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esterday once more /
7岁的红色奖状;
9岁的轮滑鞋;
12岁的任天堂游戏机;
15岁的错别字情书;
18岁的散了页的同学录;
22岁的布满贴纸和摔痕的行李箱。
青春来过了,就会留有证据。
如今再看这些东西,就像没追上的人一样,明明没什么用,却曾让你有过无与伦比的开心。
长大的我们,搬出小时候的家,独自去别的城市生活,却总有一柜子、一箱子、或是一面墙的青春物证,谁都不准碰。
在这个长长的假期,我们各自翻开青春期里的宝贝收藏。一边“直播开箱”,一边跟着记忆讲故事,稍不留神才发现——咦,明明想起的都是开心的事,眼睛怎么不知不觉有点痒痒的呢?
Nikki
平时很少和妈妈打电话,远程“遥控”她帮我从书柜翻出这些旧东西之后,不知不觉聊了一个晚上,她说,“一和你打电话,就什么都做不了了啊……”嘻嘻。
麦当劳儿童餐玩具
童年梦想之一是当麦当劳姐姐,穿着和其他员工不一样的制服,拥有送小朋友甜筒和玩具的权利。长大后果然没有当成麦当劳姐姐,但还是保存着这些玩具,以及没人可以阻止你买儿童餐喔。
百变小樱漫画
曾经拥有一套真的魔法卡和一支真的魔法棒,可是拿棒子戳卡片的时候,并不会有精灵跑出来。不过现在回头看这些人设也太先锋了吧,最喜欢的雪兔哥哥最后竟然是残酷的大坏蛋,狠狠打碎少女梦毫不手软。
陈珊妮专辑
陈珊妮是让我重新认识“女歌手”的重要人物,原来可以不唱情歌,可以唱社会议题,唱人生难题,还和张悬对唱男女问题!明明是个硬气到不行的狠角色,她偏偏叫自己公主,这点也非常之酷。
LOMO相机
蛋堡有两句歌词精准描述了曾经流行过的一种有型:“卷起裤管套上球鞋搭我的fixie,没忘记侧边口袋塞进半格机”,还有三格机、四格机,虽然根本不知道也记不起来自己到底在拍什么东西。
聂永真毕业作品集
小时候对平面设计师的定义约等于聂永真一个人,我还是小学鸡的年代,他已经大学毕业帮半个台湾设计唱片封面了(而且本人很帅),看他的作品集从毛边的装帧到辛辣的内容,简直投下一颗审美炸弹。
Shine
已经离开家乡18年,隐约记得儿时最最珍贵的便是那幅墙上的王菲《寓言》海报,屋子里还留有什么“宝物”,全然不知。
俺妈不用微信,也没办法视频,只能你画我猜,足足用了三十分钟才和她完成了这场怀旧宝物回收计划。“儿砸!东西都装箱打包好了,你拆的时候千万小心”——其实除了那张海报,我根本不知道里面还有什么。
一套陶瓷creepy bears
Unboxing很妙,打开纸箱,竟是一床白色棉被,里面包裹着一个一个卫生纸球,这一套陶瓷creepy bears便藏于其中。让我算一下,它们这样直勾勾地盯着我,至少盯了十余年。Welcome to Shanghai!
1997年的王菲素描
谁还没点儿艺术天分呢,对不?爱画画的我,尝试了一下菲姐的经典pose,那年是1997。
新世纪福音战士手办
EVA(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水天使Sachiel是我拥有的第一个拼装模型,不是因为看过EVA才购入,而是迷恋它的怪异造型,恐怖中带着一丝可爱。模型拼装完成后,才开始追EVA,找资料,发掘隐藏在庞大世界观背后的各种小秘密。
动漫杂志剪贴
还是动漫,最爱Clamp的《Clover》以及桂正和的《I’s》,喜欢到开始丧心病狂地剪杂志,当然自己也尝试了一些临摹,这里就不献丑了!无论是Clamp用线条勾勒出的那个未来科技与华丽巴洛克相交织的世界,还是桂正和对少男少女日常生活的白描,它们都帮我打开了脑洞,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人。
王菲《寓言》巨幅海报
2000年王菲发行新专《寓言》,放学去音像店买磁带的时候看到了这张官方海报,小心翼翼地向老板询问海报能否出售,被告知要50大洋(足足是磁带价格的2.5倍)!
