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开发区的未来(古雷开发区做实)(1)

龙迹亭文化公园。 陈江河 摄

古雷开发区的未来(古雷开发区做实)(2)

漳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古雷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栋良带队到沙西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柯少如 摄

走进冬月时节的古雷半岛,映入眼帘的,除了处处涌动着的石化产业发展热潮,还有同样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广袤沃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伴随着涛声浪涌,古雷开发区唱响奋进之歌,推动乡村振兴与工业发展齐头并进、交相辉映。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是来福建调研考察时提出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古雷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来闽考察重要讲话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追求卓越、开放创新、担当作为、奉献拼搏”的古雷精神一同播种于脚下这方热土,取得累累硕果。

在区党工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古雷开发区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推进、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推进乡风文明做实“里子”,通过深入整治人居环境、打造宜居生态扮靓“面子”,内外兼修,不断提升农村建设品质,努力实现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丽生活的跃升转变。

产业高质高效 催生“美丽经济”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而实施产业振兴,提升质量效益是关键。古雷开发区坚持量体裁衣、以产兴农,根据各镇村资源优势找准定位,实施“一村一品”产业规划,突出高效种养业、推进生产标准化,突出产业化经营、推动主体法人化,形成了农户参与、企业带动、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良好发展格局,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杜浔镇致力于打造新型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提档升级。2021年投入100万元建设林苍村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同周边群众签约意向机插服务合同700多亩,目前已成功育种2000多斤,流转土地500多亩,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稳产增收。杜浔镇还积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打响“杜浔酥糖”“湖里胡萝卜”等系列特色品牌。并依托庆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20家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入驻农产品“一品一码”可追溯平台,确保农产品质量过硬。今年以来,杜浔全镇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42.68亿元,增长6.0%。

沙西镇是全国驰名的榕树盆景之乡、青蟹养殖基地和海瓜子生产基地,也是万亩粮食、蔬菜种植地。该镇因地制宜培育榕树种植、海水养殖、蔬菜生产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经营主体。以榕树产业为例,沙西镇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做大做强做精榕树特色产业,实现了规模、技术和品牌的三大跨越,形成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化规模。2020年全镇已建设规格化花圃160多家,榕树种植面积10800亩,年产榕树盆景800万盆,榕树产业创产值2亿元。榕树盆景除了在国内销售,还远销荷兰、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榕树出口基地,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古雷开发区的未来(古雷开发区做实)(3)

霞美镇黄埔村村民正在采摘青枣。詹照宇 摄

霞美镇充分利用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的地理优势,突出做好“北江一粒鲍鱼、霞美一粒海蛎、董门一粒海参、巷内一颗杨梅、黄埔一颗枇杷”等“一村一品”,致力发展一批富民乡村产业项目。随着传统养殖产业进入瓶颈期,霞美镇还积极探索育苗技术,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激发经济发展“蓝色动能”。目前,该镇共有水产育苗场62家,主要培育花蛤苗、三倍体海蛎苗、血蛤苗等海产幼苗,年均产值达2.5亿元。

……

产业振兴,一头连着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陆上果蔬飘香,海里鱼虾正欢,酥糖、鲍鱼、枇杷、榕树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古雷开发区乡村全面振兴铸就了坚实基础。

古雷开发区的未来(古雷开发区做实)(4)

古雷开发区园艺企业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榕树盆景。詹照宇 摄

乡村宜居宜业 守护“美丽生态”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铺就底色。留住绿水青山、守护美丽生态、建设美丽家园,才能让农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古雷开发区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农村改厕质量持续提升。全区2017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卫生厕所数共有2885户,截至目前,已摸排2885户,有问题0户。此外,古雷开发区今年共建设完成11座农村公厕,公厕改造与日常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回头看”,通过每个月随机挑选一个乡镇五个村进行明察暗访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成效。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加强。按照“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团队运作、强化监管考核”的模式,自2021年1月1日开始,率先在全市实现全域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农房整治提升深入推进。持续推进农房建设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裸房整治696栋,完成率116%;加强农村经营性自建房隐患整改5栋,完成率达100%。

村容村貌品质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合计种植木麻黄35000余株,稳步扩大森林面积,着力提升森林质量;推动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乡道“单双改”建设,农村公路新改建任务1.5公里,现已完成3.463公里,推进全区农村公路路网不断升级;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4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6400万元,完成比例266.67%;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完成省、市、区级美丽庭院创建83户,实现古雷开发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全覆盖。

11月5日,古雷开发区发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全区各镇投入资金1972.17万元,其中财政专项用于村庄清洁行动资金1941.67万元,社会力量投入村庄清洁行动资金30.5万元,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32752.28吨,清理村内水塘23口,清理村内沟渠46.60公里,清理村内淤泥296.32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6.92吨,清理残垣断壁71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助力打造更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美丽生态。

农民富裕富足 共享“美丽生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不仅要让民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民众的精神“富”起来。

面对“区地合一”社会管理新格局,古雷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把提升医疗教育水平、生活品质、社会保障列入社会发展指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开发区人民。

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古雷开发区持续加大教育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投入7200万元开工、建设4所公办幼儿园,新建1所小学,扩建小学1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2020年的55.8%提升到87.3%;不断拓展农村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投入26万元提升改造杜浔徐坎村、古雷第十四社区、霞美董门村、沙西涂楼村等4家典型农家书屋,投入20万元配齐配强11个村全民健身运动路径,投入55万元完成22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古雷开发区的未来(古雷开发区做实)(5)

霞美镇董门村航拍图。詹照宇 摄

乡村治理有效推进。古雷开发区推行“网格化”乡村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聘用20多名社会威望高、工作能力强的离任村主干充实到调解中心,建立疑难问题集中调解和分片包村负责调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提升多元调解质效;抓好乡村人才培育,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今年以来,共开展2期电子商务培训,重点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两期共培训学员115名;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8次“送技术”下乡活动,服务农户近50人次,指导面积2000余亩。

古雷开发区还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扎实推进“串点连线成片”,注重示范引领。杜浔镇突出特色抓好龙迹亭红色教育基地项目、省级乡村振兴党建项目建设,构建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链;霞美镇按照“整村提升 产业升级”的思路,积极谋划“海居特色乡村”项目和“党建田园驿站”项目,建设农村休闲文化广场和集观赏、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沙西镇发挥北旗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优势,打造旅游小渔村,通过建设“海瓜子”文化市场、观海平台等,提升村容村貌……

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变化的不仅是村庄的样貌,更有民众的精气神。古雷开发区通过深化移风易俗,着力涵养文明新风,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从“外在美”转为“内在美”,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美”!开发区原来一年四季都有各村轮流办庙会、抬神演戏、互相吃请等习俗,既浪费钱财,又徒增了家庭的负担。近年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民众逐渐转变观念,老人会和庙会焕然一新。庙会转变为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原来一户一户捐给庙会的“香火钱”,变为捐献给理事会的“项目钱”,用于人居环境整治等用途。2020年以来,仅沙西镇便取消庙会庙戏112场,节省资金89.6万元,用于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农民文化广场、提升改造道路排污等设施,深受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治理井井有条、生活蒸蒸日上……古雷开发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蓝图正在次第变为现实!

来源:新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