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句古训,叫“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说的是规则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加上传统教学理念“严师出高徒”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对孩子严厉才是家庭教育的正道,只有让小孩子对父母有所畏惧,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长大成人。

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妈妈是个老好人,典型的慈母一个,幸亏有个严厉的父亲约束他,不时问书,让他有点怕情,才学得知书达理,小小年纪成了吟诗作赋的高手。要不整天混在女孩子堆里,早歪瓜裂枣到爪哇国去了。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1)

慈母教育的贾宝玉

当今社会,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大部分家庭里妈妈充当了育儿的主要角色,“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传统上父亲的严厉多数家庭都被妈妈取代了,我们常说的河东狮吼,大多数来自妈妈和孩子相处中。

因为肩负重任,很多妈妈也对自己的育儿理念引发了思考。今天,宝妈群里就有人说,不是说“慈母多败儿”吗,平时就怕自己的宽容误导了他,每每孩子犯错,就忍住不去心疼,而是严厉管教。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2)

慈母真的多败儿吗?

那么,慈母真的多败儿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句古训的出处。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节选: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据推测此书最迟写成于明朝万历年间。

慈母多败儿还有一个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小时候倍受母亲溺爱。和别人打架母亲从不批评他,偷了东西母亲也不说他。这个人长大后成了强盗,最后被官府捉住判了死刑。行刑前,他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这都是你的错,小时候我做错事你不管,才让我落得今天的下场。”

所以,在古人那里,慈母多败儿的意思是,母亲对儿子自小过分溺爱、百般迁就,到儿子长大了,大多数不但成不了才,甚至还成了败家子。这里的“慈”,是骄纵、溺爱的意思。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3)

孩子和妈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

为什么现在有人忌讳“慈母多败儿”呢?是因为在大家的意识之中,把“慈母”的误解成了慈爱的意思。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做什么事情总是任性为之。又因为孩子和妈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大家把多方面的责任归结到母亲一个人身上。

几年前,育儿文《最伟大的教育竟是妈妈的情绪平和》备受家长推崇,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要做到“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她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就越强,凡是扯着嗓子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心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根据文章里的观点,慈母的“慈”包含着三层意思:静、暖、弱。静,在孩子面前不聒噪,不过多干涉孩子;暖,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弱,用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让孩子在爱的包绕中恣意成长。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4)

让孩子在爱的包绕中恣意成长

并非只有“慈母”多败儿,妈妈不“慈”孩子更难成才

像文章开始提到的宝妈群里的妈妈一样,现在有不少妈妈为了避免掉进“慈母多败儿”的坑,硬是逼着自己变成了一个严厉、不慈爱的妈妈。严厉的意思是严肃、厉害、不宽容,一旦把握不好尺度,严厉就会变异成严肃、严苛。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即使妈妈不慈爱,孩子也一样难以成才。

第一种情况:强势的妈妈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如母亲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我们都知道,厉害的母亲八成有个厉害的女儿,当女儿反抗强势母亲的专制时,也在偷偷地继承母亲的这种专制,并会顺理成章地把专制情绪带到将来她自己的家庭中,导致专制家风代代相传;男孩的成长则需要一个高大的父亲形象,妈妈强势爸爸自然就弱势,在这样的家庭里,男孩子会渐渐变得没有主见、自卑懦弱、孤独自闭,最终长成低能的妈宝男。

演员朱雨辰的妈妈自称“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的”,她事事为儿子做主,朱雨辰的几段恋情都在妈妈的强力干预下无疾而终。朱雨辰长年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里挣扎,至今戏红人不红,39岁仍然单身。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5)

朱雨辰的妈妈

有人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一些空白,让孩子自己发挥。强势的妈妈不懂取舍,到最后,这张白纸上面全是妈妈的心血,孩子根本无法做自己,婚姻美满、事业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第二种情况:暴力的妈妈

今年2月20号,寒假开学第一天,郑州有一个12岁的女孩跳楼身亡。据她父母说,出事前只不过是吵了她两句,说了几句重话。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惩罚。总是被打骂的孩子,会出现表达欲望缺失,导致亲子交流障碍,孩子的负性情绪积压久了容易做出极端事情。

“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你怎么不去死!”这样的话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当一个妈妈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她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语言有多么伤人,这些话在孩子心上造成了怎样无法修补的伤痛。

