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第28篇原创,转载请联系,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往期部分文章

【航空史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废气涡轮增压的P-47战斗机

【航空史话】身无彩凤双飞翼——双尾撑“北美野马”观察攻击机

【航空史话】排空驭气奔如电——二战美国P-38“闪电”战斗机

【航空史话】墙内开花墙外香——二战美国P-39“眼镜蛇”战斗机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

前言

前文《【航空史话】排空驭气奔如电——二战美国P-38“闪电”战斗机》写到二战中最经典的双发战斗机P-38“闪电”,有位读者留言:抗战期间,这款飞机也驻守过成都机场,还被改装成唯一夜间战斗机使用。淘金客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认为这位读者提到的应该是第14航空军第426、427夜间战斗机中队,他们的确也装备了一种双尾撑布局的双发夜间战斗机,保护成都基地不被日军袭扰。但这种飞机并不是夜战型P-38“闪电”(数量也极少),而是前文中曾经提到过的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

如果飞行在空中,“闪电”和“黑寡妇”的确很容易被弄混,后者的数量非常稀少。淘金客记得小时候还听过祖母讲故事:在田里做活时看见过“两个身子”的飞机飞过,不识字的她居然很清楚地记得“黑寡妇”这个名字!

“擦机器的查理”

二战打到1943年,美国和日本的舰队看似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海空大战,但事实上在太平洋的诸多岛屿间,美日双方的空中力量正进行着非常残酷持久的绞杀战。晚上19点以后,疲倦的飞机们陆续返回各自的岛屿机场。美国少爷兵们一边骂一边把自己的那份午餐肉和煮豆子填进肚子后,钻进帐篷里。太平洋岛屿的夜晚和白天一样闷热,“连雨水都是热的!”可是刚过12点,夜空中隐隐传来了发动机的轰鸣,机场上顿时警报连天,梦乡里的人们急急忙忙开始穿上靴子就往外跑——烂泥中这个最重要,至于裤子都可以算了!有人还抱着侥幸心理赖在床上,可机场周边的高射炮开始“咚咚咚”地开火,大家都跳进灌满雨水的掩体,拼命地挥手赶走水里的老鼠、蛤蟆。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2)

夜袭的通常只有1-2架轰炸机,足以让所有人不能入睡

高射炮火其实都是胡乱射击,意在吓退夜袭的敌机。当时驻岛部队的雷达只能提供大致的位置,精度还不足以指挥高炮射击。而且日本人这种夜袭规模很小,一般只有1-2架轰炸机,纯粹是骚扰!几颗炸弹落下来也不知会掉到哪里,但足以让所有的美国人神经紧张好半天。随着发动机场逐渐远去。美国人返回帐篷,可刚刚到2点,夜空中的发动机轰鸣声又响起来了!“见鬼!擦机器(地勤人员一般都在夜间检修飞机)的查理又来了!”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3)

高炮射击只能是撞运气

忍无可忍的陆战队飞行员们组织了夜间的空中巡逻,效果其实和高射炮差不多。狡猾的日本飞机远远绕着岛飞,巡逻战斗机知道他们就在空中,可啥也看不见!偶尔会有一次日本飞机清晨时撤得慢了,美国飞机会咬着牙足足追出去100多公里把他们击落!扰人清楚实在是招人恨之入骨!最幸运的一次,一架美国的F4U“海盗”战斗机在空中巡逻时,按雷达提供的方位前去驱赶,然后在空中试射了一下机枪,结果海上的鱼雷艇部队报告有架一式陆攻机掉进了海里!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4)

模型封绘:撞了大运的F4U“海盗”,注意实际并不是这种机翼上带雷达鼓包的夜战型

欧洲战场上是另一番景象:夜间空袭德国本土的英美轰炸机开始遭遇德国重型夜间战斗机的拦截,这些重型战斗机一般由Bf110双发战斗机或者轰炸机改装而成,装上了最早的机载雷达和多门大口径机炮,给盟军轰炸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德国甚至因此诞生了战绩超过100架的“夜战王牌”!损失一架重型轰炸机远比战斗机要严重得多——最起码一架轰炸机上就有10来个人!两个战场的盟军,都在期待自己的夜空之王!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5)

