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陆芳 文/摄

“吴彦姝84岁了呀,看上去怎么这么年轻”“她和奚美娟在一起,真的就是一对母女”“电影里她们住的房子,不就在浙大华家池校区嘛”……

9月3日,浙产中秋档亲情电影《妈妈!》在杭州举行“人间小爱,团圆如故”首映礼,谈及带着成片回到拍摄地杭州与观众见面,导演杨荔钠表示“就像带着自己的孩子回来见亲友,很期待很振奋”,监制尹露则说“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我们也带着《妈妈!》回家了”。

当日,导演杨荔钠,监制尹露和两位主演吴彦姝、奚美娟,在纷腾电影生活馆(杭州国大店)与四场映后观众亲密互动。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

电影以丰沛的情感和精致的叙事,受到观众认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真实呈现与探讨,也引发共鸣。

《妈妈!》由横店影业等出品,是一部浙产电影,将于9月9日超前点映,9月10日正式上映。

浙大华家池校区,要成网红景点了

《妈妈!》讲述了85岁妈妈照顾65岁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动人故事。

让杭州观众欣喜的是,这部几乎全在杭州取景的电影,看着让人太亲切了。电影在浙大华家池校区取了很多景,把这里拍得非常漂亮,估计热映之后,会成网红打卡点。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2)

吴彦姝、奚美娟在片中都是大学退休教授,她们的家就在华家池校区的教授楼。房子外立面是红色墙砖,有一个种满鲜花、绿树和蔬菜的大院子。片子大部分戏在这个美丽的家中拍摄,尤其是鲜花怒放、绿树掩映的院子,母女的诸多情感戏,都在此发生。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3)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4)

此外,两人在湖边的长廊里吃冰淇淋,奚美娟因阿尔兹海默病越来越严重,认不出妈妈的一场戏,就在华家池的紫荆藤架的绿色长廓里拍的。

而两人的老房子则在西溪路上的杭大新村,片中奚美娟来到老屋,寻找儿时与父亲的记忆。

电影还出现了邵逸夫医院外景、大运河、拱宸桥,以及有三百年历史的茅家埠上香古道上的通利古桥。

当日路演现场,杨荔钠导演表示,虽然她在长春长大,但妈妈是杭州人。2020年,她作为西湖纪录片大会的评委,来到杭州。走了一圈后,发现杭州的水、人,整个气质和这个故事太契合了。在主场景确定在华家池校区后,更是觉得必须在杭州拍。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5)

当日杭州路演现场,吴彦姝说起华家池的那个家更是赞不绝口:“那个房子,那个小院子都特别美。并且随着剧情推移,房子还有春夏秋冬的变化,特别有杭州城市的气息。”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6)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7)

奚美娟则表示,去年自己整整两个月在杭州生活和工作,杭州人文、景观和杭州人的热情,都历历在目。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8)

她笑着说,拍戏的时候挺忙的,两个月休息时间并不多。她在杭州的几个朋友,经常来探班,看到她们拍到深夜,也不知道在拍啥,现在看到电影了,终于知道是怎么一个故事了。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9)

多位浙江大学教授现身观影,在映后交流时分享感受,导演杨荔钠表示,早在开机前勘景阶段,便与多位浙大教授相识,分享剧本概念及故事后,得到教授们鼓励与支持。片中女儿“冯济真”的名字也从浙大教授邱济真而来。

现场,教授们纷纷赞美影片静谧深远之美,实属银幕难得,更直言拍出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与杭州的人文气息。片中母女历经风雨飘摇的一生,追寻过理想也抛洒过热血,最终归隐于山水和市井。《妈妈!》是一部致敬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电影,更是一首生命之歌。

84岁老奶奶吴彦姝,怎么看都优雅

杭州路演现场,观众对吴彦姝、奚美娟两位演员的演技十分认可,称“绝对是殿堂级的表演”、“真实、细腻、克制”、“为大银幕上有她们这样的女演员而骄傲”。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0)

吴彦姝穿了一条黑色裙子,84岁尽显优雅之美。她之前是话剧演员,72岁才开始在北京闯荡影视圈。2017年获金鸡奖最佳女配角,2021年获明斯克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前不久更是以84岁高龄拿下北影节最佳女主角。

吴彦姝从没有抱怨自己年纪大接到的角色有限,只要身体允许,也从不拒绝配角甚至客串,只因热爱自己的职业。她认为只要身体允许,年龄就只是一个数字,从不会带来任何限制,她也不会因为自己已经“高龄”便认为有些事情做不得。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1)

片中有一场母女打不开家门,妈妈打破窗户,爬上窗台,跳进屋子,给女儿开门的戏。84岁的吴彦姝更是亲身上阵,完成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敬业精神令人佩服。

现场,吴彦姝表示,“我为拍了一部这样的电影而骄傲,它的情感、它的意义都是非凡的,它是中秋之际献给每个妈妈的礼物”。

谈及戏中角色,吴彦姝觉得这个角色最打动自己的是她的担当:“一开始她像个女儿一样。但当知道女儿得了阿尔兹海默病后,她开始反转,锻炼身体、照顾女儿,付出最大的爱。”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2)

影迷哭着上台抱住奚美娟,说演得太好了

《妈妈!》作为国内首部正视阿尔茨海默病的电影,不仅真实展现患病过程及症状,更对患者与家属的困境细致刻画,颇具真实力量与现实意义。影片中这对退休教授母女用爱对抗遗忘,尽显生命的尊严和体面,也将勇气和希望给予观众,将如何面对老去与离别的思考延至观众心中。有影迷表示,影片结局震撼到她十五分钟没有缓神,“母女俩在海滩上舞蹈时那种生命最后的尊严,震撼到我说不出话来,那是真正的勇敢。”

现场,观众不仅对两位主演精彩表现反馈热烈,更大赞影片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呈现之细致,突破了自己的认知,“原本知道这个疾病,却不知道它对患者和家人的伤害那么大”。

还有多位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家属、照护者、社工、以及医护人员等到场支持,认为影片细节之具体让他们震惊,仿佛自己的生活被搬上了银幕,“女儿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她说觉得自己越来越远了,得这个病就是这样的,你能感觉自己正在不属于自己,我很欣慰主创捕捉到了这一点,也谢谢对我们的关注。”

还有患者家属说,“妈妈这个角色,是无数个照护者的真实写照,导演一定体会到了我们的难处,没有亲情很难坚持”。现场另有医护人员肯定电影的呼吁作用,能让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更加关心,更加理解,让潜在的患者及早发现与干预。

两位主演都表示,自己从影以来都很难遇到如此立体和丰富的人物,所幸有导演和作为搭档的彼此无条件信任。

监制尹露则说,“其实是两位老师赋予了角色生命,她们现场有很多即兴的火花,只要她们出现在银幕,就光彩夺目。”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3)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4)

还有一位影迷哭着上台,一把抱住奚美娟,哽咽着表示,演得太好了。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5)

奚美娟回应道,“这部电影是不多见的,我相信观众看完不仅会为之感动,也会有除了泪水之外的思考久久留在心中,这就是我们完成它的意义”。

最后,观众与主创一齐打响三个响指,用片中母女诉说“我爱你”的方式互道中秋快乐,也向世上每一位妈妈温情告白。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6)

浙大华家池校区紫藤花全景(这部电影上映后)(17)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