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奥特莱斯啥时候开业的(首创与奥特莱斯的生意经)(1)

研究员 沈晓玲、谢夏晨

◆ ◆

一次交易成为商业发展的重要筹码

近日,首创置业和首创钜大联合公告宣布,后者将以23.72亿元总代价收购首创置业持有的北京、昆山及湖州三个奥特莱斯项目。通过此次交易首创钜大全权拥有了3个奥特莱斯项目,为其在商业地产领域扩张增加了重要的筹码。

首创奥特莱斯啥时候开业的(首创与奥特莱斯的生意经)(2)

从此次交易来看,首创置业和首创钜大是母子公司关系,属于集团内部交易,我们猜想双方交易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集团子公司之间通过资产交割,意在整合内部业务,明确公司发展方向,提升各自业务盈利。首创置业、首创钜大均由国资背景的首创集团控股的子公司,首创钜大隶属于首创置业。首创置业发展定位是地产综合运营商,主要业务有住宅开发、奥特莱斯综合体、城市核心综合体,以及部分土地一级开发、高新产业地产等。其住宅项目数量占比高达95%,布局于内陆19个城市及澳大利亚、法国等海外市场;而首创钜大业务集中于发展奥特莱斯综合物业项目及商用物业项目,目前拥有3个奥特莱斯项目和一个商业写字楼项目。由此,从二者的业务方向可看出,首创钜大通过收购母公司首创置业的3个奥特莱斯将壮大商业地产的发展规模,而首创置业可更加专注于住宅物业的发展。从交易的4个来看,均是母公司首创置业运作较为成熟的已开业项目。所以,双方出发点可能更多的是基于集团层面利益考量,将商业、住宅资产分离,以形成业务上的协同效应。

二是首创置业有意回A,剥离商业资产于港资平台的首创钜大,有利于商业地产的长远发展。就资本市场的平台而言,香港海外市场对商业地产的估值较高于内陆资本市场。目前,首创置业和首创钜大均是港股上市企业,但首创置业自2004年首次提出回A,截至目前,已提交过7次回A申请,可见企业仍怀着回A的坚定信念。从客观上来看,首创置业受益于核心重点城市的布局,销售业绩规模在近几年连连增长,15年销售突破300亿,加上企业在核心城市的货值充足,销售规模还有上升的空间,获得内陆市场的认可也为期不远。倘若首创置业将奥特莱斯等商业资产售予港资平台首创钜大,那么意味着,奥特莱斯项目仍可留在港资平台,接下来,首创钜大可继续发挥港资平台的优势,助力内陆业务经营的同时也在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

三是首创钜大手头现金充足,购买资产有助于财务杠杆的运用,且有意将奥特莱斯做大做强。据首创钜大2015年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手持约16.37亿元现金,无银行贷款和短债,正是购置资产的大好时候。更值得一提的是,首创钜大的资产负债率为-26%,可见企业资产杠杆利用率较低。这次首创钜大获得首创置业的3个奥特莱斯项目,预计资产增加至75亿元(企业2015年年末总资产为51.24亿元)。加大资产比重,为发债扩张提供资产抵押的筹码。另外,首创钜大2015年初收购西安项目,方向定位为商业发展平台,其主要业务为发展奥特莱斯综合体,根据首创置业年报透露,集团未来5年还将做20个奥特莱斯,力争这块销售收入突破150亿,预计首创钜大未来还将继续接受母公司的奥特莱斯资产注入。

◆ ◆

母公司孵化,集团合力做大商业利润

首创钜大获得母公司此轮注资后,可以说是企业正式走上商业发展之路,而之所以看好奥特莱斯该种商业业态,主要还是基于集团的内部资源、奥特莱斯的前景等方面的考虑。

首创奥特莱斯啥时候开业的(首创与奥特莱斯的生意经)(3)

后记尽管这一模式看起来挺好,但商业地产资金占用大、回报不稳定性等问题也是企业面对的一大难题,不少企业在扩张时稍有不慎,便又可能落得变卖资产的下场。对于首创来说,如何寻找适合的模式扩张,如何在规模扩张与运营收益之间权衡等问题都是当务之急。从奥特莱斯这一物业特性来看,我们认为,首创可先实现规模扩张,先赢得这块市场,如适当引用轻资产模式。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在于掌握奥特莱斯这一商业运作模式的“生意经”,后期运营仍然是难点,如何抓住并挖掘国内消费者对轻奢品牌的需求,如何规划及调整业态,甚至引进新的业态都是一大考验。

首创奥特莱斯啥时候开业的(首创与奥特莱斯的生意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