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运池:云雀

王明见编辑整理

早晨有一种鸟叫得最早 最早把春天叫醒的(1)

冬月三九,寒风凛冽,天气似乎冷到了极致。

云雀独自守候在草洼里,它的伙伴们飞走了,它的伴侣飞走了,那些体型较大的鸟儿也飞走了。

它每天都做低飞运动。

先是向南飞——向着阳光充足的地方飞是多么一件惬意的事。飞到草洼南端的小树林,在树枝上憩一憩,享受一下阳光。然后折转回来,飞过它常驻的那块茅草地,一直向北飞到远处的小河边,“喝”完水,再找一棵碱蓬下,啄食几十粒碱蓬籽,然后跃上碱蓬棵,在碱蓬枝上也憩一憩,再飞回到它常驻的茅草丛处。

它每天都要这样往返,它在锻炼自己的翅膀,它要以一个强健的体魄迎接春天的到来。现在低空训练,就是为了在春天里飞上天空。它是高空的鸟儿,这样体型较小、在春天高空中鸣唱的,只有它们这一类鸟儿。在高空中长时间 “静止不动”地鸣唱,也只有它们这一类鸟儿。可是在这寒冷的冬天,高空寒冷彻骨,难以“静止不动”,更难一展歌喉。

只能低飞。

早晨有一种鸟叫得最早 最早把春天叫醒的(2)

今天的天气异常寒冷,西北风自凌晨刮起,到上午半晌,仍然风声猎猎。云雀在茅草丛中蛰伏着,它有些犹豫,今天的低飞运动还是否去做。它蛰伏着,等着西北风减小或停止。但寒风依然强劲。又等了一个钟头,它的翅膀因长时间蛰伏已有些酸痛。不能等了,一只鸟儿的本领在于高飞,若因为有风就停止飞行锻炼,它的体能将很快减弱下去,它将难以在这块草洼里生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块草洼里长期生存下去,就只能不间断地锻炼自己。云雀双脚用力,箭镞一般从茅草丛中弹射出去。但当它沿着每天飞行的路线向南飞行的时候,已身不由己。大风推着它,很快到了草洼南端的小树林附近。它看准树下一棵低矮的碱蓬棵,忙死死地抓住上面的一根枝条。呼啸的西北风让它在枝条上荡了好几个来回。它抓紧枝条休憩了好一会儿,才喘过气来。往日,寒风不起时候,它常站在枝条上向南眺望,它在期盼,期盼着它的同伴们、特别是它的伴侣能够出现在草洼的天空。多少次了,一直没有望到它们的身影。今天,寒风彻骨,它在枝条上站立不稳,已没有了眺望的心绪。它们是因为天冷才飞走的,它们向南方飞去,去寻找一个和暖的栖身之所。它因眷恋这片草洼没有飞走。今天的天气如此寒冷,它觉得同伴们的选择是对的。

云雀休息了一会儿,开始往北逆风而飞,五六级的寒风让它寸步难行。于是,它飞得更低,紧贴着茅草丛。大风让它喘不上气来。每向北飞行一步,都要用尽全身力气。它有些后悔没有随它的同伴、它的伴侣向南飞。现在还要不要向北飞?它感到全身冷透、精疲力竭。它身子一斜,一头栽到了茅草丛中。待了好一会儿,它又嗖地一下箭镞般从茅草丛中弹出,一蹿一蹿与地面成45度角向上冲,然后,再下降到茅草丛的顶上,贴着茅草丛向北飞。它知道,飞不到小河,喝不上水,它的身体会很快垮下来。它必须坚强。它要坚守住这块草洼。

早晨有一种鸟叫得最早 最早把春天叫醒的(3)

这是一块怎样诱人的草洼呀:春天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夏天柴草茂盛、一片翠绿;秋天蓬蒿壮硕、蓿菜紫红;冬天茅草如毯、白苇摇曳。洼中的柴草无人砍伐,一切都是原生态模样。哪像过往,草洼是附近村里人生活的依托,从春到夏,割草拾柴、放马牧羊;当柴草伐尽,遗失的草屑,也用一种叫耙子的工具搂回家去。那时,草洼里没有云雀的栖身之所。

如今,一个原生态的草洼给了它,它怎么舍得离开呢?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草洼里只剩了它一只鸟,它感到有些孤独。其实,它并不孤独。头顶上常有一只被称为无人机的小东西在低鸣着盘旋,飞行高度正是它春天鸣唱时所在的高度。还有,三五游人也常来草洼里游走。他们会沿着那条蜿蜒的洼间小路游走半天。他们中有一位诗人,常常会信口吟出赞美它和草洼的诗句来。它在他们身边飞来飞去。

它逆着风竭力向北飞,飞过了自己的家,飞过了另一块茅草地。倦了,又倏地一下钻入了茅草丛。待了一会儿,又嗖地一下箭镞一般从茅草丛中弹出,贴着茅草丛向北飞。如此反复了四次,终于飞到了小河边。已是中午时分,风也小了。它感到从没有过的疲惫和饥渴。

它来到小河边喝水,小河里结了厚厚的冰。小河边的冰与小河边的土有所分离,它小心翼翼地踩在河边略湿的土沿上,用它坚硬的喙去啄坚硬的冰边。一下、两下、三下,啄了十几下以后,大概是喝足了,它便又箭镞一般从小河里弹出,一蹿一蹿飞到了河岸南边的洼地里,落在一棵粗壮而高大的碱蓬棵下面,啄食了几十粒碱蓬籽后,跃上碱蓬枝,面朝太阳休憩。它觉得身上又恢复了体力,对战胜严寒更加充满了信心。

冬过去将半,春天还会远吗?只要闻到一丝春天的气息,它将第一个飞上天空,用最甜美的歌喉向草洼唱出第一支春天的赞歌。

早晨有一种鸟叫得最早 最早把春天叫醒的(4)

早晨有一种鸟叫得最早 最早把春天叫醒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