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输出

不过,瞄得再准,如果火力“啃”不动对手,那也白搭。自称“世界钢铁强国”的韩国造民用钢条还凑和,但对于制造高膛压火炮胚管所需要的“电渣重融,身管自紧”技术,却是久闻其名,却始终不得要领,就更别谈工业化应用了。无奈之下,韩国人老老实实地引进了德国RH-120L55型120毫米滑膛炮,没像日本那样瞎折腾一通,最后还得灰溜溜地引进原版了事。

RH-120 L55型120毫米滑膛炮最高膛压710兆帕,是当今世界顶级坦克主炮,性能自然没得说。鉴于笨重的120毫米定装炮弹让K1A1的装填手们苦不堪言,因此K2“黑豹”坦克配备了自动装弹机。自动装弹机技术颇为复杂,西方世界只有法国和日本有货架产品。鉴于韩日之间的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冲突,哪怕是极度亲日的韩国军队-军工联合体也不敢犯众怒,只好引进法制“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了事。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1)

K2“黑豹”坦克为配合自动装弹机的引入而调整了总体布局,炮长位置由K1系列的位于炮塔内部右侧移到了左侧,并增设了一个上下两排、总计容纳16发待发弹的炮塔尾部弹舱。之所以待发弹数量比“勒克莱尔”少了6发,是因为K2“黑豹”的车载空调等设备不够紧凑,挤占了部分尾部弹舱空间。作战时,相关系统通过扫瞄各储弹巢上喷涂的条形码识别弹种,然后驱动电机将系统选定的炮弹从弹巢中抽出,并运至中央出弹位置,再推入装弹机中。装填时,火炮会调至-1.8度的俯角。法国资料称,这套自动装弹机的持续装弹速度可达12发/分。

法制自动装弹机比日本同类产品靠谱多了,至少故障率没达到骇人听闻的5%。不过,K2“黑豹”主炮的备弹数量增至40发,达到了三代、三代半坦克的主流水平,但炮塔尾部弹舱的待发弹数量却只有16发。也就是说,打完这16发待发弹后,得劳烦炮长将储存在车体弹箱里的另外24发炮弹逐发取出,再逐发塞进炮塔尾部弹舱的各个弹巢里。费时费力不说,在这期间坦克主炮无法进行火力输出,实际等同于丧失战斗力。在这方面,西方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远不及苏俄风格的吊篮式自动装弹机。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2)

在弹种方面,韩国声称K2“黑豹”配备包括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多用途破甲弹、高爆榴弹、法制“波利尼格”炮射导弹、以色列“拉哈特”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射导弹在内的6种弹药。但一则目前尚未有证据能证明,“波利尼格”和“拉哈特”这两款炮射导弹已进入韩军装甲部队服役。二则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的炮射导弹对坦克来说,只是在远距离火力输出方面的“锦上添花”,其实际战斗效能也颇有争议。唯有配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 000米外的垂直穿甲深度,才是真正衡量坦克打击能力强大与否的关键性指标。

近些年来,韩国在防务展上公开展示了本国研发的K276和K279两种120毫米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中,前者配用K1A1坦克,后者专供K2“黑豹”坦克使用。韩国官方声称,K279在2 2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深度为640毫米以上,与德制DM53穿甲弹性能相当。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3)

韩国公开展示的国产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前两枚为105毫米口径,后两枚为120毫米口径

不过,从韩国官方资料及防务展上展出的K276、K279实物及教学弹来看,K279的弹芯长度约为650毫米,比K276长25毫米左右。根据照片进行测绘比对后,K279弹芯直径大体在25毫米左右,其弹芯长径比为26。而K279的教学弹则显示,该弹采用了棒状发射药,而且装填紧密程度高于K276。如果用德制DM系列穿甲弹作为参照物的话,那么以上参数大体介于DM43和DM53之间。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4)

