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泥瓦匠有一天在工地,看到有一块大概几厘米的圆柱体,看起来亮闪闪的,好奇心很重的他,将此物当作宝贝装进了口袋。没想到,就是这个宝贝,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造成包括张有昌在内的 3 位家人死亡,妻子重伤,还有 140 人受伤。是什么 “宝贝”这么厉害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喜欢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圆柱体“宝贝”背后的故事。

历史背景。

1973 年 9 月,山西某市科技局申请钴 60co,用于农作物的辐射育种试验当中的放射源辐射装置。钴 60co是一种放射性的金属元素,用得好,它可以是天使;用得不好,那它就有可能是恶魔,会带来恐怖的灾难。

这份申请报告发到了二机部电光所。经过审查以后,六块钴 60co安全发到市科技局,放置在辐射实验室内,主要用于农作物试验。后来,科技局改名为科委, 1980 年又搬迁到了其他地方。当时搬走的时候,科委将能够搬走的东西都搬了,可是有一批试验设备,由于新办公点条件限制,最后留给了环境监测站来管理。留下的这一批设备和实验室当中,就含有危险的辐照室。

幼儿园泡沫圆柱体(圆柱体宝贝背后的故事)(1)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转移钴 60co,为灾难埋下伏笔。

1992 年,环境监测站计划拆了原来的老旧建筑,重新扩建办公场所。科委也要参与,确保放射性物质安全转移。为了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这些放射性物质安全转移,科委特地聘请了两位来自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前来协助。他们的主要任务就一个,就是将钴 60co当作放射性废物送到省里专设的库房进行储存,以免发生安全事件。

当年 6 月,外地赶来的两位专家与山西本地的三位专家一起,开会研究转移方案。6 月 25 日,转移工作开始进行。大家进行了分工,本地专家贺某负责监督,提供位置。外地请来的专家负责拆除钴 60co,即负责主要技术操作。剩下的两位本地专家,将钴 60co从不锈钢桶里取出,然后转移到另外专门的铅罐里。问题来了,既然作了如此详细的工作分工,为何在转移这种放射性的钴 60co时,还会造成后续的严重事故呢?

原来出在一个小细节上。当时外请的专家在拆除钴 60co 的时候,本地科委的贺某对专家说,下面只有 4 只钴 60co。前面已经说过,地下的俄井房中,是有六只钴 60co 的。两位 专家穿着防辐射服下了井,在井房当中直接取出 4 只钴 60co,结果另外发现了一个铅堵头,专家怀疑这个东西可能危险,于是顺便将它放入了铅罐。也就是说,专家最终处理的,只有 5 个钴 60co,还有一个钴 60co 在井底下。6 只钴 60co,一个来自法国,另外 5 个来自前苏联。就这样,剩下的一只钴 60co 留在了科委的井里。

7 月 4 日,钴 60co拆除工作完成。科委的贺某认为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就将原钴 60co房的钥匙转交给了环境监测站。

事故发生。

钴 60co已经成功转移,环境监测站认为此处可以放心扩建了。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地下还有一个 “恶魔”,一场特大安全事件准备爆发。当年 9 月,工程队进场,扩建工作开始。第一步是先对老旧建筑进行拆除。当爆破专家携带炸药前来,有人提醒过他们,这里以前做过辐射试验,最好检查一下。于是建筑队进去检查过,不过由于不专业,只是随意看了一下就安装了炸药。随着一声爆破声,原科委的老建筑被夷为平地。

因为工程需要,所以请了很多本地的村民参与地基清理。11 月,一个名叫张有昌的泥瓦匠工出场了。这一天,他很早就起床,赶往施工现场,开始工作。说起张有昌,只是一个普通工人,结婚一年不到。他的妻子叫张芳,20 来岁,怀孕五个月,在某工厂做挡车工。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这个家过得很幸福,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他们没想到,一场悲剧从地下而来。

