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书影鎏金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 | 芈九
今年的7月21日,李娜的名字入驻了“国际网球名人堂”。
要知道,这项荣誉非常难得,因为在此前的254名精英中,没有一个是亚洲人。
而李娜的入驻,无疑刷新了网坛的历史。
其实,李娜刷新的历史又何止这一个?
在她15年的网球生涯中,一共获得9个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和19个ITF(国际网联)冠军。
每一奖杯,都代表了网球历史的跃进。
她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过网球大满贯冠军的亚洲人,而且是两次!
在网球这项被西方世界主宰的贵族运动中,李娜缔造了非凡的奇迹。
她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同时,她又一直都是个备受争议的人。
在北京奥运主赛场上,因嫌观众乱喊,而对着观众席大喊“shut up(闭嘴)”。
输球的时候,冲着老公兼教练的姜山怒吼,直接把姜山灰溜溜骂出赛场。
脾气如此火爆,也引来了一众褒贬不一的评价。
喜欢她的人,会欣赏她的真性情和耿直,而不喜欢她的人,则会指责她没教养、粗鲁。
可无论别人说什么,她始终是那个不妥协也不放弃的“娜姐”。
回顾李娜的运动员生涯,就如同她的人生一样,可以说辉煌与磨难同在,梦想与挫折同行。
她用坚强的意志和清醒的选择,硬生生趟出一条自己的路,铸就了辉煌霸气的人生。
在严酷的土壤里生根,在爱的缺失中成长.
李娜从小跟父亲最亲,也是父亲送她去打网球的。
原本,她应该跟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完整快乐的家庭。
然而,这一切都被早早打破了。
14岁那年的一天,她去深圳打完比赛,兴高采烈回到家里,却猛然见到了父亲的花圈。
李娜一时懵了,后来才知道,父亲早已得了重病。只是,为了不影响她比赛训练,便一直让妈妈瞒着她。
那时,小李娜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一定是既错愕又悲伤吧。
以至于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走出来,甚至拒绝承认父亲已离去。
所谓祸不单行,现实往往更加残酷。
父亲治病时欠下不少外债,小李娜似乎一夜长大,肩负起了“还债”的重任。
父亲在的时候,她为了父亲的期待而打球;父亲不在了,她就为了还债而打球。
赚钱,成了李娜打球的最直接动力。
后来,李娜遇到她的恩师——余丽桥教练,一跟就是九年。
余教练非常敬业,却也十分严厉,队员如果犯了错,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李娜被她骂过“猪都教会了,你怎么笨的还没学会”。
甚至在她拿了冠军后,还在“打压”她:冠军了不起呀!不好好训练,还有下一个吗?
在李娜的记忆中,她几乎从没有被表扬过,就连说说自己想法的机会都没有。
这也难怪,在当时的观念中,认为严苛的环境,才能锻炼出运动员超强的心理和意志。
李娜接受的是实实在在的“挫折教育”。
什么是挫折教育呢?就是打击队员们的骄傲情绪,让他们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增强抗失败的能力。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高压模式的训练太普遍了,也确实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
所以,即便大家都接受不了,却也没有人觉得不对。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娜按照所有人期望的那样,快速地成长了起来。
15岁她就拿到了第一个全国冠军,也是年龄最小的成人组冠军,可谓少年成名。
此时的李娜,在脑海中萌生了最初的职业梦想——
“我希望打到世界前十”。
当时的网坛,是纳芙拉蒂诺娃、格拉芙等欧洲球员一统天下的时代,亚洲选手连跟她们过招的机会都没有。
因而,她这个想法遭到很多人的嘲讽。
然而,李娜却憋着一股劲。在她心里,越是险峰,越值得去征服。
而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去实现的价值。
不愿“金牌唯上”,20岁第一次退役。
刚出道的前几年,李娜的发展看起来“一帆风顺”,陆续拿了13个女单世界冠军,人们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网坛金花”。
可是,没等实现“打到世界前十”的梦想,她却一头栽进了“低谷”。
长久的压力和抑郁,让一向好强的李娜生理期严重紊乱,平常的训练都坚持不下来,更别说参加比赛。
可是,为了在亚运会上拿到好成绩,当时的队领导竟然让队医“只管给她打针就是了”。
这句话吓坏了李娜,她不想为了打球,毁掉身体和一生的幸福。
她立刻写下《退役申请》,一声不吭背起小包就离开了国家队,回到武汉老家。
这可引发了一场“大地震”。有人骂她任性、不爱国,甚至把中国队在亚运会上的惨败,都归结到她“不负责任”的退役。
在这些人看来,集体面前,个人不重要;一块金牌,可以掩盖运动员所有的病痛和终身哀苦。
年仅20岁的李娜却异常清醒,对自己的选择也毫不后悔。
她想明白了,热闹的赛场和华丽的桂冠,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和价值。
用身体去换金牌,也并不值得。
那次退役后,她在大学里度过了两年悠闲的生活。
正是有了这两年的休整期,李娜的运动生涯才得以延长,为她后来逆势登顶,创造了良机。
如今看来,李娜能够在自己的运动巅峰时代,选择急流勇退,正是因为她清醒地知道什么是自己最重要、最想要的,并且无惧无畏地选择了自己的路。
有人说,“真嫉妒她呀,没有被这个世界,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可谁又知道,只有内心无比强大的人,才能在纷乱的世相中,保持清醒。
为自己打球,在满地荆棘中蹒跚前行。
李娜退役的时候,就下了决心再也不碰网球。她在大学里“逍遥快活”的两年里,同学们竟然都不知道她会打网球。