德国夜间战斗机用“斜乐曲”攻击盟军轰炸机

大型战斗机

夜空中的战斗,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发现和瞄准目标,首选的设备当然是雷达。二战初期,英国的雷达技术领先世界,在伦敦空袭时他们被德国轰炸机炸得很惨,所以已经开始秘密研制最早的机载雷达。这种早期的机载雷达工作在米波波段,因此天线的尺寸非常庞大,远超当时单发战斗机的能力。鉴于战局的发展,英国人很明智地决定对美国人开放领先的技术,询问是否美国是否能提供一种能够安装机载雷达并且能整夜巡逻的战斗机,来保卫伦敦的夜空。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6)

德国夜间战斗机上尺寸庞大的天线

美国陆军航空队(空军的前身)正在研究这个需求的时候,诺斯罗普公司的一位专家碰巧在场听到了一些风声并立即报告给了杰克·诺斯罗普本人。从只言片语中,诺斯罗普判断出陆航需要的是一架双发重型战斗机,足以容纳机载雷达、多个乘员(飞行员之外最起码还要增加雷达操作员)、较大的载油量(满足长时间巡逻)和重型火力——它的目标轰炸机可比普通战斗机要结实得多。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7)

陆航的P-38当时已经准备投产,但体量偏小难以搭载雷达

当时洛克希德的双发P-38“闪电”已经开始投产,但诺斯罗普知道它的体量还是不够——只有1名飞行员,火力也只是1炮4枪。显然“闪电”的1000马力级V-1710发动机太弱了一些。于是诺斯罗普为自己的重型战斗机选择了当时最成熟的2000马力级发动机——普惠公司的R2800星型空冷发动机,也就是后来P-47、F6F、F4U战斗机的动力。而P-38“闪电”的双尾撑结构表现优秀,新的重型战斗机立刻借鉴了过来。特别说一句,这并不算抄袭,事实上双尾撑结构也不是洛克希德独创——对手德国的Fw189侦察机更早采用了类似的布局。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8)

德国的Fw189也是双尾撑布局

1940年底,诺斯罗普正式向陆航提出新飞机的方案: 2台R2800发动机、由于担心产能不足以及废气涡轮增压器重量太大影响航程新飞机选择的是2级2速机械增压器、双尾撑结构、前三点式起落架、3名乘员(飞行员、雷达操作员、机枪手)、机翼中装有4门20毫米机炮,机背上装有1个非常先进的4挺12.7毫米机枪遥控转塔,诺斯罗普还打算在新飞机上采用全翼展的后退式襟翼,这种襟翼不光能改变机翼的弯度还能增加机翼面积……方案几经修改,陆航在次年1月下了原型机XP-61的订单,3月正式签署了合同。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9)

新飞机机背上准备安装与B-29同款的遥控机枪塔

“黑寡妇”

这种重型战斗机的研制对于陆航和诺斯罗普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以往的战斗机几乎都是飞机公司独立完成,但这一次由于要安装高度机密的机载雷达,需要陆航做好大量的协调工作,既不能过早过多让飞机公司知道雷达的全部情况——雷达也还在研制中,又要保证新飞机能顺利装上雷达。好在新型SCR720雷达的研发进展超过了想象——已经从当初计划的米波波段发展到厘米波,尺寸和重量都大大缩小,还采用了先进的碟形天线,无需安装像德国夜间战斗机那样一堆方天画戟一样的米波天线。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0)

SCR-720机载雷达已经是先进的碟形天线

珍珠港事件后,尽管诺斯罗普的原型机还在组装中,急不可耐的陆航还是立刻下了100架的订单。到1942年4月,订单已经增加到了410架时,通体漆黑的原型机终于拉到了试飞场上,立刻赢得了“黑寡妇”的名字。需要向喜欢漫威电影里“黑寡妇”的人提个醒,这个名字并不如电影那么香艳,而是美洲一种体型巨大的剧毒蜘蛛!比起最初的方案又做了不少修改,例如原本计划装在机翼上的4门20毫米机炮被挪到了机腹,这样做有几个原因:机腹位置还在飞行员身后的机炮在夜间开火时,巨大的炮口火焰不会晃瞎飞行员们的眼睛;机翼里可以增加更多油箱;地勤人员装弹也轻松了许多。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1)

4枪4炮的火力十分凶猛,位置也比较合理!