回去跟俺妈交涉,她硬要自己亲自去跟店家交涉(讨价还价)。海报倒是带回来了,事后得知成交价其实是100大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海报泛黄,记忆犹新,这些故事只分享给你哦~
一瓦
我现在还是很喜欢梦到上学的时候,不是大学不是研究生,是更早的,要做眼保健操广播操,要去实验室,还要值周要月考的学生时代。
有笔记可以抄,有答案可以对,有新书可以发,有下课可以玩,广播操转体运动有两个八拍的时间看暗恋对象,体育课可以假装例假去篮球场看球,短信一个月限量500条,每条都要写满80字……
久违地体验一下考前的小紧张也没什么不好,出成绩之前醒来就行了。
便宜好用的deli
当时人均保有量最高的修正带。所有的修正带都很容易坏,从课桌掉在地上,或者用太大力带子滑脱,所以那时候几乎人人会修。
不过要是摔得太惨烈就得交给班里的修正带pro了。那些pro,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他们已经被风带走散落在天涯。
《新华字典》
上世纪90年代小学生的课桌必备。今天小学生还查字典吗?还是拿iPad照一照就行?
即便现在想来,我还是觉得查字典很烦人,一个手无寸铁的90年代小学生能用它学会日常汉语3000字真不容易啊(???
卡西欧计算器
高中数学课的心思,全都花在了买贴纸让计算机更好看上了……
同学录
同学录从小学流行到初中。从名字绰号星座血型,到人生格言未来梦想……在毕业寄语里,你应该也写过连笔的“百事可乐”和“一帆风顺”吧。
那时候大家在烦恼栏填的,基本都是考试和写作业——真是约等于没有烦恼。
《宠物小精灵》贴纸搜集册
在小学校门口一度风靡。5毛一包,一包5张,很有可能拆出来5张一样的百变怪,妙蛙种子和雷电球最少。
因为先入为主,在我们这代人心里,Pokémon不叫《精灵宝可梦》、不叫《神奇宝贝》、不叫《口袋妖怪》……《宠物小精灵》就是《宠物小精灵》。
Pinko
Soda让大家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我用中秋节的时间回了趟家,翻出了这些儿时的精神宝藏。Walkman、CD机、MD机、手机、相机,几乎都是在学生时代日夜不离手的比朋友更亲近的陪伴。
Walkman年岁最大却最新,CD机背后贴着与高中同学的合影,而一张张MD碟上手写着我当年喜欢的乐队名……
Sony Walkman
虽然它不是我的第一台Walkman,但却是我用的最久的一台。上课偷偷听,下课放肆跳……有了它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小孩子。因为很喜欢,所以很爱惜,机身保护的超级好,到现在仍然是崭新的,连划痕都没有,换一块口香糖电池,应该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Sony CD机
虽然它也不是我的第一台CD机(第一台是松下的,但是不防震,所以后来就升级了),但却是我用的最久的一台(请允许我又重复了一遍台词),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在用。飞盘一样的设计,轻重适宜,最喜欢把它握在手里,感受腔内旋转的节奏。今天,你想一起听一张范晓萱,还是杨乃文呢?左边耳机给你,右边耳机给我。
Sony MD
到了说第三台Sony MD的时候,你已然可以感受到小时候的我对Sony这家公司的爱意。这台MD,哇可难买了,因为是周年纪念的限定品,我带着几年的压岁钱,怀着膜拜的心情,将这台美丽的艺术品搬回家,然后学习怎么拷碟,怎么输出高音质。
当时大家都说,MD不会被取代,但是很快,MP3出现了,让MD成为了稀有品,再到后来,就是iPod的时代了。
SHARP手机
青春期的我,是一个时髦的科技弄潮女孩。不但喜欢买Sony,还爱买小众手机(可能因为不想跟大家撞手机?),比如索爱可以换壳的那支,还有Google Phone也用过,而这台SHARP手机,不论是设计、手感,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现在把玩起来,仍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
