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情味的星期一(星期特刊人缘泰山)(1)

有人情味的星期一(星期特刊人缘泰山)(2)

人缘泰山

——武警山东总队泰安支队官兵从驻地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的故事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中华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处哨位,面对的是座座精神宝库,用一颗学习的心品味周围点滴,静观个中规律,感悟人生哲理,遇见的是更好的自己,创造的是更美的明天。

——题记

霏霏细雨过后,橘黄色的日头挣脱了云层的束缚。在碧蓝天空的映衬下,巍巍耸立的泰山显得愈发苍翠。清风微拂,引得红日向山顶缓缓吻去,火红的霞光为泰山染上瑰丽的金红色,混沌中透着鲜亮。朝阳中,武警山东总队泰安支队的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哨位,嘹亮的军号声在天际回响。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一茬又一茬的官兵与大山为伴,从泰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中领悟精神、汲取力量。漫天灿烂的霞光照亮了巍峨泰山的苍松翠柏,也照亮了群山中那一抹抹动人的橄榄绿,那是官兵们与泰山的不解之缘。

有人情味的星期一(星期特刊人缘泰山)(3)

深山

每天的体能训练结束后,执勤二中队指导员薛军总会在营门口静静地看一会儿暮色中的大山,脑海里“思考人生”。这天,雨后的空山清净澄澈,迎着不带寒意的山风,让他的思绪从未有过的清晰。

对于薛军来说,两年前到执勤二中队任职着实是一场意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济南人,任职之初,薛军便一心想着往省会济南发展。没承想,借调未能落编,提职又险被耽误,抱着“求其上,得其中”的心态,薛军若有所失地上了任。

对执勤二中队,薛军早有耳闻。不同于其他的看押看守中队,担负重要目标守卫任务的该中队,坐落在绵延亘长的泰山山脉中。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中队别样的胜景,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营区的封闭滞塞。薛军记得,到机关报到后便匆匆赶赴中队任职,一路上车摇摇晃晃地开了两个半小时。

深吸一口气,做好了打起精神加油干的准备,但中队的情况却让薛军的心不断下沉。官兵散布在中队部、操作区、执勤点3处,俨然就像大山中的3个独立村落;查一遍勤就得走3公里,凹凸不平的道路让常见的代步工具难以派上用场;营房基础设施老旧,文化活动单调。人员管理不易,查勤组勤不易,工作落实不易……没捡到“香饽饽”不说,还接手一个“小散偏远”的“烫手山芋”,薛军心中五味杂陈。

时间纹上了成长的印记,薛军深一脚浅一脚蒙着头往前走,直至足迹遍布了中队周遭的角角落落。薛军的工作让官兵挑不出错,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在熟悉了深山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之后,薛军发现他不再有“官之初”的激情。闲来无事,他不自觉地就会想起济南把子肉那回荡在齿间的醇香;与战友闲谈,他也会下意识地自嘲一句:“大家都高就了,只有我在山里当党支部书记。”副支队长钟家峰了解情况后,旁敲侧击地劝他尽早在驻地找个对象、尽早成家。薛军挠挠头,笑着回答说:再等等看。他也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去年七一,支队一行人前往徂徕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组织党日活动,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薛军随行。在这次参观学习过程中,解说员热情洋溢的讲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6年3月,就是在山坳里建立了咱们泰安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泰安支部,点燃了在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下泰安革命斗争的星火。山里的支部,力量虽小,却以战斗的姿态勇敢地向旧世界宣战。”

解说员的声音温和悦耳,但薛军听来却不啻一道惊雷。当“山里的支部”5个大字闯进脑海,他的心不由自主地颤动。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词,已不知道多少次出现在他与朋友的吐槽中。而这一刻,他感悟到了另一种味道。从支队以往组织的各类参观见学活动,到中队与目标单位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从大课辅导的理论灌输,到士兵课堂的交流互动,一切的记忆在这个词的联动下显得生动鲜活起来。

参观一路、聆听一路、感动一路。从大山深处的白手起家,到土地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再到抗战爆发后泰西、泰山、泰南3块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一路走来,那段尘封的历史好似重现在薛军眼前。看着一件件斑驳的革命英烈遗物,聆听着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战斗篇章,薛军觉得自己俨然就是故事里的那个主角。

