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铁”我的梦

朱坤

北京铁路局朱坤(身边的变化朱坤)(1)

久居小城,心情难免有些浮躁。按理说,这里水陆交通发达,悠悠运河穿城而过,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兼具区域内高速、高架、外环等优势,民风淳朴,物阜年丰,倒也不失为“宜居宜业宜游”之佳地。但世界日新,极具诱惑,总觉得脚下的路走的还不是太远,心中的“小确幸”虽时时溢满,那也只是小市民的个人体验,许多梦想,无法实现。现在,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热切期盼中的“高铁时代”终于即将来临,它近在咫尺,连接的却是能够通往天涯海角的旅程。心目中的视野,顿时变得宽阔而宏大起来。

这条命名为“连徐客运专线”的高速铁路,东起连云港,西至徐州,全长180 公里,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 高铁主通道之一,设计时速350千米,投资280亿元。家乡邳州(苏北县级市)就是其中的一个站点。2017年7月全线动工建设,预计2020年12月竣工通车。我和其他市民一样,几乎每天都在关注着它的进度,同时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人虽到中年,但内心修为仍不到家,远远达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之所以对此情有独钟,缘自许多思绪在里面,或是怀念,或是希望,或是理想,或是祈愿等。我一时也说不清楚,是所谓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了。

之前的铁路,迄今仍然肩负着历史的使命,静静地卧在大地上,物流依旧繁忙,人声依旧鼎沸,整装待发,一如往昔。但它的笛声,让人总感到莫名其妙的孤独,站台日益冷清的背后,有时也传来某人发出的不易捕捉的喟叹。同它并行向前的,是具有现代科技优势的高铁轨道。这种近距离的对比,是非常明显的,但也是必然的,因为它是时代的选择,真实的过于残酷。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在位于兰州的甘肃行政学院进修学习一段时间。有一次返校,连回程的火车票都没有买到。我只有坐一夜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南京浦口火车站,然后经过两天一夜的行程才到达目的地。在火车上休息的不好,刚到学校宿舍就呕吐不止,元气大伤,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现在好了,即将通达的高铁可以弥补我心中的许多遗憾,让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梦想其实很简单,感谢一伸手就能触摸得到。比如去拜访多年未曾谋面的师友,或者在中山铁桥上再次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画面,或者携三五好友夜游五泉白塔公园,或者独自一人,沉思于黄河母亲雕像旁……。岁月辽阔而壮美,它将记忆刻进了时代发展的里程碑上,让个人年华和国家昌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折射出太阳底下最耀眼的光辉。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即将踏入社会。另一个暑期开学就上初中了。两个孩子的成绩还算不错,基本上没让我和老婆操过心。对于大儿子,我希望他在离家不到一百公里的徐州城安下家来,因为他大学毕业在那里,以后的发展方向也在那里。年底高铁通达后,他回家的时间,也仅仅是二三十分钟,只是一顿饭的功夫而已。关于小儿子,倒是有了新的想法:走的越远越好,空间的距离,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我把他们视作手里的风筝,先是任其自由飞翔。然后想念了,便一根线牵着,再远的距离,一张车票,就能让他们很快回到身边,饱尝家乡饭菜的味道。

2012年7月,我第一次乘坐高铁去北京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进修学习。从徐州东站出发,全程七百多公里,仅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我惊叹于它的速度和舒适,更惊讶于它的先进科技。那时的中国,正是高铁刚刚兴起的年代,无数条铁轨遍布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都有“和谐”及“复兴”号的影子。我注意到最新的央视新闻报道称:2016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连续保持在每年8000亿元, 京哈、京港澳、沪昆、广昆等通道已贯通,沿海、陆桥、京昆、兰广等通道剩余区段正在加快建设。截止2020年7月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区域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高铁覆盖率达到94.7%。预计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一个现代化交通强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看似“高大上”的交通工具,越来越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牵乎福祉,息息相关。

在飞机上看高铁向前穿行,是一种奇妙的视觉体验。它像一条伏地腾飞的巨龙,高傲的姿态无不体现龙的精神、龙的力量、龙的意志。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国亦如此龙,负责任有担当,掷地有声,不畏强暴,理性发出中国“最强音”。动则排山倒海,雷霆万钧,静则潜龙在湾,韬光养晦。天佑中华,其志巍巍,一切美丽的梦想,也终会尽快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