韩国国产120毫米多功能破甲弹(HEAT)破甲深度展示

可以肯定的是,K279的弹芯并没有像DM53那样采用改进自WHA(钨重合金,含W90%,NI9%,CO 1%)的WHA Ⅳ材料制造,也就是说其并不具备绝热修剪能力(自锐化能力)。而且韩国国内钨合金冶练及加工技术并不先进,其国产钨合金弹芯肯定达不到DM53弹芯17.1克∕立方厘米的超高密度。加之发射药技术上的差距,因此即便用RH-120 L55型120毫米滑膛炮发射,K279在2 000米外的垂直穿甲深度应该在600毫米左右。这个威力的确比DM43强,但明显弱于DM53,大致属于上世纪末的世界先进水平。放到当下只能算水平一般。这也倒符合韩国军工业实际水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5)

韩国国产120毫米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穿深展示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6)

综合防护

说完火力,再谈防护。众所周知,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坦克的战斗全重与防护能力是成正比的。坦克的实际防护水平在各国都属于绝密情报,外界只能靠资料推断。那么我们在讨论K2“黑豹”防护能力前,不妨先看看三组数据。

作为德制“豹”坦克家族中第一个达到全状态的型号,“豹”2A4坦克车长(炮向前)9.668米,车体宽3.7米,炮塔顶距地面高度2.48米,履带宽0.635米,战斗全重55.15吨。

K1A1型坦克车长(炮向前)9.672米,车体长7.477米,车体宽3.594米,车体顶部距地面高度1.79米,炮塔顶部距地面高度2.248米,履带宽度0.635米,战斗全重53.2吨。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7)

K2“黑豹”坦克车长(炮向前)10米,车体长7.5米,车体宽3.6米,炮塔顶部距地面高度2.5米,战斗全重55吨。

“豹”2A4和K1A1都是未装自动装弹机的四人制坦克,前者的外廓尺寸只略微超过后者,战斗全重高出了1.95吨。考虑到二者装备的均是系出同门的44倍径120毫米滑膛炮,炮本身的重量没区别,但K1A1的备弹却少了10发。按120毫米定装弹各弹种平均重量25千克算,K1A1在备弹方面比“豹”2A4轻了250千克。K1A1采用的MTU MT871Ka -501型柴油机,比“豹”2A4采用的MTU MT873Ka -501型柴油机少了4个气缸,功率也低了221千瓦。两款柴油机属于同时代、同一个系列里的功率增减型,因此功重比也应同为2.04千克∕千瓦,算下来K1A1的动力单元应比“豹”2A4轻450.8千克。而K1A1油箱容积为1 173升,比“豹”2A4少了27升。若按0.84千克∕升的柴油密度计算,二者燃料重量相差22.7千克。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8)

除去备弹及动力单元总计约723.5千克的重量差距,K1A1还比“豹”2A4轻了1 226.5千克左右。考虑到K1A1采用的液气悬挂系统要比“豹”2A4的扭杆悬挂系统重几百千克,加之后者的外廓尺寸稍大一些,那么可以近似认为K1A1用在装甲防护上的重量与“豹”2A4大体相当。考虑到1984年至1992年间投产的“豹”2A4采用了钢∕陶瓷间隙复合装甲后,近年来被披露出其防护性能最强的炮塔正面等效于300~400毫米均质钢装甲,1998年K1A1投产时,美国向韩国转让相当于“豹”2A4水平的复合装甲技术是非常合理的,因此K1A1实际防护水平与“豹”2A4相当也就顺理成章了。

和K1A1相比,K2“黑豹”取消了装填手,换装了55倍径的120毫米滑膛炮,并增加了8枚炮弹。按每枚炮弹平均重量25千克,人员加全套装具75千克,两相抵消,K2“黑豹”增重约125千克。根据公开资料,RH-120 L44型120毫米滑膛炮身管重1 190千克,包括防盾在内的起落部分重3 780千克。M256作为RH-120 L44的美国特许生产型号,重量应该与之相似。而RH-120 L55型120毫米滑膛炮身管重1 340千克,包括防盾在内的起落部分重4 160千克。也就是说,因为更换身管更长的火炮,K2“黑豹”较K1A1要多付出380千克的代价。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9)

