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大学篇第一段(第一集大学其书)(1)

第一集 《大学》其书

修身立德,事业有成,家国天下,尽在其中。大家好,我们一起来品读《大学》智慧: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启《大学》的学习之旅,在学习原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大学》这本书,以及《大学》的作者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经北宋儒学大师程颐、程颢的竭力推崇,单独摘出来,独立成书。程颐认为:《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必须认真对待。从此,《大学》的地位开始突显。到了南宋,理学大儒朱熹又作了《四书章句集注》,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且将《大学》列为四书之首,可见这本书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

到了明清两代,由于官方大力尊奉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成为了主流价值系统,《四书》也就顺理成章的列为了国家科举取士的指定教材,朱熹的观点成为了唯一的参考标准。

朱熹认为四书的学习顺序,依次是: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再读《孟子》,以激其发越;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

大学篇第一段(第一集大学其书)(2)

大家有没有想过,朱熹为何要这么排序呢?

首先,从理解的难易程度来说,《大学》《论语》相对浅显易懂,而《孟子》篇幅最大,理解稍微有点难度。《中庸》的思想性是最深奥难懂的。所以,朱熹的排序,是希望我们由浅入深的学习。

其次,从文体结构上来说,《大学》是儒家修身的宏观纲领,给我们指明了修身的方向、次第以及框架。《论语》是语类体著作,其中大多都是修身的具体规范,可以说是《大学》内容的具体化。《孟子》这本书,文体雄迈,气势磅礴,满满的正能量,字里行间都是浩然之气和大丈夫精神。读《孟子》可以提升我们的修身境界。而《中庸》可以一句话来概括:致广大而尽精微。也就是说《中庸》包含的思想,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涵盖宇宙间最广大而又精微的道理和原则。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而不是其它的儒学著作?

这就要从四书的作者说起:《大学》主要是曾子的论述,《论语》主要是孔子的言论,《孟子》是孟子的思想,《中庸》是子思的作品。四位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子思是曾子的学生,且又是孔子的孙子;孟子是子思门人的弟子,也就是子思的第二代弟子。

这里面涉及到儒家的一个概念:道统。道统学说是唐朝的韩愈提出来的,他认为儒家的正统思想世代相承:从尧舜禹汤,传到文王、武王、周公。接着传到孔子,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这一派传给了孟子。形成了:思孟学派。这一派道统的共同点,就是都重视修身。这也就是为什么朱熹选择《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为四书的原因,这四本书的作者和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大学篇第一段(第一集大学其书)(3)

最后,简单讲一下《大学》的结构:

《大学》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被认为是孔子讲的,曾子记录的。传部是曾子论述的,由他的弟子们整理的。经部主要从宏观上讲了修身的三纲、六证、八目。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六证就是:止、定、静、安、虑、得。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部主要是曾子对经部内容的具体解释和详细说明。

以上是关于《大学》这本书的整体了解。下面,我们留下一个学习作业:每个人都要精读《大学》三遍以上。

下一集,我们来讲一讲《大学》的作者:曾子。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此,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大家可以将讨论的问题在评论区进行互动留言。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