带着不舍与回味,临行前薛军以“取经”为由,要到了纪念馆汇总收集的各类文献资料。

从纪念馆返回,摇摇晃晃地又是两个钟头,到中队时已是黄昏。打开车门翘首四望,夕阳正好,晚霞漫天。薛军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在那段炮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结束了一天战斗的先辈们,也会觉得山里的晚霞明艳动人吧。

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了引导官兵更好地从鲜活、生动的驻地革命史料中汲取养分,支队布置了梳理驻地红色家谱的任务。回到中队后感到尚不“解渴”的薛军一头扎进图书阅览室,翻箱倒柜地寻出了中队现存的驻地红色故事书籍,拭去蒙在上面的灰尘,与史馆的文献资料比照着开始学习。

摩挲着微微泛黄的纸张,梳理着红色故事的脉络,原本味同嚼蜡的书本,现在读来却鲜活生动、扣人心弦,薛军不记得那晚自己是什么时候休息的。但中队营门哨的夜班哨兵都说,下岗时发现中队部还亮着灯。

从那天起,白天干工作、傍晚看深山、夜里学党史,就成了薛军每天固定的作息安排。对红色故事的悉心品读,亦是与革命先烈的隔空对话,顺着历史的脉络,追随先辈的足迹,薛军一次又一次地被那些甘于寂寞的革命先辈感动。在深挖精研中,许多动人的故事成为薛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也具化成让官兵同感、共情的生动课堂。沉淀历史的厚度,融入时代的气息,薛军的政治教育课受到了官兵的一致好评。而自己在纪念馆参观的经历,也让薛军对课堂设计有了新的理解。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支队注重在教育中不断植入新理念、拓展新途径、探索新招法。其中走访抗美援朝老兵的做法和年初自编自导的情景剧《泰汶星火》,受到了官兵的广泛好评,也引发了薛军的深入思考。看着眼前再熟悉不过的大山,一个构想在薛军心中渐渐成熟:中队驻地群山环抱的地理特征,与长征路地形复杂的原貌相对贴合,通过可观可感的主题实践活动,一定能收获室内授课难以达到的效果。就这样,一群整装待发的年轻官兵从营门出发,沿着山间小道一路跋涉,走上了属于他们的“长征路”。

“中队上勤路程远,尽管走的都是修葺好的水泥路,但不少人私下里仍抱怨说上了3年岗,就要走整整二万五千里,赶得上一次长征。”在接受采访时,薛军告诉笔者:“我希望这样一个活动,能让官兵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把红色主旋律转化为强军正能量,薛军一步步成长为武警部队优秀政治教员,在大山深处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山里的时光已然构成他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拥有了一种深沉的获得感。官兵们也都说指导员身上多了一股活力。前段时间,交流干部的通知下发到支队。人力资源股询问薛军是否选调回济南,他从容答道:“我舍不得这座山了。”

有人情味的星期一(星期特刊人缘泰山)(4)

道路

和薛军不同的是,钱闯在任职之初便如愿以偿。

“报告,我申请去机动中队特战排任职。”在支队的新排长岗前培训会上,钱闯坚定地说。

在机动中队当兵的第五个年头,钱闯因军事素质优异成功提干。在军校上学的两年时间里,他始终忘不了中队练兵精武的滚滚热潮,他就想回到那个寄存他“兵之初”全部回忆的地方。

组织批准了他的申请。没等和老战友们叙旧,钱闯就接到了他履新后的第一项任务:参加总队在泰安片区组织的“魔鬼周”极限训练。“这次‘魔鬼周’是咱们支队承办,你可是‘主场作战’,一定要好好表现,给单位争口气。”支队参谋长曹茂飞拍了拍钱闯的肩膀,给他加油鼓劲。

入夜时分,黑云渐渐聚拢,绵绵细雨飘落,一下就是一整晚。雨过天晴的时候,这次“魔鬼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前两天的内容设置偏重于基础性的常规课目,有着丰富演训经验的钱闯在各项环节的把控上都显得游刃有余。

