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怀不乱柳下惠,闭门不纳鲁男子。大家好,我是鲁书书。很多古诗在传抄摘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被篡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是如此,这一篇,就聊聊这首《登鹳雀楼》的作者更迭之路。

登鹳雀楼古诗及解析(教科书里的经典诗词)(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我们背诵了很多年,无论是它的题目还是作者,都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了,但谁又能想到,这首诗的作者经历过多少次改变呢?

登鹳雀楼古诗及解析(教科书里的经典诗词)(2)

最早收录这首诗的唐诗选本,是唐代文人芮挺章在唐玄宗天宝三年编撰的《国秀集》,这个时候,这首诗的题目叫《登楼》,作者是朱斌。朱斌,字佐日,唐吴郡人。曾两登制科,三为御史,后辞宵隐居山林。唐代张著《翰林盛事》记载:武则天掌朝时期,曾吟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问左右此诗是谁所作?天官侍郎李峤对曰:"御史朱佐日诗也。"武后即赐李峤綵百匹,转侍御史。李峤是唐代很有名气的文学家,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这样一个人物进行佐证,可见这首诗的作者是朱斌无疑了。

登鹳雀楼古诗及解析(教科书里的经典诗词)(3)

尽管《登楼》这首诗的作者已有记录,但并不妨碍后人对它进行篡改,我们要知道,古代的书籍记录大都是人来记录的,在这种收录过程中,出错是常有,而且一错就能错很长时间。但为什么后人要把这首诗改成其他人呢?原因还在朱斌身上。

登鹳雀楼古诗及解析(教科书里的经典诗词)(4)

朱斌,也就是朱佐日这个人在墓志中记载的时间是公元706年到公元754年,而李峤的生平时间则是公元645年到公元714年,也就是说,李峤死的时候,朱佐日才8岁,这就很有争议了。结论无非几点,第一,此朱佐日非彼朱佐日,墓志记载时间是另一个朱佐日。第二,朱佐日天纵奇才。第三,武则天知道《登楼》这首诗是杜撰。因为武则天的生平是公元624年到公元705年,如果按照朱佐日墓志的年龄来算,武则天死后一年,朱佐日才出生。争议这么大,也难怪有人要将这首诗的作者安在王之涣身上了。

登鹳雀楼古诗及解析(教科书里的经典诗词)(5)

巧合的是,王之涣的生平年龄和李峤、武则天都有很大重合。但是,这个《国秀集》编篡的时候,王之涣已经名声在外,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乌龙吧?

登鹳雀楼古诗及解析(教科书里的经典诗词)(6)

将这首诗的作者第一次记在王之涣名下的书是宋朝的《文苑英华》,而宋朝有两位名家的日记中,这首诗的作者也是很有争议,司马光记录的是王之美,沈括记载的是王之涣,不过诗的题目都不再是《登楼》,而是《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古诗及解析(教科书里的经典诗词)(7)

直到清代,这首诗的作者终于被公开认定为王之涣,而这首诗里所写的楼也被公认为鹳雀楼。尽管经历过很多次的谬误,但那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所蕴含的道理始终熠熠生辉,未有丝毫暗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