阿联酋宜家的一个实验轰动全球,骂了三十天,植物都被骂死了,新加坡有一则公益广告,以此来告诉人们语言暴力有多恐怖。语言像把刀,虽然不会在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除此之外,妈妈总是情绪暴躁,武力相向,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示范,他也会用这样的态度思考问题,变得暴躁、冲动、无规则。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6)

新加坡的公益广告

第三种情况:冷漠的妈妈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首儿歌,唱出了妈妈的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高达697万人,因夫妻关系不和睦,或家长玩手机对孩子放任不管,或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导致的隐形失陪群体估计还要庞大。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就是那个托底的人。父母是孩子的天,本该给孩子安全感,失陪造成的忽视性冷漠,会让孩子失去管教和监督,情感上失去依托,变成暴力、自卑、敏感的问题少年。

2019年岁末年初的短短3个月之内,在湖南沅江、衡阳和江苏盐城就发生了3起少年弑杀亲生母亲的惨案,这些弑母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行凶的原因都是不服父母管教。因为父母的权威是建立在与子女深厚的感情基础之上的,如果失缺了这个基础,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无异于外人。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7)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总之,如果一个母亲过于严厉、冷漠、暴力,孩子也很难变得出色。慈母多败儿的说法并不是最准确的表达,合格的妈妈要在慈爱和严厉之间,把握一个度。

合格的“慈母”应该严慈相济,松弛有度

■ 有边界,给孩子留下成长空间。

近来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受不了母亲的掌控,一个人逃离到深圳,被找到后企图跳海。英子绝望地冲母亲吼道“我就是要逃离你!”从此英子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不久被诊断出了中度抑郁。

英子的妈妈宋倩就是因为不懂边界感,把孩子越推越远。尊重孩子的边界,要从下面几点做起。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8)

”我就是要逃离你!”

1.懂得适时退出。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父母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掌控者。对孩子的关爱留有界限,有助于孩子成长环境的建立,而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需要父母适时地退出。

2.让爱有所保留。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也要适度,爱太满反而容易让孩子觉得习以为常,不懂感恩。盲目地把生活的全部重点都放到孩子身上,不仅使自己失去了原有生活的重心,也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有保留的爱还能让父母更能看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3.拒绝事事为孩子代劳。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就需要父母懂得放手。父母的代劳会让孩子成长变得轻松,也会让孩子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适当放手能够让父母们看到孩子的进步。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9)

拒绝事事为孩子代劳

■ 多鼓励,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困难。作为家长,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孩子明白,人生旅途总会遇到许多坎坷和困难,要正视困难和挑战。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鼓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在磨练中体会成功的滋味。

平时家长要放下架子,多陪伴孩子,不敷衍,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合格的妈妈都懂得尊重孩子,跟孩子做朋友,蹲下身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尤其是孩子犯错的时候,要给他发表意见的机会。

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妈妈要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与孩子共渡难关。首先告诉孩子你能行,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防止出现畏难和临阵脱逃心理;主动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寻找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事后跟孩子一起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使孩子在实际锻炼中不断成长。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10)

立规矩容易,执行起来却很难

■ 立规矩,温柔坚定地坚持原则。

当过父母的都知道,立规矩容易,执行起来却很难。要想打破这个魔咒,妈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突破:立规矩前要三思,多想一想这个规矩是必要的吗,可操作性有几成,因为规矩越多,越难执行;别把场面弄得太大,可以悄悄地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有充分的回转空间;规则要简单具体,容易执行,比如,几点睡觉,每天看多长时间电视等。

如果执行规矩的时候孩子不听话,既不要大喊大叫,也不要用严厉的方式惩罚,而是要向孩子表明态度:你说的话是算数的。温柔是你的语气,坚定是你的态度。这次你坚持住了,孩子探到了你的底线,以后也就好管了。

比如说,本来说好每晚8点上床,到了时间孩子还要你多读一个故事,否则就不睡觉,拼命地闹。这时,妈妈最好的回应是温柔地重复你的规矩:现在到时间要睡觉了,我们明天可以争取早一点开始读故事,多读一个。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妈妈(辟谣慈母多败儿)(11)

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提升的过程

总之,“慈母”不一定败儿,所有的败儿也不都是慈母教育出来的。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提升的过程。宝妈们要摒弃对传统观念的错误解读,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