幼儿园泡沫圆柱体(圆柱体宝贝背后的故事)(2)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到了工地以后,张有昌热情地与其他同村工友打招呼,然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上午,一个名叫张茂红的工友下井挖地基,无意中挖到一个金属物,亮晶晶的,只有几厘米长,看来没有什么用,直接就将这个金属物扔到了井外。此时的他根本不知道,这个可不是普通的金属物,而是钴 60co。在井边施工的张有昌,看到了从井下扔上来的这个东西,看着挺好玩的,顺手就将它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当时还以为捡到了什么宝物。

钴 60co带来的伤害。

钴 60co是放射性金属,放在张有昌口袋的那块钴 60co,如同恶魔一样,准备开始伤害人了。还不到中午,张有昌开始上吐下泻,肚子痛得他在地下打滚,非常难受。下午,他对家人说,自己还是肚子痛,而且心烦意乱。于是赶紧去了医院,检查后医生查不出原因,于是让张有昌留院观察。

由于妻子已经怀孕 5 个月,由张有昌的二哥来照顾他。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张有昌脸上呈现了明显的紫色,但医生还是查不出问题。接着,照顾张有昌的二哥也说自己肚子痛,频繁呕吐,心跳加快,有一些皮肤也变成了紫色。一看这种情况,医生怀疑他们患上了传染病,于是赶紧将他们进行隔离。可对他们兄弟俩连续监测了三天,却没有发现传染病的症状。最终联系了他们的家人,建议赶紧送去省医院。

接着,张有昌的父亲和岳父来了,背着张家兄弟,赶紧前往省医院诊治。到了医院以后,又是一系列的检查,但根本没有查出病因。岳父无意中在整理衣物时,突然听到金属落地,认为这是孩子的东西,赶紧捡了起来,再放入衣服中。最终,在省医院也查不出病因,两位家长只好让兄弟俩先回家。

幼儿园泡沫圆柱体(圆柱体宝贝背后的故事)(3)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惨案发生。

从张有昌捡到钴 60co开始, 14 天的时间,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久,当时在医院照顾张有昌的二哥也在痛苦的折磨中不幸去世。可是悲剧还没有结束。这时候,张有昌的父亲和妻子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了找出原因,岳父决定带张芳去诊治。一个普通的家庭,碰上了一场神秘的疾病,人人自危。去北京的路上,张芳的病情开始恶化,当进入北京人民医院急诊科时,她的身体接近枯竭了。可是这样的新闻传出去了,原因还没有找到,但忻州的南关村已经被 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原本很热闹的村镇,很快就冷清下来。张家父子因接触了钴 60co,最终遭遇了不幸。

北京这边,国内顶尖专家汇集于此,他们来到孕妇张芳身边,为她会诊。一些专家还带来了专业设备为她检查。经过研究分析,最终推断出,张芳可能遇到了过量电离辐射照射,同时也推断了,张家父子三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死。因为情况特殊,查出病因后,医院当即上报,国家相关领导要求尽快找到放射源。

寻找放射源。

接到中央指令后,大批专家团队赶往忻州和太原,选择那只丢失的钴 60co,但找了六次,都没有查出钴 60co去了哪里。关键的时候,山西一所医院的医生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说当时对张有昌进行检查时,看到他的口袋中有一个亮闪闪的金属物,如同圆柱体差不多。当时问患者,还要不要这个东西,张有昌最终摇头,表示不要了。专家一听,这个东西极有可能是钴 60co。于是调查医疗垃圾,可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始终没有发现钴 60co。后来有人找到了医院里的清洁工翟某某,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后,专家团队在路边找到了那只钴 60co。后来,钴 60co被装进铅罐,危机终于解除。

至于为什么钴 60co会被倒在路边,翟某说自己不想去垃圾处理站,所以就随便找了个路边倒了这些垃圾。而钴 60co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旅游景区,如果来晚了,那后果不堪设想。事后调查,这只钴 60co在张有昌的口袋一共待了 8 天。1994 年 7 月 30 日,忻州放射事故的后续调查终于结束,造成三人死亡,前后 141 人受伤。有 6 人被提起公诉,而那位贺某因为工作失职,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