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书》曰: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从古至今

人们都认为“立夏之时乃万物之兴”

5月6日是立夏

这是万物繁茂、走向兴盛的标志

立夏后

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正值自然界阳气渐强,阴气渐弱之际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

副主任中医师李婕介绍

此时人体,阳气外发,阴气在内

气血运行也逐渐旺盛

为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

人体腠理开泄,阳气外散

李婕副主任中医师表示

“心”与 “夏”相应,夏季心阳最旺

“心在液为汗”,汗出过多,易耗伤心气

所以立夏节气应以养心、养阳为要

立夏养生健康之路(立夏养生从心)(1)

科普专家

立夏养生健康之路(立夏养生从心)(2)

心内科 李婕 副主任中医师

简介:李婕,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中医师,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U35”攀峰创新奖提名奖,江苏省中医院高峰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医药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并优秀结题,获得2020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编写《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上海高血压研究所进修。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

晚睡早起,勤睡午觉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立夏以后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不应超过晚上11点),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

立夏养生健康之路(立夏养生从心)(3)

正午气候炎热,人体血管扩张,大量血液集中于体表,加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使人疲倦不振。午睡可以调阴阳、养心神,从而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午睡的时间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如果不能午睡,也可以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

无厌于日,适当运动

不要“厌恶”阳光,要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规律,立夏之后适度运动,微微出汗,有助袪湿及促进气血运行。

立夏养生健康之路(立夏养生从心)(4)

汗为心之液,运动过度、出汗过多却容易伤“心”,故建议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快走、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后要适当饮水及补充电解质,避免“气随津脱”,导致津液和阳气受损。

清暑降火,健脾祛湿

立夏过后,天气逐渐炎热,心火容易旺盛,出现口疮、痤疮、心烦、便秘等症状,适当进食苦味食物,可以清热泻火

立夏养生健康之路(立夏养生从心)(5)

心火旺盛容易抑制肺气,生姜、紫苏、香菜、洋葱等辛味食物可以使肺气宣发,同时也可温脾胃、散寒湿,弥补夏季脾胃阳气偏虚的特点,有助于预防夏季常见的寒湿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

对于南方多雨潮湿的地区,还可以选用薏苡仁、绿豆、赤小豆等食物,有助于清热祛湿。

戒怒戒躁,调息净心

心主神明,“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

立夏养生健康之路(立夏养生从心)(6)

因此,立夏之后要重视情志养生,做到“戒怒戒躁”,保持情绪平和,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悲,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天热易汗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心液减少,血行不畅而易瘀阻,血液黏稠,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