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素书谨言慎行)(1)

一、

谨言慎行,避过少祸。

如果人生没有突如其来的福分,那么避免人生的过错,就是最好的福分;如果自己的人生没有成就大的功业,那么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已经是一番丰功伟业了。

人生虽然说福祸相依,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担因为错误而付出的代价,就好像在生活中,很多人面对低谷和痛苦的时候,要么一蹶不振,就此低沉,要么破罐子破摔,酿成更大的过错。

对于人生来说,一些大的祸患和错误甚至会让一个人付出需要半生来买单的代价。

所以,如果自己能够具备未雨绸缪,以史为鉴的意识和觉悟,认真谨慎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重大决策和心念态度,防止当下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祸患,这就算是一种非常高深的修行了。

很多人说:我们都是平凡人,又没有未卜先知的智慧,怎么能够察觉未来的吉凶呢?

其实这个答案并不复杂,只要能够具备“以史为鉴”的心思,在心念处彻悟,自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在前人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那些事物的必然过程找到规律,便能避开许多人生大的错误。

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素书谨言慎行)(2)

人生的许多事情看似飘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什么样的心性会塑造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德行会塑造到什么样的结果,都是因果呈现的规律。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吴王夫差宠爱西施,伍子胥劝谏却没有听取,就自刎在姑苏台下,伍子胥死了之后,越王勾践发动大军攻破了吴国,可是越王勾践登上王位之后,也开始沉迷于美色声乐,范蠡看到之后泛舟而去,而文种却一味固执,最后反被杀害,文种走了伍子胥的旧路,而最后越王勾践也走了和吴王夫差一样的老路,后来也被齐国消灭。

世间万事的本质是存在着规律的,所以世间的很多事情好像在循环一样,找到规律才能解决本源。

二、

《素书》之中有一句话,叫做:见已往,慎将来;恶其迹者,预避之。

意思就是说:发现已经发生了的错误,就要谨慎将要发生更大的错误;厌恶前人有过的劣迹,就必须尽量的避免重蹈覆辙。

“已经发生的错误就要及时的改正,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错误”。

很多人面对“错误”时,有一个错的认知,就是认为当错误发生了,只要把这个错误解决就相安无事了,其实这是误解。

世间万事有因才有果,这个错误存在是因为背后有着错误的心性,我们不仅要解决这个错误本身,更要用谨慎的态度解决心性本身的问题,才能避免未来发生更大的错误。

“亡羊补牢”,也是先要把羊圈修补好,才不会有羊丢失。

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素书谨言慎行)(3)

“而厌恶前人有过的劣迹,就必须尽量地避免重蹈覆辙”

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从前人走过的路中找到事物的规律,知道什么样的错误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从而修正自己的人生,以避免错误。

韩信最初追随项羽,后来又投到刘邦门下了,当刘邦坐稳王位之后,韩信这个位置却开始摇摇欲坠,这个时候张良对他提醒说:“你还记得勾践杀文种的故事吗,自古以来只可与君共患难,不可与君共富贵啊,你要好自为之。”

韩信那么聪明,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却选择留了下来。

当韩信留下来之后,而刘邦却寝食难安,就好像一个定时炸弹埋到自己身边一样,最后刘邦实在忍受不了这样一个威胁,对韩信下了毒手。

韩信明知道他的结果存在着很大风险,也知道前人做出的反应,但是唯一没有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式保存自己的生命,最后白白葬送在功高盖主的错误中。

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素书谨言慎行)(4)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用谨小慎微的心思在细枝末节之中寻找事物的苗头,将好的提倡,将坏的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要从心念根源处作为,这样才能还给自己一个相对和顺与平安的人生。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