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离离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燕妮的闺蜜和她哥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燕妮的闺蜜和她哥哥(燕妮和马克思爱情故事)

燕妮的闺蜜和她哥哥

文|野离离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纪伟人。

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比如思想政治、哲学经济、历史社会方面等等。

同时,他与燕妮的不朽爱情也被世人传颂至今。

当燕妮在1881年的12月2日与世长辞后,恩格斯说马克思的状态就是:

摩尔(马克思别名)也死了。

是的,在长达38年的婚姻生活中,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分离,唯有死亡。

曾经,这对不被外人看好的夫妻,用幸福的生活给了他们最好的证明。

女大男小、异地恋以及门不当户不对又怎样?

只要有爱,一切都不再是个事儿。

01

其实说实在的,燕妮在一定意义上是下嫁。

作为名副其实的贵族阶层,燕妮不管是从容貌上,还是学识上,以及谈吐素养上,都相当优秀。

作为学霸的马克思,也用了7年才把燕妮追到手。

其实要说,马克思的家境也不错,相当殷实,祖辈都是犹太人中的特别阶层--拉比。

这个阶层大多受过正规的犹太教育,在犹太社团或者教会上担任精神领袖,处于这个阶层的,被认为是有学问的人或者智者。

马克思的父亲也是律师协会的主席,社会地位高,非常受人尊敬。

父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开明之人,马克思从小就在这种宽松自由且有着良好互动的家庭中长大。

马克思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如果是因为顽皮惹毛了其他小伙伴,他会用给他们讲故事来“赔罪”。

因为遗传了父母良好的基因,在学习方面,马克思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放在今天,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而且思想觉悟也高,才17岁,就把“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鸿鹄之志。

不过,在成为一个精神领袖的路上,他也曾走偏过。

那是在大学期间,跟一些喝酒打架的人混在了一起,近墨者黑,也就学会了喝酒打架。

经常都是醉醺醺的,而且还因为闹事被关禁闭一整天。

好在父亲发现了苗头,及时扭转了局面。

在立下鸿鹄之志的第二年,青年马克思就遇见了终身伴侣燕妮。

燕妮比马克思大4岁,而且社会地位也要比马克思的高,是真正的贵族。

马克思想要抱得美人归,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02

前面说了,燕妮是贵族闺秀。

身边追求者众多,那她怎么看上了马克思呢?

一是马克思的撩妹技巧高超,二来凭借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让燕妮倾慕不已。

开始追求的时候,马克思用上了那个年代最惯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写情书。

不过燕妮不为所动。

大概是收到的情书太多了,马克思的花样不新鲜。

前面攻不下,那就从燕妮的身边的人“下手”。

这位未来伟大的无产阶级精神领袖,不仅智商在线,情商更不低。

以迂回战术来讨得心上人欢心,这招还真管用。

燕妮的家人及闺蜜都非常支持他。

“内部瓦解”后,再来个里应外合,为燕妮量身写了三本情诗集,这下,燕妮对他是彻底动心了。

最主要还是燕妮本身不是物质女孩,她知道马克思跟别的花花公子不一样。

而她自己,也与那些整日流连名利场的女子不一样。

这也是马克思一家在此后的几十年,过的生活都相当艰难的情况下,燕妮对他依旧不离不弃,还一直鼓励马克思做自己想做的事。

燕妮是马克思的贵人,也是他的福气。

1843年的6月19日,他们带着亲友的祝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燕妮为马克思生育了7个孩子,然而很不幸,最终只有3个孩子活了下来。

而且因为流离失所,经常搬家,生活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

为了生存,燕妮把嫁妆以及其他能当的都当掉了。

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苦了,更令人痛心的,是孩子们的相继死去。

心灵和精神,一次次地被噩耗刺痛击穿。

03

在燕妮的《动荡生活简记》中,她这样写道:

我绝望地跑到一个法国移民那里,请求他给我们一点资助,他非常友好地给了我两英镑,我用它买了一口小棺材。

小女儿出生时没有摇篮,而死时差一点连安身之地都没有。

很显然,他们的生活,已经到了极度贫困的地步。

但不管怎样,燕妮都不曾对马克思抱怨半分,而且还给马克思当秘书,协助他创作。

在马克思病重之际,帮他誊写手稿。

后来燕妮回忆此情此景,觉得这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一个原本锦衣玉食的女人,可以无怨无悔地跟着丈夫过着如此窘困的生活,唯一支撑她的便是爱。

她爱马克思。

而马克思也同样深爱着她。

在1880年,燕妮身体健康也严重滑坡,可能是肝癌晚期,每天都要忍受着极大的疼痛。

这段时间也是马克思事无巨细地照料着她。

为了缓解妻子的疼痛,会带她经常出去走走,或者去孩子们那里住一段时间。

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哪里是暮年夫妻,根本就是年轻恋人。

只要是两人在一起,总是爱意融融,甚是甜蜜。

这也是为什么恩格斯说马克思在妻子离世后,他其实“也死了”。

多年的恩爱夫妻,一方的离去,已然将另一方的灵魂带走。

1883年,也就是燕妮去世后两年,马克思也追随燕妮而去了。

两个人葬在了一起。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燕妮和马克思,分别用一生,谱写爱情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