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上海城市发展的人,大多知道一件事:上海要在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临港地区建设“五个新城”。根据规划,到2025年,“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将达到360万左右,所在区域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在上海发展史上,这是难得一见的大手笔。
有意思的是,“五个新城”虽然区位不同、特点各异,但仔细研究每个新城的规划会发现,“五个新城”却有同一个建设思路:那就是以一个湖为核心,依次展开城市画卷,配备生产、生活的各类要素。
“五个新城”五个湖,这是巧合,抑或是一种理念引领下的默契?某种程度上说,不懂湖光山色,就难以领略上海的新城之美。
(一)
上海“五个新城”的五个湖分别是:嘉定的远香湖、松江的广富林湖、青浦的夏阳湖、奉贤的金海湖和临港的滴水湖。每个湖的名字都充满了诗意,带有灵性,每个湖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远香湖是嘉定新城的核心景观,是上海西部最大的人工湖。湖面形状宛如一个上海的“海”字,和嘉定新城“上”字形的上海赛车场遥相呼应。上海保利大剧院,就在远香湖旁边,站在剧院观景台,可以到整个湖面和喷泉景观。远香湖的光景大道,上面还有透明玻璃道。很多人喜欢到这里观景,拍照。有人把远香湖、嘉定区图书馆和保利大剧院称为嘉定“三件套”。十四五规划中,嘉定要把远香湖打造为核心区里面的核心圈,要把嘉定新城作为提高嘉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来谋划打造。
松江新城有这么一个湖,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激流暗涌,朝那水面拂一拂衣袖,也会带起五千年的回声,它就是——松江广富林湖。还未进广富林,便可从临近街道看到一大片的水上之城,一个个屋檐“漂浮”于湖面。这就是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项目中的文化展示区。这里包含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演艺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三个临湖而建的建筑,水没屋檐,寓意广富林文化随着退去的湖水逐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明末清初,战争不断,灾害连连,江淮地区大量灾民逃难到如今的上海西郊地区,开荒种田,搭棚定居。难民中有夏姓与杨姓两个异姓弟兄到此定居,为经营黄沙的商人打工。后来这个地方被叫作“夏阳村”(杨与阳同音)。这里有个夏阳湖,是青浦新城的中心,将重点培育文旅、商贸等核心功能。
金海湖是奉贤新城的核心景观湖,占地8.74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是上海第三大人工湖。秋季,金海湖4方平方米粉黛乱子草进入盛开期,1.8平方米百日草、波斯菊,7万平方米硫华菊铺满大地,迷人粉色雾状浪漫,美得令人窒息,仿佛置身梦幻童话世界。金海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上海之鱼”,俗称“大金鱼”。
一滴来自天上的水滴,落入大海,泛起层层涟漪,水滴落入处形成直径为2.5公里、面积为5.6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整个南汇新城依湖而建,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
毋庸讳言,建湖首先是建一个地标。或许有一天,这些湖会成为上海“五个新城”最著名的名片,成为一种标志,就像西湖之于杭州,玄武湖之于南京、东湖之于武汉一样。
(二)
其实,中国人爱湖乐水,是几千年沿袭而来的传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古人诗词里,最美的那部分常常与湖水有关。孔子在《论语》中有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智者像水一样灵活变通,仁者像大山一样坚守。”
追溯古老文明发展史,人类向来喜爱临湖而居,择水而憩。晨起,环湖漫步或小跑享受自然气息;午后,拿上渔具邀三五好友湖边垂钓;夜间,与爱人及心爱的宠物行至岸边,听听水波的细语和蛙声虫鸣的交响乐。
上善若水,临湖枕水的生活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当高楼遮住了远方,眼前尽是车水马龙、行色匆匆时,“与天地共生,亲水岸以修身心”的湖居生活,成为人们的理想居住地。上海“五个新城”想要带给人们的宜居生活,或许就是这样一番图景。
“五个新城”为什么不约而同都建了一个湖?细细推敲便会发现,除了标志性景观需要外,生态环境应该是谋篇布局者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古今中外,许多城市因为湖而增添了城市的别样魅力,湖已经融入城市的经络,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无形精神灵魂。而稍作观察便会发现,上海“五个新城”所在的区域均为河湖纵横交错的江南水乡,有打造水绿生态系统的基础,只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就能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大格局。