当部队开拔进入徂徕山的时候,终于迎来了第三天的重头戏。作为泰山山脉的一部分,徂徕山因险峻陡峭的山势而著称。这里的道路蜿蜒曲折,复杂多变,对战士们的体能和心理是极大的考验。以往野营拉练的时候,钱闯曾多次光顾这里,熟悉地形地貌成为他的最大优势。但从战斗员变为分队指挥员,到底能不能打一场漂亮仗,他心里也没底。

山路十八弯,处处皆风景,钱闯却无暇顾及这大自然的馈赠。按图行进课目中,小队队员需要全副武装负重30公斤,依指定路线在两个小时里行军10公里。路越走越窄,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杂草丛生,有几处路段淌着溪流泥泞难行,几处甚至仅仅由乱石堆叠而成。

行程过半,一位挑山工迎着比武小队走来。挑山工约莫50来岁的年纪,肩上的扁担早被重物压成了明显的弧形,队员们无不惊讶他精瘦的身材蕴含的力量。钱闯示意队员们都靠向路边,给老师傅让个道。老师傅冲钱闯摆了摆手说:“这地儿我熟,这些年我蹚出了很多条路,换一条走没关系。”匆匆邂逅,没有更多的话语。从挑山工身上,钱闯读出了不断开拓的意志。

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跃过一处低坳后,小队成员发现前方横亘着一段遍生灌木的高坡,已然没有可供行走的道路,若是绕行则难免耗时费力。反复判明行进方向无误后,钱闯想起挑山工,暗下决心:“路还不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迈开腿脚下就是路。”

“重心放低,手用上劲,注意脚下……”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依靠灌木借力攀上高坡后,钱闯大声为身后的队员加油鼓劲。高坡之后,又是洼地。俯身挪腾,斜身侧滑,经过一番体力和意志的考验,道路尽头出现了目的地。

红蓝对抗接踵而至。“根据导调员提示,有3名‘暴恐分子’藏匿于前方独立房内。他们持有枪支若干,还在门口布设有爆炸物。”把模拟情况向队员作了明确后,钱闯便带队展开了处置行动。

从出发地到独立房,又是一段崎岖的山路。近3公里的奔袭后,房屋的轮廓逐渐显露在前方树丛的间隙处。但在随后的前进过程中,一名战士因动作过大被蓝军察觉,猛烈的火力将该战士当场“淘汰出局”。突如其来的减员让钱闯备感压力,他迅速举起右手,示意队员们暂缓行动。

在钱闯的指挥下,大家稳定心神向独立房靠近。脚跟轻踩在沾着雨水的落叶上,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抵近房屋时,两名队员迅速前出,一人利用房屋拐角做掩体吸引蓝军火力,一人向破损窗户隐蔽接近并伺机扔出爆震弹。混乱中蓝军逃窜到屋外。“机不可失!”早早守候在此的钱闯心头一动,出枪的那一刻,他将所有的顾虑抛在了脑后。

钱闯受到了表扬,他感觉这次“魔鬼周”的最大收获就是对路的认知,“要学会开掘新路,再陌生的路,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到达成功。”

年前,因为工作需要,钱闯被调往执勤一中队任代理中队长。时任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刘锟考虑到钱闯对机动中队的情结,还准备给他做思想工作。

接到命令,钱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魔鬼周”山地奔袭课目中遇到的挑山工。从景色秀丽的“快活三里”,到陡峭难行的十八盘,挑山工们根据需要用艰辛付出探索出了许多条登顶泰山的道路。“逐梦的道路并非唯一,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在哪里闯出一条路。”收拾好行装,钱闯踏上了新的征途。

“这个课目我有经验。”刚走进执勤一中队的营门,正好撞到官兵在操场组织训练,钱闯备感兴奋。他匆匆卸下行囊,抄起堆放在一边的应急棍,给官兵们做起了示范。黝黑的面庞,瘦削的身材,手中应急棍使起来虎虎生风。“新来的钱中队长自带着满满的闯劲,真是人如其名。”中队战士们私下里议论道。

只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劲不曾改变,无论身在“淮南”抑或“淮北”,何愁结不出甘甜的硕果?钱闯清楚地知道,在执勤中队,光会带训练还远远算不得一名好干部。重整旗鼓再出发,从零起步又何妨?钱闯开始向身边干部学,向中队班长学,仅仅用了半个月就熟悉了看押勤务的组织模式。结合中队勤务“点多线长”的实际情况,钱闯又以“一哨一案”的形式拟订了5套具有针对性的执勤方案,给中队的执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钱闯说,是泰山让他明白,不管目标在何方,道路永远在自己脚下。

