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意识、行为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倡导与推崇。《古今清廉故事精选》选取了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清廉文化故事,重点选编了当代领导干部、共产党人清廉从政、执政为民的典型事例,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古为今用的政治智慧和清廉养分。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元好问智判家产案》。

02

元好问智判家产案

早年间,内乡县北山有家姓齐的员外,家产万贯,骡马成群,可说是称心如意了。但有一桩心事未能如愿。老员外年过七十,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早出门了。老员外盘算着将来家业给谁。一天,闺女回门,对老员外说:“爹爹上了岁数,也该歇歇心了。别人不放心,自家闺女、女婿还能胳膊肘往外拐?就让他替你操劳,一来尽尽女儿的孝心,二来爹爹也好过个轻松的晚年。”女儿有这番孝心,老员外就应承了。

闺女、女婿见老员外应许,满心欢喜,表面上前后左右侍奉老员外,暗地里却咒骂老员外早点死,好早些继承这份绝门业儿。

老员外歇心不掌管了家事,经常赶集上店。

一天,员外赶集回来,中途老天下起瓢泼大雨,正想找地方避雨,却听有人喊“救命”,借着闪电,只见小河里有一个女子,老员外土生土长,知道山陡水猛,错走一步什么都不说了,慌忙跳进水中,掺起女子上岸。问那女子是哪里人?女子说是东县人,遭年荒讨饭到这里,迷了路,老员外见女子说得可怜,当下把这女子领回了家。

这女子寄居在员外家,员外闺女、女婿见了,埋怨爹爹老有少心,便直言对那女子说:“你是来当闺女,还是来做小妈?”此女子也看透了他夫妇的用心,顶撞说:“你爹接我来,就是做小的”。二人顶牛,叫老员外听见了,气得要赶闺女、女婿出门。那女子知道是自己惹的祸,哭着劝员外留下他夫妇。员外见这女子通情达理,教训了闺女、女婿一番,留下她二人继续掌管家事。接着也收那女子填房做小。

这女子与老员外婚后,怀孕,生下个儿子。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岁老翁得一子,稀奇。员外的闺女、女婿更是把小妈当成眼中刺、肉中钉,造谣说这女子伤风败俗,不是正经货,并要老员外赶她母子出门。老员外自知猫老不避鼠,况又大病在身,便说:“她家在外地,你若赶她,叫她往何处存身?不管咋,在爹床头站过两黑,念这点情义留下她吧!我死后,让她母子搬进磨房,剩饭、冷汤,落个温饱也就是了。这份家产我已写成字约,各拿一份,日后若有争执,作为凭据。”说罢老员外就死了。

15年过去了,老员外儿子已长大成人。听说新任知县为官清正,便带上文约,把隔山姐姐和姐夫告到县衙,要争回家产。

内乡县令元好问接了字约,见上面写着:八十老翁得一子人言是非我子也女婿掌管家产不许儿子争执。元知县细心揣摸文约,一遍、两遍、三遍……忽然心中明亮,暗赞老翁用心良苦。随即发下火签,传员外闺女、女婚上堂。

公堂上,元知县问老员外闺女、女婿:“你父有子立业,你们何以霸产?”,女婿说:“有文约为凭”。元知县让女婿拿文约,女婿大声念道:“八十老翁得一子,人言是,非我子也!女婿掌管家产,不许儿子争执。”

元知县笑道:“差矣!”接着念文约:“八十老翁得一子,人言是非,我子也!女婿掌管家产不许,儿子争执”

元知县接着说:“你父死时,你弟弟年幼,怕你争夺家产害子,才用计蒙蔽你夫妇。念你夫妇为弟操劳十五载,不使家产破败,本县秉老员外心意,赠你姐弟诗一首,拿回照此办理”。说罢,铺纸磨墨,写道:八十老翁虑后事,

呕尽心血为儿子;

平分秋色近情理,

笑慰九泉员外知。

挥而就,行文两份,各执一张。命师爷加盖大印,递给双方。闺女、女婿同员外儿子都很高兴,一齐跪下磕头,感谢元大人断案清正。

元好问  故事(古今清廉故事元好问智判家产案)(1)

元好问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主人公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7岁能诗,20岁成学,名闻京师。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先后任内乡(今河南内乡)、南阳(今河南南阳)等地县令,后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之后,弃官归隐,致力于金代文献的搜集编辑和整理。著有《遗山先生集》,还编有《中州集》、《中州乐府》。

来源:太原市文化馆

元好问  故事(古今清廉故事元好问智判家产案)(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