有了湖,“五个新城”还能提高城市韧性,构建全面系统防御体系,提升新城应对洪涝、地震、风灾等极端自然气候影响方面的能力。水生植物、水域廊道、下沉式绿地等一块块海绵体在“五个新城”内植入,在提升城市景观的同时,可以有效吸水,实现良性水循环,打造“城市之肺”。
湖的静谧,孕育着城的繁华。湖像避风的港湾,让所有人温柔的驻足,内心得以片刻停留,为风雨奔波的都市人开辟一处心灵归栖之所。毫无疑问,这是新城最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
在《说文解字》里,“湖,大陂也。从水胡声”。而陂是池塘的意思,大陂者,就是大池塘。清代段玉裁在注《说文解字》时说,“池以钟水。湖特钟水之大者耳。”
湖与江河是不同的,江河奔流不息,逝者如斯,湖则纳千万川于一池,春水潋滟,碧水蓝天。聚,是湖最大的特色,也是新城的最大亮点。
事实上,“建新城”对上海人来说,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作为大都市,上海在规划建设历史上一直有着疏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目标。
而这次上海建“五个新城”,与历史上任何一次新城建设都不同。为何这么说?看看“五个新城”的定位便能知晓一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这是“嘉松青奉南”五个新城未来的建设目标。
具体点说,“独立”就是“五个新城”不再是卫星城和郊区新城的定位,而是要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形成功能完备、能够自给自足的独立城市功能,既包括产业、交通、居住、公共服务等基本功能,也要凸显各新城的特色功能。
“
综合”是强调二三产融合发展,居住与交通、就业、公共服务、生态等功能联动、空间统筹,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同时要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品质。
“节点”是指新城要构筑区域辐射的综合交通枢纽,在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中的能级和地位要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
很显然,与一般的新城建设相比,上海此次提出建设“五个新城”,不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要把“五个新城”打造成为城市的次中心,成为连接上海主城区与长三角“近沪区域”的一道重要圈层,共同做实上海都市圈空间结构。
大手笔来源大视野和大格局。立足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来观察,上海主城区需要扮演类似伦敦、纽约在各自城市群和都市圈中的角色,发挥着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城市作用。“五个新城”的建设,就像是分别构造了五个次中心,如果它们的辐射和服务半径能达到60公里,那上海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和影响力将延伸至长三角更广阔的区域。
由此可见,上海“五个新城”之所以称其为“新”,更重要的还在于新的时代内涵,新的建设理念和新的功能定位。上海建新城,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城市功能的疏解,更是为了长三角更大范围的崛起。
(四)
既然要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那就离不开一个“聚”字。聚人气,聚产业,聚服务,一个也不能少。
很多时候,新城常常变成“睡城”“空城”,人流潮汐式流动。说到底,这还是在“聚”字上出了问题,或是产业发展不足以支撑人口涌入,或是生活配套不足以满足市民需要。
好在,上海建设“五个新城”很注重“汇聚”:
在教育领域,上海将根据新城人口变化趋势,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每个新城将至少有一所高职以上的高等教育机构或校区,打造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领衔、覆盖义务教育学校的示范性学区集团。
在医疗卫生方面,上海将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瑞金医院北部院区等新城医院项目建设,实现每个新城至少有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院区。
在文体旅游领域,每个新城每年将举办不少于5次的市级以上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2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
在养老和社区服务领域,上海将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新城特色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品牌,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高质量覆盖。
每个新城在产业空间上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嘉定区的汽车产业,南汇新城的装备制造产业,松江的G60走廊,青浦的民营经济园区等,未来在产业链上新城能更好地进行整合以及分工。
湖以聚水,新城同样需要聚人聚业。从这个角度看,“五个新城”有五个湖,也许不是偶然吧。
栏目主编:王志彦 文字编辑:王志彦
来源:作者:王志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