有人情味的星期一(星期特刊人缘泰山)(5)

绿树

正如泰山的路给了钱闯诸多启发,对于执勤一大队大队长亚祥虎而言,是泰山的树激发了他的斗志。

泰山之巅的绿树,历经风霜雨雪而不易其志,饱经风吹日晒而不改其节,挺拔雄壮的身形、自强不息的意志使它们成为泰山美丽的风光。亚祥虎说,他与绿树的深度相识始于一次灭火的经历。

2018年4月17日,泰安市岱岳区谷山林场突发山火。接到警情通报后,支队迅速出兵前往处置,时任侦察股股长的亚祥虎受命随队出征。

4月春来,在亚祥虎的印象中,此时的谷山林场应是一派葳蕤苍翠的景象。但抵达的时候他却发现,往日的林海景象不再,目光所及只剩一片焦土。浓烟顺着火焰升腾,如黧黑的幕布般将天空遮蔽。没有绿树的点缀,泰山失去了原有的色调。

“装备背负式水袋的同志迅速抵近处置,风力灭火器对准山火底部作业,行动时切记顺风扑打。”判明情况作出部署后,亚祥虎抄起水袋冲在了最前头。一道道水柱喷射在山火上,发出“哧哧”声后,便化作蒸腾的水汽混杂在周遭的黑烟中。似是受到挑衅一般,猩红的火舌随着风势肆意摇摆、愈发疯狂。

奋力扑火的亚祥虎正对着泰山主峰。山火熏灼下,亚祥虎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但山巅树木郁郁葱葱的色调,却让他感到莫名的信心。历经考验、克服万难,绿树得以巍然矗立于高山之巅。看山的同时,联想到自己。亚祥虎明白在这时就应像那山巅绿树一般,以不立山巅不服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迎难而上、咬牙坚持。

战至19时,明火被尽数扑灭。当最后一点火星熄灭时,亚祥虎如释重负地斜倚在路边的土包上,将自己的手套脱下又匆匆戴上。还有收尾工作,亚祥虎没空去细数身上究竟被火燎出了多少个泡。

整整两个日夜,官兵齐心协力、奋勇作战,山林大火最终得以成功扑灭。官兵们卸去身上厚重的消防装备,迷彩服的橄榄绿色装点着这片大地,与山顶的绿树遥相映衬,汇成一幅壮美的画卷。

为表彰先进,支队依据相关规定组织救援官兵火线入党。经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将仪式的地点选在泰山山顶。

山巅乱石嶙峋、土壤贫瘠,尽管条件恶劣,却不影响绿树的生长。目之所及的西侧山崖上便立着数株青松,树上伸出的长枝形同披伞,仿佛翘首迎接八方来客。亚祥虎知道这是泰山著名的迎客松。除了刚劲挺拔的青松,还有碧绿葱郁的翠柏,以及许多道不清的绿植,一株挨着一株,一片连着一片。曾无数次登上泰山的亚祥虎头一次觉得山顶的树是这样的美丽。在绿树的映衬下,党旗显得愈发鲜红夺目。“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重温入党誓词,连续作战时一声没吭的亚祥虎,泪水竟扑簌簌滑落。

是绿树的装点让泰山愈显壮丽,是官兵的奋斗让支队建设更上层楼。处置火情之后的第二个年头,亚祥虎被任命为执勤一大队大队长。为了深入了解情况、摸排官兵思想,亚祥虎带着背包睡进泰安中队的班排中。在他看来,若是一味贪图安逸,不啻温室的花朵,终成不了山巅的苍松。

亚祥虎与战士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在肩并肩、床挨床、碗碰碗中,拉近了与官兵的距离、增进了感情、赢得了信任。

一周时间里,亚祥虎认识了包括大学生士兵李兴华在内的许多新朋友。在与李兴华交流过程中,亚祥虎了解到,李兴华面临考学重压,父亲又因务工受伤卧病在床,加之疫情长期封闭管理,导致他思想包袱很重。