K2“黑豹”主战坦克炮塔侧面前部和侧裙板前部可加装复合装甲。

此外,自动装弹机最少也得有几百千克。因增设炮塔尾部弹舱,不得不拉长炮塔长度。并为这个弹舱两侧配备至少30毫米厚的装甲板,以及在弹舱顶部设置泄压板。以炮塔长度增加1米,炮塔尾部宽2米,高度0.5米,其尾部两侧至少增加30毫米厚装甲板,炮塔尾部弹舱顶部设置20毫米泄压板计算,至少要额外增加0.07立方米装甲。以均质钢7 800千克∕立方米密度计算,至少要增加546千克装甲。需要指出的是,这546千克装甲并非用于增强K2“黑豹”防护能力,而是为该型坦克更改设计后新增部位提供最基础的防护能力。再加上K2“黑豹”采用了MTU MT 883 Ka500型柴油机,将功率提高到1 103千瓦,势必要比K1A1的动力系统增重400千克左右。

综上所述,仅柴油机、主炮、炮弹、炮塔尾部弹舱和自动装弹机这五项,就足以填满K1A1与K2“黑豹”间1.8吨重的战斗全重差额。也就是说,后者用在防护方面的重量并不会比前者更多。

在防护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要想增强坦克防护水平,就只有开发水平更高的复合∕爆炸反应装甲、调整坦克防弹外形和增设主动防护系统这三条技术途径了。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10)

据了解,三星公司与俄罗斯机械制造设计局合作为K2“黑豹”研发的主动防护系统,是在“窗帘”系统上改进的。系统由信号探测器、跟踪传感器、计算机、用于摧毁来袭反坦克导弹的6枚榴霰拦截弹及12枚红外烟雾弹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干扰反坦克导弹的红外测角仪。K2“黑豹”坦克炮塔正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呈多面体的探测单元。每个单元内均有能覆盖4个红外波段的传感器。在红外干扰失效,主动防护系统判断来袭导弹构成对坦克的直接威胁时,系统会通过伺服机构联动位于炮塔顶部的6联装榴霰拦截弹,在距坦克约15米外设定前置瞄准点并适时发射,对来袭导弹实施硬摧毁。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11)

应该说,这套主动防护系统极大地增强了K2“黑豹”的总体防护性能。但这套系统占用了几百千克的防护重量。在用于防护的重量一定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全车装甲总重有所削弱。不过,这款坦克炮塔防弹外形设计风格明显偏向“勒克莱尔”,炮塔正面和两侧装甲接近垂直,极大缩小了K1系列坦克继承自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炮塔正中与车体间的窝弹区,算是基本消除了坦克正面防护的“阿喀琉斯之踵”。但是,炮塔正面和两侧装甲接近垂直,则意味着无法在装甲重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装甲倾斜一定角度来增加装甲等效厚度。这在K2装甲总重不增反降的情况下,对韩国国产新型复合装甲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韩方资料,K2“黑豹”的基础装甲仍是轧制均质钢装甲,车体及炮塔正面嵌有国产间隙式复合装甲。炮塔两侧前部及侧裙板前部也可以披挂这种复合装甲。韩方并未公开这种复合装甲的具体结构和尺寸,但却声称其防御效果优于英国“乔巴姆”装甲。韩国媒体非常乐观地推测,K2“黑豹”炮塔正面防御动能穿甲弹的能力等同于580毫米均质垂直钢装甲,加挂爆炸式反应装甲后防穿甲弹能力可达900毫米左右。

韩国k2坦克最新款(韩国K2黑豹坦克真实水平如何)(12)

不过,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韩国在复合装甲方面几无技术积累,而这项技术又是各国的“不传之秘”,韩方无从施展其擅长的“拿来主义”和“贴牌”绝技。在装甲重量不增反降的前提下,韩国首度开发的国产复合装甲同等条件下防御效能如能达到“豹”2A4所用钢∕陶瓷间隙复合装甲的1.2倍,就算是韩国在装甲技术方面成功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跨越式发展”。而“传说”中K2“将”要披挂的爆炸式反应装甲,时至今日仍未见实物装车,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又是个只能永远停留在PPT阶段的“马歇尔计划”。

以此为基础推算,K2“黑豹”炮塔正面防御动能穿甲弹的水平也就等效于360~480毫米均质钢装甲。55吨的战斗全重才达到这样的防御水平,放在当下无论如何不能称其为“强”。在世界第三代以上坦克中,这只能算是中游偏下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