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钟,一段长度尴尬的车程。
不至于令人暴躁,却又刚好触及耐心的红线。
这个暑假,卢敏每天早晨都送5岁的儿子去托管机构,下班后再接孩子回家。
母子二人要在一片通红的汽车尾灯中,穿越北京东三环的早高峰与晚高峰。通常,最初的10多分钟里,卢敏还能打起精神和儿子聊聊天,随着车速越来越慢,他们积极的情绪流失得越来越快。
陈蔚结束出差刚回家,按照社区的防疫规定,他需要居家一周,共同居住的家人也都不能出门。人不在办公室,但办公不能停。晨会发言时,他得躲进卧室,反锁房门,避免闺女忽然闯进来大叫:“爸爸这个字我不认识!”
还有那些午睡前的犯困时间、4小时的高铁旅途、下雨天无处释放的能量、晚饭后的自由空档……一个能跑能跳能交流的小孩只要醒着就是一台信息交互站,信号满格,电力强劲,数据需求量大。家长全力陪伴,就无暇顾及其他,稍稍放松,又会将孩子置于内容良莠不齐甚至暗藏风险的环境里。尤其是寒暑假期间,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孩子都得面对“孤独”的挑战,在一些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的地方,替代父母监护责任的老人很难顾及精力旺盛的孙辈,更别说在精神文化层面给予他们滋养。
孩子们大量的时光,无论碎片的还是整块的,急需被“充实起来”。
01
故事的魔力
9年前,播音主持人王凯离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他女儿外号“故事吃货”,总缠着他讲故事。爸爸不在家,故事得录好、留在家里。很偶然地,王凯将录好的音频分享给女儿的同学,结果收获了一群小粉丝。这位代表中国播音主持顶尖水平的专业人士,此后成了孩子们的“凯叔”。
2014年,王凯创立了“凯叔讲故事”品牌,两年后,App上线,他的故事和声音,突破了地域和朋友圈的边界。如今,他是6000万用户的“凯叔”。他可能从未预料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后,他的声音填补了更多孩子的时间罅隙,为更多家长争取了工作和休息的片段。
又一次将跳出安全座椅的儿子吼回去以后,卢敏打开了车载音响。随着“你好,我是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凯叔”的声音充满了车厢,后座安静了——孙悟空开始跟着菩提祖师学艺,举世闻名的大招“七十二变”初现锋芒。
卢敏轻轻地来了一次深呼吸,嘴角浮出一丝笑意。她瞥见后视镜里,儿子一双小手安静地放在双膝上,大眼睛出神地望着窗外,完全被这个故事吸引了。她很高兴自己小时候喜欢的经典片段儿子也喜欢,仿佛隔着漫长的时光与孩子找到了某种默契,这是文化的传承,堵车的垃圾时间,悄然变废为宝。
陈蔚给女儿买了一台小动物造型的智能音箱。到货当天,这个和电子产品一起长大的小姑娘就学会了语音操控。她会字正腔圆地发出指令,小“动物”随即以圆润的电子音回应“为您播放,凯叔讲故事,口袋神探”。在接下来的大约半小时里,陈蔚可以安心地把会开完。6岁多的小姑娘,则会通过精心为孩子准备的烧脑故事,收获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根据凯叔讲故事平台的暑期热门内容榜单,这个暑假,原创知识类音频内容《凯叔小知识》《口袋神探5》《神奇图书馆》位列前三,“父与子”、“西游记”和“奥特曼”等经典IP原创改编类内容位列其后。
2022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到“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成长在双职工家庭或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可以在移动端以数字为载体的文化内容,比如上网课,听音频,读绘本,打游戏。其中,能做到孩子“喜爱程度”和“获益程度”双高的,就是音频故事。
故事伴随人类社会诞生,它是神话、传说、历史、轶闻、小说、戏剧……它具有与生俱来的魔力,从不板着脸说教,能让人们驻足或追踪,聚集到村口或走进茶楼,打开书本或购买电影票——如今,无数脱胎于好故事的影视内容让人们购买一个又一个平台的vip会员身份。人类对于故事的痴迷从幼儿时期就表现出来,持续终生。
这种古老的魔力,叠加经典的讲述方式,再被先进的技术赋能,成就了“凯叔”的魅力。根据今年6月的数据,凯叔讲故事App累计播放量达145亿次。
02
“耳朵不会近视”
卢敏总是在儿子眼神和平板电脑屏幕接触的一刹那间,就陷入习惯性焦虑。
可能正因为她是重度手机依赖“患者”,办公时间眼睛也离不开电脑显示器,才格外关注孩子的视力。
儿童手表、手机、平板、数码电视、家庭投影幕布、车载中控平台、电梯和商场广告led……在她看来,当代儿童的视线所及之处,被各式各样的屏幕覆盖。
近期,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的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 14.5%,小学生为 36%,初中生为 71.6% 高中生为 81%。根据《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2019年年底至2020年6月,半年时间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15.2%,这与他们接触电子设备的机会和时间呈现显著的正比例关系,原因众所周知。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称,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
