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灵魂摆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灵魂摆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摆渡人的灵魂和救赎)

灵魂摆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

选题背景及目

的意义

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1)心灵寄托:“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将会是你的摆渡人”渡人及渡己,与此说救赎是《摆渡人》的突出主题,其实更像是一场心灵探索。小说也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摆渡更像是为人生点燃一盏明灯,指引不同的人生的前进方向。将生活中勇敢、坚强、不放弃等精神通过克服困难来实现自我救赎,主人公也是走出各自的心灵安逸区,才成为彼此的救赎,也锤炼出了坚韧的生命。当走出各自孤独的心灵之后,两者成为彼此希望的力量,成为对方的心灵寄托。

(2)现实指引

随着互联网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出现了很多抑郁症疾病,很多人不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迷茫和孤独,人们希望自己的摆渡人也希望别人来摆渡自己,渴望灵魂的救赎,可是却无法找寻的到。《摆渡人》传递积极能量,生命之间可以相互摆渡,相互救赎,传达爱和接纳的力量,从现实角度来说,现实中各自孤独的人可以通过相互摆渡,寻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走出心理安逸区,寻找进去的方向,谱写自己的人生华丽的乐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一、《摆渡人》的多重摆渡

(一)崔斯坦摆渡迪伦--灵魂救赎

(二)迪伦的自我摆渡--自我救赎

(三)迪伦摆渡崔斯坦--爱情的救赎

二、《摆渡人》的多重叙事空间

(一)爱情小说

(二)青少年成长小说

(三)励志经典小说

(四)奇幻小说

三、《摆渡人》中的“灵魂”

(一)孤独厌世的灵魂

(二)成长中的灵魂

(三)真挚与爱的灵魂

《摆渡人》中的心灵荒原

1.荒原的社会镜像

2.穿越荒原的勇敢

3.折射情感的孤独荒原

四、摆渡读者

(一)渡人亦是渡己

(二)追求人性

(三)自我突破

结语

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对《摆渡人》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读,充分理解和欣赏,获得最直接、最感性的感受。

2.文献资料法:根据《摆渡人》现有的研究结果和资料,通过搜索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故事情节和其他学者对小说的评价等,从而广泛地、全面地、理性地进行分析概括与总结。在前人分析得出的结论基础上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见解。

3.归纳法:对所得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为论文撰写提供依据。

研究工

作进度安排

(1)2021.10.8—2021.10.16论文选题,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联系,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和题目。

(2)2021.10.16—2021.10.3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2021.10.31—2021.11.9修改、上传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答辩。

(4)2021.11.9—2021.11.30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期刊等,开始撰写论文。

(4)2021.11.30—2022.1.30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5)2022.1.30—2022.4.15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修改

(6)2022.4.15—2022.4.29毕业论文最终定稿。

(7)2022.5中旬,毕业论文答辩。

参考文

献目录

[1] 池铭琛.向死而生的救赎 ——评麦克福尔《摆渡人》的双重叙事,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8,(02)

[2] 徐思思. 《摆渡人》的多重主题解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6期):106-107.

[3] 余璐. 灵魂之旅与荒原镜像——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评析[J]. 出版广角, 2017, 000(006):92-94.

[4] 邵倩. 小说《摆渡人》主人公迪伦的灵魂成长主题探析[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7, 86(01):43-46.

[5] 姚振东, 肖汉仕, 辛斌,等. 谈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研究——以电影《摆渡人》为例[J]. 校园心理, 2018, 016(003):214-215.

[6] 陈淑华. 论《摆渡人》中荒原的象征意义[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9, 000(010):169-171.

[7] 黄韫彦. 逆流者——读《摆渡人》有感[J]. 新作文(高中版), 2019, 000(001):49-50.

[8] None. 《摆渡人》经典句子[J]. 民心, 2019(3):1.

[9] 徐思思, 曹媛媛. 解读小说《摆渡人》中的多重摆渡[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6).

[10] 杨永秀. 谁是你生命长河中的摆渡人——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主人公成长历程分析[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 33(011):142-146.

[11] 刘力源. 灵魂拯救与人性救赎之作——评《摆渡人》[J]. 语文建设, 2018(7):1.

[12] 刘玲. 《摆渡人》:你我生死相依[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 000(004):51-53.

[13] 刘桂杰. 救赎之外:麦克福尔《摆渡人》的多重空间叙事[J]. 2021(2019-7):66-70.

[14] 迟亚梦. 《摆渡人》的"死亡美学"解析[J]. 才智, 2020, 000(013):200.

[15] 多存蛾. 《摆渡人》:时空异化中的爱情与救赎[J]. 2021 (2017-6) : 103-104.

指导教

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 生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