当天晚上,亚祥虎特意批阅了李兴华的政治教育笔记本,并写道:“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凭借着可贵的韧劲与坚守,山巅的绿树战胜成长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虽起于蓬蒿之间,但终成擎天之势。亚祥虎告诉李兴华:既然有考学的意向,就应该无问结果奋力拼搏,很多当时看似徒劳无功的坚持终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未来自己也会感动于今日砥砺奋进的样子。

之后,亚祥虎联系自己在当地医院的朋友帮助李兴华的父亲跟进检查,又指导中队对备考战士的岗哨进行相应调整。拿到特警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李兴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亚祥虎。亚祥虎常对人说:“独木不成林,以自己的心得助推他人的成长,是军旅生涯值得回味的收获。”

有人情味的星期一(星期特刊人缘泰山)(6)

红日

因为一次任务,泰山的树让亚祥虎的军旅生涯有了别样的光彩,而对于排长孟庆圆来说,任职之初便幸运地与泰山的红日邂逅结缘。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登泰山岂英雄。”还没入伍的时候,孟庆圆就对这座五岳独尊的名山有几分莫名的倾慕,那山巅红日喷薄而出的奇景,更是令他分外神往。

作为新排长,分到机动中队不久,得知中队将在十一期间上山执勤的消息,孟庆圆当即向中队主官递交了申请。听了孟庆圆的想法,指导员王瑞也不意外,只是就执勤点的选择征询了他的意见。

“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去最高的执勤点南天门。”在孟庆圆看来,只有在山巅一览日出风光,才算得上不虚此行。但看到指导员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他开始意识到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坐上缆车一路向山顶进发,天边的云雾化作眼前弥漫开的氤氲曚昽。对山巅云雾缭绕的景象备感新奇的孟庆圆并不清楚,对于即将在这里担负执勤任务的中队官兵来说,潮湿的气候是他们需要克服的第一关。

“现在天气放晴,屋里的湿度是70%,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这个数值还会更高。”泰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指着屋内的湿度计提醒执勤官兵。

得偿所愿之余,孟庆圆并没有将地方工作人员的提醒放在心上,带着几分激动匆匆入眠。待到从梦中惊醒的时候,孟庆圆才发现浑身湿漉漉、黏糊糊的,说不出的难受。半睁着惺忪的睡眼,伸手摸去,原来自己贴身的衣裤已经被水汽浸湿。

翻来覆去再无法入眠,孟庆圆索性穿衣下床。回想起在中队部“请战”时指导员那莫名的笑容,孟庆圆猛然惊醒,自己执意申请的,竟然是一枚“下下签”。不过临行前,指导员告诉他,和泰山管委会协调的取暖器第二天就能到位。

想到之后的情况能够有所好转,孟庆圆暗暗给自己打气。黑夜将尽,终见红日;风雨过后,自有彩虹。虽然条件是艰苦了些,但将这些天坚持下来,又何尝不是军旅路上一次别样的历练。

迎着东升的旭日,孟庆圆与同样早起的战友们一道将屋内卫生清整到位后,便依据执勤编组的划分,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一天的勤务。接手任务后,孟庆圆发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作为泰山的著名景点,南天门是登顶泰山的必经之路。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带领执勤点的官兵往返于中天门至南天门的山道上巡逻。

巡逻队伍头一趟出发是早晨5点左右。作为泰山观看日出的最佳点位,天还没亮,游客就三三两两地向观日峰聚集。为维护景区秩序,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执勤官兵决定提前奔赴战位。

由于地处背阴,外加海拔又高,身上穿着军大衣,孟庆圆依旧感觉到刺骨的寒意沿着脚底往上爬。本想着抱怨两声,但看到同行战友们被风吹红的脸颊,孟庆圆还是硬生生地憋出了几句提振士气的话。

当彤红的旭日从地平线下跃出,掀开云幕、撩起霞帐,乌黑的天幕瞬时化作耀眼的金黄。那恣肆喷洒的霞光,只一瞬,就让孟庆圆觉得叹为观止。红日的出现,使得天空、大地顿时一片光明,上下天光辉煌灿烂,天地间都弥散出焕然一新的气象,这种气象令人振作、催人奋进。