卢敏会在儿子用她手机听故事的时候,把屏幕熄掉。孩子每上半小时网课,她就会督着他往窗外看。如果遇上夜晚行车,她从来不让车里的儿子看屏幕——比起玩儿会儿手游或看会儿动画片,她觉得“听故事”对孩子的眼睛更友好,毕竟“耳朵不会近视”。
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对儿童大脑发育同等重要,但电子显示屏带来的视觉体验往往伴随着疲劳和损伤的风险,很多家长更愿意孩子“多听”“少看”。
陈蔚更在意孩子“听见”了什么。
根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12月,网络音频的用户规模达2.82亿,使用率达28.6%;网络音频市场规模为338.6亿元,同比增长24.5%;网络音频的人均单日消费时长在60分钟左右,有声小说、音乐是用户最经常收听的节目类型,中文播客也在2020年取得爆炸性成长,新增的播客数量超过6000档,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爆炸式的增长蕴藏着大大小小的商机,也暗藏着大大小小的坑洞。
未成年人特别是少年儿童用户很难在野蛮增长的节目中主动辨别,去粗取精,躲开品质低劣、不讲科学、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内容。没有一个父母能做到“全天候”监管,陈蔚已经很努力地去挑选适合女儿看、听的节目,还是一不留神就“踩坑”。
这位“理科男”对所有儿童故事涉及的科学常识都格外小心,但在听过凯叔讲故事的一系列节目后,他渐渐安心了。
“知识的准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三观也比较正。”陈蔚说,公序良俗、法律法规、道德修养、审美眼光……他都很看重,不希望女儿被“粗制滥造”的内容带偏。
事实上,“孩子喜欢,家长放心”这一朴素却根本性的原则,早在凯叔讲故事品牌创立之初,就深植于它的灵魂。千万点击以上的作品,创作周期平均超过一年半。为了完成文本的语言转化、剧情过滤、正向价值观融入等,一部作品修改成百上千次很寻常。
03
技术和时代一拍即合
自2021年开始,“凯叔讲故事”将“善用工具”作为经营发展的理念之一。
从内容创作、产品运营到产品体验,技术工具贯穿了凯叔讲故事的许多环节。借助火山引擎的音视频和数据工具,凯叔讲故事那些精心编排、精致打磨的内容拥有了最好的展现途径,听众“听爽了”,却丝毫体察不到“技术的痕迹”,只有对流畅内容的沉浸。同时,凯叔的故事团队会根据数据反馈调整作品,火山引擎的数据产品帮助凯叔讲故事建立了科学、实时的数据管理体系,比如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发现用户跳出较多,创作团队就会分析稿子的问题:是内容太书面化、知识较深,还是情节拖沓了。那就及时改。在精细化的运营体系下,凯叔讲故事App的作品能达到80%以上的完听率。
“凯叔讲故事”的管理团队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庞大的创作团队,如果仅仅是靠热情、才华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科学的方法论及高效率管理工具,才能形成比较好的协同力,持续创作出好作品。
当前,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创新与转型的最大试验场,其中,以游戏科技、人工智能、XR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内容科技,在助力各类实体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支撑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和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也意义重大。
刚刚过去的7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数字创新与管理专委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科技强国与创新驱动——数字内容科技发展前瞻研讨会”,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数字内容科技与实体产业跨界融合的典型案例。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数字内容创意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那部分,呈现从消费到产业,从文化领域扩展至生活领域乃至工业生产领域的趋势。数字内容技术与产业数字化技术正在数字内容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专家总结,新一代数字内容科技与科技强国建设息息相关,未来的数字内容科技不仅能够推动数实融合的场景,带动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还会深度嵌入到人类的知识发现过程中,不断提升人类的想象力、洞察力。
人们需要“凯叔”讲的“故事”,也需要它发展壮大的故事,让技术和人、和文化、和时代相遇。
作为人类的“未来”,卢敏5岁的儿子还是胖嘟嘟的小宝宝模样。但他能背100首唐诗,能独立组装乐高赛车,能叫出几十种海洋生物的名字。他知道凯叔讲的孙悟空不是“真的”,但他的梦想,是用科学技术,让未来的人类,拥有孙悟空的本事。
那一晚,他坐在妈妈车上倾听故事,而故事,给了他探索的种子。
#知识类音频暑期大受欢迎#
(文:刘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