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年号是古代的皇帝们用来纪年的一种特有方式。年号从汉武帝开始,到了东汉基本确定了下来。早期的年号非常混乱,一个皇帝可以拥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不过,到了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特别是清朝康熙、乾隆、雍正等皇帝。在此基础上,部分皇帝曾经用年号来赐名一些地方。其中,就江苏省的宝应县和上海市的嘉定区,这一县一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比较临近,而且都是以皇帝的年号命名,具有悠久的历史。

江苏省一个县和上海市一个区(江苏省一个县和上海市一个区)(1)

一方面,就嘉定区来说,其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就嘉定区的历史来说,早在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该地区属会稽郡娄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家争霸,今上海市嘉定区一带属孙权建立的东吴。隋唐时期,该地区属苏州昆山县。嘉定境内唐代时设有疁城乡,故嘉定又别称“疁城”或“疁”。

江苏省一个县和上海市一个区(江苏省一个县和上海市一个区)(2)

公元1217年,也即南宋时期,宋宁宗赵扩这位皇帝在位时,正式设立嘉定县,以年号为名,县治设于练祁市(今嘉定镇)。在嘉定县建县时,春申乡领6个都,临江乡领8个都,安亭乡领6个都,平乐乡领4个都,醋塘乡领3个都,共27个都。清朝初期,嘉定县属江南省,后康熙皇帝将江南省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嘉定县成为江苏省的下辖县。1958年,嘉定县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2年,撤县设区,为上海市嘉定区。如今,嘉定区总人口约为160万人。

江苏省一个县和上海市一个区(江苏省一个县和上海市一个区)(3)

另一方面,就宝应县来说,宝应县属于江苏省扬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和金湖县、洪泽区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与淮安毗邻。宝应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秦朝时期,该地区属东海郡东阳县。刘邦建立西汉后,该地区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分属临淮、广陵郡。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争霸,该地区成为魏国和吴国的交汇地区。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在该地区置安宜县。

江苏省一个县和上海市一个区(江苏省一个县和上海市一个区)(4)

最后,公元762年,也即唐朝时期,今宝应县境内获"八宝"献于皇帝,唐肃宗非常开心,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名为“宝应”。由此,和嘉定区一样,宝应县的地名也来自于皇帝的年号。在此基础上,宝应县的建县历史已经超过1200年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宝应县属高邮州。明朝时期,高邮州领兴化、宝应二县,属扬州府。清朝时期,该地区先后属江南省、江苏省。1983年3月,宝应县隶属扬州市。如今,宝应县总面积达14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91.13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