好奇,便拿来灯烛打开袋子瞧个究竟,发现袋中老鼠已死。于是童子将老鼠倒了出来,老鼠趁机就跑了。

苏轼趣味小故事(年少调皮的苏轼半夜捉不到老鼠)(4)

不得不说这只老鼠确实是很聪明的,机灵不输蒲松龄笔下“假寐”的狼。而小东坡这段文字描写也是极有水平的,短短几句人物的对话、动作、心理描写统统都有,自己的调皮,童子的可爱,老鼠的机灵,都跃然纸上。再看这第二段:

苏轼趣味小故事(年少调皮的苏轼半夜捉不到老鼠)(5)

这一段东坡好好地分析了一下整个过程,发了一通感慨。东坡分析老鼠之所以不尝试咬破口袋,是因为它有三大聪明之处。首先是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咬不破,所以根本不去咬;其次就是采用了装死这种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再次就是沉得住气,捉住了逃走的最佳时间,毫不犹豫地跑了。同时东坡还将老鼠和龙、龟、麒麟等物对比,在他眼中这些看似凶猛的兽类都不如这老鼠来得机灵。最后一节,东坡由老鼠想到人生:

苏轼趣味小故事(年少调皮的苏轼半夜捉不到老鼠)(6)

在这最后一节中,东坡从自己的角度,找到自己捉老失败的原因,道出了我们经常犯的错。我们能在千金之玉碎时泰然自若,却常为了打破了锅碗这种小事而无法控制情绪;人们有擒猛虎的能力,却受不了蜜蜂蛰。我们在小事面前总是自以为是,无法像做大事一样专注,所以才往往在阴沟里翻船。

苏轼趣味小故事(年少调皮的苏轼半夜捉不到老鼠)(7)

这篇趣文一共不到300字,却写得很有水平。首先在结构的安排上,先叙事,后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处事的哲理,一气呵成。其次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东坡通过动作的描写,将这只老鼠的机灵写得淋漓尽致,不但不惹人厌,还有一丝可爱。最令人赞叹之处在于小小年纪的东坡,经历这么一件小事,却能有如此强的思辨精神,他后来能成为一代文坛巨匠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对于这篇趣文,后世名家们也都给了极高的评价,其中臧克家先生评:“一字千金,含义无穷”。这篇趣文大家觉得写得怎么样?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