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从小学到中学,从《背影》到《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散文向来是考试的重点篇章,当下如此,一百年前亦然——从20年代20年代起,朱自清的文章就已经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可或缺的经典。

朱自清在哪个大学教过学(清华任教23年开16门课)(1)

(朱自清)

早在民国初期,朱自清就为叶圣陶主编的教材供稿,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朱自清的散文进入中小学课本,为孩子们示范该如何用白话文写作。

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是中国现代散文早期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朱自清用自己的妙笔生花一字一句地告诉读者,白话文到底应该怎么写、又到底可以有多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自清在白话文的推广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散文能在中国现代文坛中独占一席并且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1925年入聘清华,到1948年因病去世,在清华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的23年里,朱自清开了16门课,影响了几代中国顶级学子。

朱自清在哪个大学教过学(清华任教23年开16门课)(2)

(朱自清《背影》)

但后人对朱自清的了解,大多仅限于他的散文,岂不知,他不仅文章“绝”,性格更“绝”。当然,此“绝”非彼“绝”。

朱自清性格中的“绝”,主要体现在“认真”且“较真”上,以下这些有趣例子可以作为有力佐证。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写文章,朱自清都非常认真且较真,必须逐字逐句斟酌,以确保尽善尽美,所以他写作起来很慢,据说一天只能写五百字左右。(嗯,以这个速度来看,朱自清如果生在当下,肯定是当不了畅销网络作家的,哈哈哈。)

朱自清在哪个大学教过学(清华任教23年开16门课)(3)

(朱自清与妻子武仲谦)

记忆力好的读者可能还有印象,《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当时文章发表后,朱自清曾收到过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蝉在夜里是不叫的。但是,朱自清明明记得自己曾在夜里听过蝉鸣声,但为谨慎起见,他还是接连好几天故地重游,一直守到半夜,只为证明蝉在夜里确实是会叫的。即便如此,朱自清还是觉得不够谨慎,又专门跑去请教昆虫学家刘崇乐,得到肯定答案后,他才给那位热心读者回信解释,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登报说明情况。

朱自清的治学严谨,还体现在他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抗战期间,朱自清一直坚持写日记,而且是用中文、英文、日文三种语言来写,目的是不要生疏了外语。另外,为了教好中国古诗词,朱自清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背诵历代名篇,讲到谁就背谁,就连上厕所的时间也丝毫不浪费——嗯,没错,就是一边“用力”,一边“奋力”。

朱自清在哪个大学教过学(清华任教23年开16门课)(4)

(朱自清与家人合影)

1942年,朱自清新开了一门课程,因为选题冷门,听课的学生极少,巅峰时期也不过两人——季镇淮和王瑶,但他仍一丝不苟,每一堂课都认真备课,认真讲课,到了期末更是认真考核,认真打分。

更有趣的是,据说朱自清有一次做梦,梦到学生暴动,把他从厕所里揪了出来,大骂他学术不精、枉为人师,吓得他立马俯首认错,保证马上辞职。等从噩梦中惊醒,朱自清还心有余悸,并深刻反省了自己,从此更加不敢懈怠了。

这就是朱自清的性格,认真且较真,难怪会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教师的典范。

(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