耳边突然响起临行前的勤务部署会上,支队长于杰波作的动员:“这是在全国游客面前展现支队形象的机会,我们要把作风提起来,也要把工作落下去,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让党旗飘扬在执勤一线。”

品味着这段话,回顾着支队的历史沿革,孟庆圆对眼前的红日有了更多的感悟。30年来,支队官兵无数次登上泰山,担负维护秩序、服务惠民的任务。30年来,这轮红日也一次次东升,昭示着新的一天就此起步。正如这日出日落,每次登上泰山遂行执勤任务都是一次新的开始。守护驻地平安的优良传统不是可以依仗的功劳簿,在新的起点上更要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巡逻勤务结束后,感觉自己任务尚未完成的孟庆圆又匆匆钻进屋内,结合景区汇总客流量,根据巡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高峰拥挤路段进行了逐一标注,并将其作为次日执勤部署的参考意见上报给了分管领导。看着密密麻麻的注记标识,参谋长曹茂飞感慨道:“从现在的年轻干部身上能看到一股朝气。”

旭日东升。泰山蒙上了金色的朝霞,显得愈发庄严雄伟。孟庆圆依例带领官兵行走在通往南天门的巡逻道上,官兵们步履铿锵,踏着霞光阔步前行。过往游客停下脚步,悄悄按下快门。

军旅征程没有可以驻足的站点,强军目标需要接续不断地奋斗。今年3月,孟庆圆参加总队参谋业务集训。按以往的惯例,集训之前会统一组织摸底考核,而成绩也会张榜公示。但受专业影响,孟庆圆在这个课目上没什么基础。成绩公示的那一刻,孟庆圆羞得面红耳赤。那天,他埋头钻研教材一夜未睡。红日照常升起,曙光顺着窗户透进屋内,他暗下决心:“从头再来,我定要展现出最好的样子。”

拿出相关的书籍补课,向班内的战友请教……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孟庆圆在结业考核中名列前茅。下发成绩单那日,朝霞从泰山后斜射出来,仿若铺开的红色绸缎,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峰冉冉升至天际。眺望着东升的红日,孟庆圆心中备感充实,他知道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评 论:

在大山中探寻精神力量

于金升

一年有四季,山色各不同。春山哺绿,万象更新;夏阳高挂,树木葱茏;秋风乍起,丹桂飘香;冬雪素裹,粉妆玉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与大山的对话中,泰安支队官兵们探寻着自己的成长成才之路。守护大山、奉献大山的岁月,亦是敞开心灵、拔节生长的历程。

阔步前行在强军征程上,前途光明,道路则难免曲折。这其中,固然有壮志从戎的坚定豪迈、勇上一线的从容果敢,也难免有思乡不得时的离愁别绪、碰壁受挫后的意疲气沮。当是时,不妨从驻地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以自然之道鼓舞精神生命。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通过感悟与求索,学会从周围事物中觅得能够诠释自己精神需求的独特意象,从而助推内心深处的精神觉醒。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文化精神的内涵不断被深化,外延不断被拓宽,最后形成的便是人与驻地无法割舍的纽带,可称之为“缘”。

与泰山结“缘”,是支队官兵的福气。初入大山,带着新奇与懵懂走向战位,初识山中的草木树石、风土人情,这是“缘起”。干在大山,珍惜这场美丽的邂逅,在大山中种下一份期许、静待一份收获,工作虽有失意却从不放弃,旅途虽有迷茫却从不迷航,这是“缘生”。离开大山,许多美好的回忆一幕一幕潮水般涌来,心头纵有不舍终须挥手告别,带着感悟和成长从容走向下一个战场,这是“缘分”。人生难得最是缘,在与大山的问答中,我们汲取精神力量,也因此心存感恩,守护一方安宁。

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和泰山挑山工一样,一代代驻守在泰山脚下的官兵肩扛使命、独守寂寞,在漫长的岁月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自己融进大山的记忆。这是人与泰山真诚的时空对话,也是官兵独特的精神内核。他们用一身戎装守得初心常在,用青春韶华丈量忠诚底色,让勇挑重担、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在一代代官兵中接续传承。

文字:孙宏铭

供图:刘 鑫、李飞跃、周振宇、石亚浩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别特、王燕婷、袁浩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