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气溶胶”火了

这三个字不单是在网络上火了

更是让生活中很多人着急上火

原因是它的可怕程度!

小编在上海的亲戚说

因住家同一幢楼有阳性

窗户都不敢开

厨房、卫生间下水道以及马桶等

统统都堵上并在用的时候放消毒片

就是为了防范气溶胶

在微博热门话题中

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对气溶胶如何传播

进行讨论和关注

平时要怎么防范被投毒(户外挖野菜传播)(1)

在12日山东的一则通报中

有一名居民在户外挖野菜都被感染

起因是一名未佩戴口罩的无症状感染者

在此处停留过

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判

系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

而在此前的4月10日晚

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

通报当地某确诊病例乘坐私家车

(开车窗、未戴口罩)进入某地下停车场

同时间段内另有2位续发病例

在该停车场内停留且未戴口罩

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有网友表示

很多人不知道气溶胶是什么

报道时应该进行解读

小编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

供大家参考

↓↓↓

气溶胶为什么可怕?

根据3月1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有3种: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过气溶胶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气溶胶传播似乎更加“飘忽不定”,这和气溶胶的特性有很大关系。

@上海徐汇发布微博同时也提醒:

平时要怎么防范被投毒(户外挖野菜传播)(2)

周围有“阳”楼,病毒会不会通过窗户随风飘进我家?看专家怎么说

一句话结论: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谈气溶胶传播也需要考虑浓度问题。保持开窗和空气流动可最大限度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但是,提醒大家,这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是指固态或液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直径在0.001~100微米之间的微小颗粒物组成的系统。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这样解释气溶胶:就像抽烟产生的烟雾一样,悬浮在空中,久久不散,有时候即使看不到了,也能闻到烟的气味就是这个原因。

直径约为0.1微米的新冠病毒,可以附着在尘埃、飞沫上,或者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空气传播”,这就是气溶胶传播。

因质量大的飞沫、尘埃很快就会落到地面,而质量小的飞沫核在空气中几乎不下沉。而且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活性。因此气溶胶可以漂浮至更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陈纯琪表示,这也是气溶胶传播比较隐匿的原因之一。

气溶胶如何产生?

传播力如何?

很多行为都可以产生气溶胶,比如呼吸、咳嗽、说话、吐痰、呕吐、大小便(水冲洗)等。医学检验员等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时可产生气溶胶。

由于产生气溶胶的途径很多,也使得病毒通过气溶胶的传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隐匿性。

不过陈纯琪表示,虽然气溶胶传播让人们防范难度增大,但也并非防不胜防。“正常的呼吸虽然可以产生气溶胶,但比咳嗽和喷嚏产生的量小得多。一般来说,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新冠病毒CT值是比较高的,所产生的气溶胶里的病毒载量也会比较低,因此传播力也较差。”

楼上楼下会传播气溶胶吗?

北京疾控中心论文显示:有酒店或发生楼上楼下垂直传播。专家称奥密克戎垂直传播的风险可能升高

4月11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北京疾控中心的研究,2021年11月北京市昌平区一病例可能是在隔离酒店隔离时,通过卫生间通风管道的气溶胶传播被其楼下确诊病例所感染的。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排除了其他传染来源,并且通风管道内壁深部环境标本核酸阳性,且与两个房间内病例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为100%。研究发现,该隔离酒店老旧,通风管道上下相通,通风管道口敞开。

这一北京隔离酒店的垂直传播让人想到了2003年非典时期香港淘大花园的楼层垂直传播。

在垂直建筑中,来自厕所和洗脸盆的废水排出时,会在排污管道内产生气溶胶,即含粪便、尿液和口鼻分泌液的雾化物。烟囱效应则解释了管道气溶胶的远距离传输。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

平时要怎么防范被投毒(户外挖野菜传播)(3)

污水排放产生气溶胶,烟囱效应引起气流垂直向上输送气溶胶 图据论文

怎样预防气溶胶传播?

通常来讲,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像在密闭空间或空气流通条件不好的地方,气溶胶传播病毒的风险较高。

1、气溶胶传播应如何有效预防?

宁波病例就发生在停车场内,这里就是相对比较密闭的空间,通风环境不好。气溶胶比较怕空气流通,风一吹,气溶胶就能很快散开。因此在室内勤通风,是有效预防气溶胶传播的方式之一。

2、在户外还用担心气溶胶传播吗?

在户外并不能“高枕无忧”,山东病例就发生在户外。如果户外没有风,那么气溶胶中的病毒载量也能达到一定的浓度。

同时也不排除有一些人对于病毒更易感,或者像奥密克戎变异株,由于其表面刺突蛋白附着人体细胞能力更强,微量病毒可能就会造成新冠病毒的感染。

上述这两个病例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在公共场所,无论室内还是户外,一定要规范地戴好口罩,特别是在电梯、出租车、办公室等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口罩可以对颗粒直径较大的气溶胶进行物理隔绝,如果是具备熔喷层的口罩则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小分子气溶胶。

3、空气中的气溶胶会停在衣服、皮肤上,造成感染吗?

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4、日常生活中,预防气溶胶传播应注意什么?

陈纯琪建议,日常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一般来说将2米作为预防的安全距离。勤洗手、勤消毒。

对于预防下水道途径的气溶胶传播,尽量在使用马桶的时候,闭盖冲水。

一般家庭的卫生间出风口是各自独立的,但污水管道是相连的,因此有造成垂直传播的风险。建议保证卫生间地漏水封:每日将下水的地漏,尤其是不常用的地漏,注上水,S弯头存水可以防止气流传播。不常用的地漏注上水可以进行封堵(如使用塑料袋灌水扎紧,放在地漏上封堵,使用时打开即可),减少水封蒸发避免水封变干失效。如果厕所闻到不是自家的异味,要特别小心检查通道,很可能某个下水道没有S弯头,或者S弯头水已经干了。”

病毒狡猾,

切莫大意;

做好防护,

静盼疫散!

开屏新闻综合自新浪微博、财经网、中新网、央视网、上海徐汇发布、红星新闻、网友评论等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袁熙

编审 李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