XP-61于1942年5月试飞,在27500英尺(9150米)高度上飞出367英里(595公里)的最高时速,在当时众多的新锐飞机中这个速度并不显眼,陆航和海航超过400英里的飞机都已经或者快要投产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增压器上, “黑寡妇”采用的2级2速机械增压器,高空会消耗掉发动机近三分之一的功率。不过陆航觉得这个速度对于急需的夜间战斗机来说可以接受,毕竟它和敌方高速单发战斗机较量的机会不会太多,于是让诺斯罗普加快进度进入量产,订单增加到了1200架!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2)

XP-61原型机,头上的机枪塔还是个模型

量产时诺斯罗普发现原型机上的后退式襟翼工艺复杂会影响产量,而且安排了全翼展襟翼的XP-61没有通常飞机上的副翼,而副翼是控制飞机横滚、转向的主要部件。这里有必要多说一句:不要被飞机垂直尾翼上那块“方向舵”的名字迷惑了!通常飞机转向是靠副翼改变飞机的横倾角来完成的,利用的是机翼升力的分力!垂尾上的方向舵只在起降阶段才会用到。XP-61没有副翼,会让飞行员的操作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就会大大增加训练成本和时间!于是诺斯罗普又取消了全翼展后退式襟翼,重新给“黑寡妇”装上了副翼。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3)

YP-61设备齐全得多,机头装了半透明的雷达罩

这样改来改去,加上还要等雷达,又用掉了一年的时间,准生产型的YP-61型到43年8月才完成,生产型的P-61A则是10月才正式下线并开始交付陆航。然而刚进入部队就又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机背上的4联装机枪塔在飞行中一旦旋转或者俯仰就会剧烈地震动!诺斯罗普和陆航部队想尽了各种办法,包括减少2挺机枪、装一个木质的整流罩等等,都收效甚微。好在它不转动的时候就没事。有些部队干脆让它锁死只朝正前方射击,这么一来飞机上的机枪手又没事干了,于是让他呆在基地里喝咖啡,飞机变成了2名乘员。还有的部队干脆拆掉了转塔把机顶焊死减小阻力。这种转塔当时还要优先供应B-29轰炸机,后续的好多P-61A生产时就没有安装。这个问题要等到更成熟的P-61B型才解决。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4)

模型:4联装枪塔一转动就会震动,这问题在B-29上也出现过!

边战边改

正式生产的“黑寡妇”首先被派往太平洋战场。经过训练、运输、配件准备,正式参战已经1944年6月的塞班岛上,第一个猎物就是“擦机器的查理”——日军一架夜间来骚扰的一式陆攻机。“黑寡妇”依靠雷达引导接近,飞到足够用肉眼瞄准的距离上一通齐射击落了它——和一般认为人的不一样,那时候即使是“黑寡妇”上先进的厘米波雷达也还不能直接指挥机炮瞄准,最后的射击必须要靠肉眼或者是P-61B型上的望远镜完成。“黑寡妇”们迅速在塞班岛的夜空中编织起了一张有效的防空巡逻网,保卫基地和B-29轰炸机,日本飞机接连损失之后,再也不能在半夜干扰美军的睡眠了。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5)

“黑寡妇”终结了日本飞机的夜间袭扰

中国战场中,“黑寡妇”的基地就在成都,保护从这里起飞的B-29轰炸机不受日机的骚扰,10月取得了第一个战绩。比较特殊的是欧洲战场,6月就进驻了欧洲战场的“黑寡妇”出乎意料并不太受欢迎,原因是英国有了更快的“蚊”式夜间战斗机。这种木头飞机早在1942年底就开始投入使用,即使装备了更笨重的米波雷达速度都超过了600公里!“黑寡妇”到来的1944年,“蚊”式也换上了厘米波雷达和更大功率的“灰背隼”水冷发动机,速度比“黑寡妇”足足快了将近100公里。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6)

同样装备了厘米波雷达的夜战“蚊”速度快得多

到了1944年的夜空中德国夜间战斗机也已经不多了,于是“黑寡妇”被打发去拦截射向英国的V-1巡航导弹。但这件活上“黑寡妇”也力不从心——速度比V-1慢,只能迎着拦截,而“蚊”式就能轻松追上去!速度成了“黑寡妇”最严重的缺陷!一般来说飞行员对“黑寡妇”还是相当满意的,飞行品质优秀,1台发动机熄火后的单发安全性远超P-38“闪电”,后者的单发生存率只有10%,而“黑寡妇”甚至能靠1台发动机完成滚转!但飞行员们夸完它以后往往都要补上一句:要是能再快点就好了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7)

