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这本书的读后感(读书笔记之浮生六记)(1)

忽然想去读一本书了,这本书,就是很早听说过的《浮生六记》。

我这人,从小读书能力欠佳,经过几十年,依然没有起色。特别是不喜欢去读所谓的老夫子们的书。自己琢磨了自己一下,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一是古典名著,生僻字多,句子又高度浓缩,难懂。

二是故事性不如白话文直接,生动。

三是我心气浮躁,不求甚解的个性。

所以,尽管知道传统名著句句透着学问,但至今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文言书籍。

选择读这本书也有两个原因:

一是《浮生六记》是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自传体散文体,我喜欢这种带有故事的散文体。生僻字较少,我阅读起来,有相对来说的一种容易。

二是作者沈复,据史料记载,是一位率真之人,对事物不管喜不喜欢,他都是直接描述,符合我的个性。

时间如流水,2021年即将过去。为了少留下一点遗憾,从今日开始,几乎没有一点知识储备的我,尝试着去读读这本书吧,因为是兴趣,读到哪里算那里吧。有不对的地方,请朋友指正。

卷一•闺房记事

(一)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二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失去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在这一小段中,我需要弄明白几点,

一个是“衣冠之家”。我记得,在现代的白话文中,常出现一个“衣冠冢”。衣冠是衣服的意思,透着生者对死者的尊重。我很明白它所传递出来的意思。

原文的衣冠之家,字面上看,也是衣服的意思。衣,冠,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从一个人的穿着,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修养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他的家境状况。

作者沈复,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家族,有权有势有传统文化底蕴,自然能称为衣冠之家。

第二个地方是“天之厚我,可为至矣”。老天对我厚待,可以说是到极致了。

第三个地方是苏轼七言律诗中的一句:“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是“往事像春梦一样没有留下痕迹”。

译文: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正逢太平盛世,从小生活在家境优越的官宦之家,居住在苏州沧浪亭的湖水之畔。老天厚待我到了极点。东坡说过:“往事会像春天的梦,过去了是没有痕迹的”。如果我不把自己的生活痕迹记下来,这未免有点太对不起上苍对我的厚待。

短短的两句话,就让我初步了解了沈复其人,以及他写这本书的原因。

文中出现的一句熟悉的诗句,把苏轼的原诗文再学习一遍吧。

附录原文如下: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