直到有一天,中国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找到她。
孙晋芳曾经带领中国女排队获得世界“五连冠”,是那个年代赫赫有名的巨星。她上任以后,立刻想到李娜。
一见面,孙晋芳就单刀直入地跟她说:
你可以为自己打球。
这句话直接把李娜从“安乐窝”里炸了出来。
因为,那时的李娜终于感觉到,她可以不用背着包袱去打球了。
2004年1月,李娜正式复出。
然而,每个成为巨星的人,都要付出代价。
李娜复出以后,却被各种负面报道追逐、包围着。
那时候她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一碰(世界)前十就输”。
这句话简直就像个魔咒,把她困得死死的。
其实,李娜的内心并不像她外表那么强悍。
“我生来是个失败者,我不配打球”。这个声音曾无数次在她心头萦绕,让她倍感无助。
有一次输球以后,她在更衣室哭的浑身打颤,恨不得一头撞在门柱上。
所谓屋漏偏逢阴雨,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坏事情总会一茬接一茬的找上门。
如果说赛场上失败让李娜感觉到了气馁,那生活中的各种“坑”显然是她惶恐不安最主要因素。
她是个心直口快的姑娘,因而,常常就有人抓住她的“口误”大做文章。
有一次她跟一个记者说,“国家队措施不很完善,没有针对球员个人的系统训练”。
没几天,“李娜炮轰国家队机制”的报道铺天盖地,一下子把她打懵了。
她在自传《独自上场》中写到:
“我只想安安生生打我的网球,做我的李娜,可一夜间,怎么就变成了‘全民公敌’”。
她特别委屈又非常后悔,只能求媒体对她“高抬贵手”。
那个时候的李娜,比赛总输球、口碑又差,如果换成其他人,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可是李娜却咬牙挺了过来。
她看到特蕾莎修女这样说——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虚假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成功。
从那以后,李娜开始改变,慢慢学着调整心态。
2006年5月德国公开赛,李娜击败世界排名第九的“瑞士精灵”施耐德,一举破除“一碰到前十就输”的魔咒。
2008年,她又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单打第四名,创下中国奥运会上最好成绩。
李娜复出的前几年,走的并非一帆风顺,有过失误,也曾经悲观和彷徨。
李娜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曾因为“口不择言”而把自己一度推到风口浪尖上。
但是,不管碰到多少挫折和打击,她从不肯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原则,在荆棘中艰难前行。
所谓强者,不是不会失败,而是不会被失败打倒。
在与挫折和打击的对抗中,李娜始终昂着头,以强硬的姿态迎接。
勇敢“单飞”,不一样的“爱国路”。
2008年奥运会之后,体育总局终于答应李娜和其他3个网球队员“单飞”。
所谓“单飞”,就是国家不再“养着”运动员,他们要自负盈亏。
这种在国外非常成熟的“职业体育”模式,在中国却是个创举。对运动员来说,既有利益,也要面临极大风险。
李娜无疑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鼓励的改革举措。
可是,马上就有人说,“李娜单飞,是因为不想把比赛奖金上交给国家”。
言外之意——她自私、她不爱国。
对此,李娜一笑置之,根本不屑于跟这些人打嘴仗,她早已经学会“用事实来回击”那些胡乱质疑和批评她的人。
2011年法网公开赛,李娜战胜卫冕冠军,夺得了中国和亚洲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打破了欧美人对网球运动的绝对垄断。
当激昂的国歌响彻在罗兰加洛斯的上空时,多少国人热泪盈眶!
然而,已经29岁的李娜并没有停止脚步。
2014年澳网公开赛,已经32岁的李娜拿下第二个大满贯!
这是澳网百年历史上第一个亚洲冠军,也是澳网最年长的单打冠军。
李娜为自己,也为中国体育,创造了奇迹!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从此,外国观众不再喊她“Na Li”,而是喊她的中国名字——Li Na。
高举国旗,李娜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
爱国,我用自己的方式!
这就是霸气的李娜:
她不会刻意追求特立独行和标新立异,却决也不会为了合群而放弃自我。
是清醒与独立,终于成就了一个“李娜”时代。
同是大满贯冠军的纳芙拉蒂诺娃说,“李娜是最难打的对手,因为她太顽强” 。
可就是这种“拼起来不要命”的劲,让她右膝盖的伤实在太重,只好在2014年永久退役。
这几年,人们吃惊地发现,李娜的人气不降反涨,各种商业代言、公益活动接到手软。
李娜代言的耐克、劳力士、哈根达斯、BABOLAT(百保力)、奔驰等等世界一线大品牌数量就达到13个,身价破亿,收入一度排在国内运动员之首。
一些综艺节目上,也常见到他们夫妻的身影。
退役之后的李娜,又创造了商业上的奇迹,不得不赞一声——娜姐霸气!
今年2月,由李娜同名自传改编的电影《独自上场》已经杀青了,导演正是执导过《投名状》、《中国合伙人》等的名导陈可辛。
有趣的是,帅帅的胡歌竟然心甘情愿,扮演起总是“傻乎乎”憨笑的李娜老公——姜山,这太让人期待了。
这说明,李娜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网球的范围,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我们喜欢李娜,是因为她活的真实、勇敢又智慧:
少年得志的时候,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屈从于名利的诱惑而出卖自己。
遭受非议的时候,始终能坚守初心和原则,勇敢走自己的路。
在巨大荣耀面前,又始终平淡以待,以最纯粹的心对待热爱的事业。
李娜一路走来磕磕绊绊、荆棘丛生。但是每一段路程,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
有梦想的人生,可以有遗憾,但不能没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