面对喷气式的“嗡嗡”弹,需要速度更快的战斗机

诺斯罗普也早就认识到,在1944年战斗机不到600公里的时速有点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而当时最高速度通常是在空气稀薄阻力小的高空飞出来的,“黑寡妇”的R2800发动机只有机械增压功率损失太大,于是赶紧给它加上废气涡轮增压器。1943年通用的涡轮增压器就已经有了更先进的CH-5系列增压器,匹配更好的螺旋桨,新型“黑寡妇”的发动机下因此多了个进气口,重量也足足增加了2000磅(908公斤),但效果非常惊人:30000英尺(9100米)高度上速度足足增加了100多公里达到了692公里!而且起初担心的航程变短也没有出现!但诺斯罗普悔之晚矣!这种最新型的P-61C型“黑寡妇”投入战场已到了战争末期,带涡轮增压的只交付了区区41架就被勒令停产!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8)

博物馆里养老的P-61C,注意红圈中的涡轮增压器进气口

最后的努力

“黑寡妇”的合同还包括了白天为轰炸机提供远程护航的机型,为此XP-61E型去掉了雷达及其雷达操作员,重新了较小的机身减轻重量,座舱也改成漂亮的双人加长版无框气泡座舱,速度和机动性比夜战型“黑寡妇”提高明显。但试飞时已经是1945年中,而这时候北美的“双野马”光是速度就比白天型“黑寡妇”快了100多公里,还不算新型的喷气式战斗机!结果当然是停止了发展。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19)

白天型XP-61E,枪炮移到了机头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20)

性能更好的“双野马”,这也算一种双尾撑飞机

不甘心的诺斯罗普还在XP-61E的基础上又改出了专业的侦察型,沿用了XP-61E的双座版新机身,去掉武器加装了相机,发动机采用P-61C型的带废气涡轮增压的型号。陆航对这种侦察型“黑寡妇”兴趣很大,还没试飞就订了170多架,给予了F-15的编号!这个编号很熟悉吧?可不要当成现在还老骥伏枥的最经典三代机F-15“鹰”式战斗机,这是老编号,F代表照相侦察机,P-38“闪电”的照相侦察型是F-4和F-5,也不是后来的“鬼怪”和“虎”式战斗机。到1948年三军统一编号以后,F-15这个编号就改了RF-61C啦。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21)

F-15侦察机,名称是“记者”,注意机头的照相机窗口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22)

F-15的座舱很是宽大舒适

F-15首飞时已经是1945年7月3日,离二战结束不到2个月了。正式投产交付则是1946年9月。侦察型“黑寡妇”参与了战后对日本的全面测绘。到1947年交付了36架以后,合同突然被终止。其实也不能算突然,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猜到——喷气时代来临了,面对苏联的新型喷气式战斗机,最先进的螺旋桨战斗机都没有招架之力,无武装的侦察型“黑寡妇”更是刀俎之下的鱼肉。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23)

F-15的速度很难逃脱喷气战斗机的追杀

美国海军本来也对“黑寡妇”感兴趣,想让它到海岛机场上对付“擦机器的查理”。但后来海军有了同样装2台R2800发动机的格鲁曼F7F“虎猫”,性能胜过 “黑寡妇”许多!海军的夜战机就以“虎猫”为基础了。时移境迁,海军连更好的“虎猫”海军都没装备几架,“黑寡妇”的处境自然更难了——陆航给了海军10来架“黑寡妇”,还没熬到48年就退役了。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24)

同样的发动机,“虎猫”性能超出“黑寡妇”甚多!

结语

2015年秋的一天,淘金客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干。事毕时间尚早,于是来到大学里那间规模不大的博物馆,参观的人很少,原本需要预约的手续也简化了。拿出身份证登记,被叮嘱不要拍照,也无需任何费用,就已经进到了馆内。馆内很安静,淘金客按捺不住起伏的心情,快步穿过一排排的展品,来到了心仪已经的夜空女王面前。“黑寡妇”总共产量不到1000架,目前存世的仅有4架夜战型和2架F-15侦察型,其中之一就在这里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25)

北航博物馆中的"黑寡妇",感受一下硕大的体型

这是一架P-61B型“黑寡妇”,新刷的脂粉仍然难掩风霜——过去的数十年里保存条件一直不太好,重新修整也还有些问题,原本“黑寡妇”的机头罩应该是透明的,能够看见里面的盘式天线,现在也被涂成了黑色。它的个头比周围的飞机都要大上不少!通体漆黑仿佛是在成都上空无声地巡弋时染上的夜色,静静地注视着就能感受到那年代久远的杀气慢慢在空中弥散开来

美国二战战术运输机(航空史话月黑雁飞高)(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