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管是几零后,没背过诸葛亮这篇《出师表》的,十个人里也找不出一个。这篇《出师表》在近两千来引起了极大反响和正义,甚至有一些人因为《出师表》中为什么不提赵云而争论不休。不过这种争论还是浅层次的,那是互称“云黑”“云吹”的可爱的读者的一种娱乐,其实《出师表》不但没提赵云,就连魏延蒋琬杨仪也没提,因为诸葛亮是在安排大后方的事情,对已经二十出头的巨婴刘禅不放心,所以才教给他怎么治国理政。很多帝王将相都对《出师表》发表过不同看法,康熙皇帝甚至连“白帝托孤”都不相信,而是冷冷地从牙缝里蹦出七个字:“以谲诈相尚,鄙哉”。这倒也不能说康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他是被顾命大臣欺负惨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诸葛亮的出师表真的好吗(诸葛亮出师表含义最深的三句话)(1)

但是也有人认为,看《出师表》不能看文字表面,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特别是其中的三句话很值得玩味,如果能看得懂,那就是人中龙凤,而且通过观察某个人对《出师表》的理解,就能看出他的本性,所以才有了““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的说法。被认为“含义深刻”的三句话,分别是:“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的全文就不完全附录了,因为大家都会背,不会被的也不会参加讨论,即使有那么一两个只看过电视剧的也来参加讨论,大家付之一笑即可,不要跟他们较真儿。笔者接下来就为读者诸君一一展示对这三句话的不同理解,请大家评判哪种解读更符合历史真实。

第一句:“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人据此对诸葛亮的治国理政能力表示怀疑:你看看你这个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先主昭烈帝刘备刚刚驾崩三年,你就把个天府之国治理得民有菜色了。这就是诸葛亮穷兵黩武造成的恶果,没有在经过夷陵惨败之后休养生息,而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七纵孟获,后面六次根本就没有必要——哪次打仗不死人?为收一人心,轻弃万人命,这是典型的士族出身的诸葛亮视蜀中将士为刍狗。

诸葛亮的出师表真的好吗(诸葛亮出师表含义最深的三句话)(2)

但是也有人对“益州疲弊”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认为这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一、益州疲弊的说法其实是居安思危,经过多年征战,不但是益州疲弊,整个大汉疆域内早已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谁的日子都不好过,谁能咬牙坚持一下,谁就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二、即使益州真疲敝了,那也不是诸葛亮的错,只有八九十万人的蜀汉,夷陵之战折损了两三万,全部军需物资化为乌有。这些精壮战士可不是两三年能生得出来训练好的,那些兵器装备也是要花钱购买和打造的。至于诸葛亮南征孟获,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南中各郡先造反,诸葛亮不去打他们,他们就会打到成都来了。而且诸葛亮征南中,其实是赚了:“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还有人说诸葛亮把南中当成了军需物资的来源地,进行了比较狠的征收,以至于后来刘禅都不敢往南跑,就是因为诸葛亮已经在那里刮地三尺积累民怨了。但是好像也就是在孟获的地盘上,最先给诸葛亮建庙祭祀的,直到今天,南中地区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

第二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有人从这里看出了诸葛亮完全是把二十多岁的后主刘禅当做小孩子了,说话的语气也像父亲教训儿子:这个你该干,那个你不该干!而且话里话外还似乎说刘禅经常说话驴唇不对马嘴,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给刘禅提意见,也不愿意跟他商量正事儿了。

而另一方观点则认为,这正是诸葛亮的忠臣之处,所谓“不宜妄自菲薄”,其实是鼓励刘禅要有自信:“放手去干,你行的!”至于诸葛亮说话的口气,已经很委婉了,“相父”也是臣子,是不会真的把刘禅当儿子训的。而且很可能刘禅已经多次“引喻失义”闹了笑话,所以诸葛亮才不得不旁敲侧击提醒一下。

诸葛亮的出师表真的好吗(诸葛亮出师表含义最深的三句话)(3)

最有争议的的就是第三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时蜀汉阵营已经分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集团,分别是诸葛亮的相府嫡系和刘禅的内廷官吏。而且刘禅似乎对自己的嫡系比较厚待,对诸葛亮的下属有打压行为,而这种情况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诸葛亮才替自己的下属鸣冤抱不平:“刘阿斗你别欺人太甚!”

也有人从中看出了诸葛亮的大公无私,这等于是在跟刘禅掏心窝子:“不管是相府人员还是内廷官吏,都是您大汉天子的臣子,别太在意我的感受,以至于对相府人员的过错有所包容,该咋收拾您就咋收拾!当然,作为天子,您一碗水端平最好——您身边的人是您的人,我的人也是您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是你的!”

关于《出师表》中这三句话,笔者已经把双方的观点汇总了一些,但是却难免挂一漏万,因为笔者可不是什么人中龙凤,把《出师表》反过来掉过去看,也只看出了四个大字:“忠贞不渝!”那么请问读者诸君:您从中看出了什么?您对出师表又有何高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