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棉花糖妈妈!

我女儿糖糖第一颗乳牙掉的时候,她兴奋地跑来跟我说:“妈妈,我掉了一颗牙,把这颗牙齿放在我的枕头下面,今天晚上牙仙子会来找我,把牙齿拿走,还会在枕头下面放一枚硬币!”

第二天糖糖醒来翻开枕头,发现牙齿果然被牙仙子拿走了,枕头下面也多了一枚硬币。

毫无疑问,牙仙子是我,在枕头下面放硬币的也是我。我想,在糖糖自己发觉之前,我应该会一直做她的牙仙子。

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还好我没上当(童话故事明明是假的)(1)

这个童话故事明明是假的,我为什么要“骗”孩子呢?

比如你在看电影时,为女主角百般唏嘘感动,这时候旁边有人跟你说:“那都是假的”。你会不会很想翻个白眼,会觉得这样的人很无趣。因为我们之所以感动,一定是电影中的情节触发了我们的内在情感,我们不过是借他人填满自己的内心渴求。童话故事对于孩子亦是如此,满足了孩子的想象。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认为,童话世界最适合发展孩子的心智能力。在童话世界里,孩子会把自己代入到角色里,在里面经历着各种考验,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这个童话王国里,有善良的小红帽被大灰狼吞到肚子里,有被大家嘲笑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有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的匹诺曹……这些童话故事既颂扬了正义、勇敢,又谴责了虚伪、懒惰。也让孩子从中感悟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还好我没上当(童话故事明明是假的)(2)

在《奇葩说》里,傅首尔曾分享过自己童年的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和妈妈住在米仓里,米仓里老鼠很多,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害怕,我妈就跟我讲了一个童话。她说米仓里的老鼠会在夜里,给乖乖睡觉的孩子送一颗糖果。我每天早上醒来,我的枕头旁边,都有一颗彩色的水果糖。”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童话虽然是假的,但是却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抚慰人的心灵,让人觉得世间很美好。

我一直坚持给糖糖读各种各样的故事,也从来没有告诉她,童话故事是真是假。故事里的人物和场景是假的,但是表达了我们向往和美好的愿望却是真的。让孩子从故事中看到曙光,在现实增长力量。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不用你提醒的,就已经知道童话是假的了。

童话是不是真的,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孩子的体验感才是最重要的。

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还好我没上当(童话故事明明是假的)(3)

很多孩子都对童话“情有独钟”,它到底有什么价值?

符合孩子健全人格发展的心理需要

精神分析学家洛伊德表示:个体的人格共有3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一般是在本我需要和自我需要之间徘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充满了许多的矛盾和冲突。

而童话故事里复杂多样、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还有各种人际关系的演绎,让孩子在面对矛盾冲突时,能很顺利地解决问题,可以很顺利地促进孩子的人格发展。

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表示:孩子是具有泛灵心理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在孩子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都是鲜活的,都是有灵魂的,都是可以对话的。

孩子的幻想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在幻想生活和现实生活建立一个桥梁,能逐步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童话里简单又有趣的故事,更是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促进孩子去观察、思考,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个世界。

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还好我没上当(童话故事明明是假的)(4)

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孩童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想象力是童话最重要的特征。会开车的狗、有魔法的仙女、会跳舞的勺子……这一切的动植物都被赋予了生命,充满了灵性。童话世界让孩子插上的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里自由翱翔。

丰富孩子的情感

孩子常常不能很准确地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情感,因为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还跟不上。而在童话故事中,孩子会在不经意之间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印射到童话人物身上,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产生感情。由此可见,童话故事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体验。

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还好我没上当(童话故事明明是假的)(5)

结语

孩子从相信童话到认识童话,这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认知升级的过程,正是这些过程,这些细节构成了孩子的成长,如果失去了这些过程上这些细节,一切结论直接呈现给孩子,他们无需学习无需探究无需思考,那又如何真正地成长呢?

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说是美的但却是画在画布上的画了,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

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还好我没上当(童话故事明明是假的)(6)

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是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绝冷酷的。

我现在即使长大了也很喜欢童话故事,给女儿糖糖讲绘本的时候,会隐隐约约想起我小时候,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童话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