台湾产无名相机
除了音乐设备和手机之外,相机也是一项重大开销。这台非常塑料的相机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现在了我的相机阵列中,它的好处是,轻轻轻,具体用下来怎么样,待我实验一番。
Jeanine
我一度认为自己是没有童年的小朋友,因为爸妈工作忙,小时候不经常出门玩,在家也很少看电视。上礼拜回了趟家,竟也从家里的角角落落捞起来层层叠叠的童年回忆……
三星蓝调i8相机
当时看到电视广告,对这款相机一见钟情。圆润的机身和粉嘟嘟的配色,堪称终极少女杀手。虽然很久没充电打开过了,但我知道它的sd卡里,存着厚厚一沓初高中的黑历史。
iPod Touch 2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件苹果产品。初中还没得到手机许可,只配拥有小灵通和MP4,于是看上了Touch的大大大大彩色屏幕。有了它之后,最喜欢的是深夜躲在被窝里玩神庙逃亡,操纵小人跑啊跑,一不小心就玩到睡着……
2010上海世博会护照
2010上海世博会的纪念品,除了一摞拍得黑漆漆的照片,就是这本限定护照。不知道有多少小朋友跟我一样,在园区里跑来跑去没干别的,光顾着戳章了。
大头贴
小学和初中,女孩子们的逛街必备活动就是拍大头贴,它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闺蜜情的证明。当时最流行的大头贴边框——米菲兔、黑白猪、还有(假的)《瑞丽》封面。
长鼻王
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源于可以吃到无限零食:喔喔奶糖、梁丰麦丽素、大大泡泡糖、酷儿橙汁、AD钙奶……长鼻王蛋黄味可以一秒拯救我的坏心情,幸好它没有停产(至今仍为鬼脸嘟嘟停产而忿忿不平)。
Soda
把自己从幼儿年代到青春期的宝藏,一通翻找才发现——“三岁看老”这句老话是恒久真理。渴望时尚的心,早早就萌芽了;最常听的磁带和CD,几乎不见男歌手踪迹……
总之,流行变来变去,但昨天的我和今天真没什么差别。
土味游乐设施的衷心快乐
诸如此类的“彩漆怪物”(自带声效的飞船、摇上摇下的熊猫、转个不停的咖啡杯),对当时的我拥有摄魂般的巨大吸引力。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爸妈掏钱让我坐上去了,还没兜两圈,音乐就戛然而止了。那种陡然停滞的失落感,是头号童年阴影。
时尚启蒙漫画
同龄女孩都在痴迷《蜂蜜与四叶草》之类的纯爱漫画时,我大概把讲模特出道之路的《钻石女孩》翻了上百遍,头一次知道试装、试镜、拍大片——当然,还并不知道世上有份工作叫时装编辑。
陈绮贞专辑
在文青尚且还没有贬义的时候,某一个阶段的我,特别喜欢抱着吉他、在女巫店里唱歌的陈绮贞。当时迷陈绮贞迷到放学路上走着路,都要想象着自己很轻盈、很飘忽,踩着石头哼着:“你的毛衣跟着我回家了,我把它摆在我的房间……”
满满一鞋盒磁带
收集磁带的最大乐趣,除了听烂AB面的每一首,更重要的是叠在小小透明盒里的文案。时髦的写真张张牢记于心,前后桌还要互相借来借去抄写歌词。
千禧年的ELLE杂志
在时尚荒漠里成长,生活最大的盼头除了电视上一闪而过的时装秀,就是家里少数几本“大人时尚读物”,虽然半个设计师都不认识,却被纸页上散发的时髦冲击到大脑兴奋。
对了,那个年代的ELLE里,还有手把手教人剪布料做衣服的板块!就因为这个,拥有一台缝纫机简直是我那时候最大的梦想……
✨... ...
笔迹会消失,海报会发黄。
偶像会老去,记忆会模糊。
时间最终会冲刷一切。
但我们还是希望,
当初那个亲爱的小孩,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
依然无忧无虑、天真勇敢。
看完我们的「青春物证」,
有没有让你想起
某件曾经无比心爱的“老东西”?
在留言里分享给大家听听!
策划 - Voicer Studio
编辑 - Soda 美指 - More
图片来源于网络
Present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