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有个习惯:在床上睡觉时,不敢翻身,挪动的时候得靠扭动屁股和肩膀移动,躺下去的时候也得慢慢的躺,尽量保持头部位置不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一旦翻身或迅速躺下,很可能会引起剧烈的头晕,甚至恶心、呕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耳石症头晕呕吐会持续多长时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耳石症头晕呕吐会持续多长时间(只要一翻身他就头晕呕吐)

耳石症头晕呕吐会持续多长时间

老王有个习惯:在床上睡觉时,不敢翻身,挪动的时候得靠扭动屁股和肩膀移动,躺下去的时候也得慢慢的躺,尽量保持头部位置不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一旦翻身或迅速躺下,很可能会引起剧烈的头晕,甚至恶心、呕吐。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的耳朵里的小“结石”在闹腾,让他眩晕,也就是【耳石症】。

【耳石症】的“结石”,在耳朵的最里面,内耳的半规管里,是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极其微小的钙结晶。这个“结石”虽然小,但是它一旦在你的耳朵里大闹天宫,会让你头晕目眩,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不能保持平衡,只能闭着眼睛躺在床上。

胆结石和输尿管结石越大症状越重,让人疼的痛不欲生,但是耳朵的结石这么小,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影响呢?

什么是【耳石症】?

其实,耳石症只是这个疾病的俗称,真正的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从这个名字我们就能得出几个关键:

1、良性:尽管耳石症的眩晕症状可能会很重,让人头晕目眩、天旋地转、恶心呕吐下不了床,但是除了这些发作时比较严重的症状,平时完全正常,也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身体健康。

2、阵发性:耳石症引起的眩晕症状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会不定期的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但眩晕停止后,仍然会有头重脚轻、漂浮感、不稳的感觉,这种症状能够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

3、位置性:耳石症的眩晕与头的位置有关系,突然起身、躺下、转头、抬头、低头都可能诱发激烈的眩晕。

除此之外,耳石症患者一般也没有听力下降和其他的神经系统症状。

耳朵为什么会长“结石”

我们的听觉器官不仅仅有感知声音的功能,还有负责【平衡】的重要作用,而负责平衡的器官,就是内耳中和耳蜗相连的前庭以及三个半规管

前庭中两个组织叫椭圆囊和球囊,它们的感觉细胞上覆盖有一层耳石膜,耳石膜中就含有耳石,因此椭圆囊和球囊也被合称为耳石器,而耳石也是内耳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石头”。

椭圆囊和球囊中的毛细胞纤毛会插入耳石膜中,而耳石膜又比较重,当人做【直线加速运动】,例如向上跳或下降,由于惯性的作用,耳石膜会相对留在原来的位置,导致纤毛的摆动,从而触发神经刺激,让大脑知道你的位置在动,而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开始调节处理这种变化,保持身体的平衡。

既然耳石是为了维持平衡而正常存在的,那【耳石症】又是怎么回事呢?

正常的耳石膜应该是紧实固定的,但有些耳石却比较松散,当头部处于某个特殊的体位和角度时,一些不守纪律的耳石就会跑到隔壁的【半规管】里面去。

半规管与椭圆囊和球囊不一样,他管的是【角加速度运动】,例如突然的转头、点头等,当这些不守纪律的“结石”跑过去后,就会刺激半规管里的毛细胞,让你的大脑误认为你在运动,赶紧开始调节以“保持平衡”,而正是这种异常的调节,让患者产生“天旋地转”的眩晕感。

如何确诊耳石症?

胆结石和泌尿系结石通常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确定,但是由于内耳位于头颅深部,而且对于微米级别的耳石,目前没有任何技术手段能够检查得到。那如何确诊眩晕是耳石症引起的呢?

我们的前庭器官还有一个特点,当体位运动激发前庭系统的毛细胞纤毛运动时,平衡系统也会让眼球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以保持看东西清晰,这个功能是不是非常像现在手机摄像头的【相位防抖功能】?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为摆动患者体位激发前庭系统引起眩晕,同时观察眼球的运动,从而确定是不是有不守纪律的“结石”掉进了其中某个半规管诱发的眩晕。

上面这个视频就是其中一个检查方法的示例,称为Hallpike法,而现在已经不需要医生直接观察眼球震动,通过戴一个有摄像头的眼镜,电脑可以自动描记眼球运动,更加准确方便。

耳石症如何治疗?

耳石症具有一个特点:自限性。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不需要治疗也会自己好。但是对于其中一些比较重的患者,这个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因此积极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1、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暂时没有进行手法复位的条件,可以实用药物控制眩晕的症状,包括氟桂利嗪和敏使朗,对于眩晕发作频繁且症状很重的患者,可以注射异丙嗪。

2、手法复位

通过体位变化除了能检查患者是否有耳石流入半规管以外,进一步的操作还能将耳石复位回前庭中。复位后需要保持头部直立至少48小时,睡觉的时候患耳朝下,把枕头垫高。

一周后复查,如果Hallpike法不再激发眼震,那么恭喜你痊愈了;如果仍然出现眩晕及眼震,则需要每星期进行一次治疗。

3、自我疗法

除了医生进行手法复位以外,患者还可以自己在家进行治疗。

一种是Brandt-Daroff法:对双侧的后半规管耳石症均有效。患者先坐着,然后向一侧侧卧,后脑勺靠在床上,保持体位等眩晕症状消失后坐起,30秒后再向另一侧躺下,随后坐起,可以重复10-20次,每天3次直至症状缓解。

改良Eply方法(左侧耳石症):坐在床上,头向做转45°,迅速躺下,肩膀放在枕头上,耳头垂在床上。30秒后将头向右转90°,再等30秒,将身体和头同时向右再转90°,这时头转了135°,再等30秒坐起。一天做3次,直至24小时内都不再发作眩晕。

如果时右侧耳石症,则将所有方向换一下即可。

4、手术

如果上面这些方法都不管用,而且眩晕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可以选择手术切除前庭传出的后壶腹神经,或者将半规管进行填塞。

总结

耳石症并不是耳朵里长结石,而是前庭中椭圆囊和球囊上正常的耳石由于各种原因跑到了隔壁的半规管中,从而导致眩晕的疾病。

尽管有些耳石症的症状很严重,但是通常没有严重后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复位和锻炼,是完全能够痊愈的,即便这些方法都无效,仍然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清风计划##健康真相馆##真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