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
除夕新年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啦!
小编之前向大家科普的春节冷知识,
不知道有没有让大家大开眼界?
一百多年前春节叫元旦,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这一次,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
一些有趣的少数民族春节风俗!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
文化和生活习惯,
这也形成了他们
与众不同的春节风俗——
彝族
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自然村的彝族人,在正月初八这天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部分成年男子会化装成“虎王”,在本村“毕摩”的带领下祭土神请虎神。
当地老百姓深信只有通过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图片来源:网易云南
傣族
春节期间,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玩甩糠包的游戏。玩到一定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带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对姑娘有意,就会追去姑娘家。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会设宴款待小伙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藏族
除夕当天,藏族人民会穿上艳丽的传统服装,戴着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
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还要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白节”。
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
蒙古族还要在除夕夜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要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送上天空,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以此祝愿来年能够步步高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布依族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要通宵守岁。
天一亮,布依族姑娘就要争相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壮族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做新的一年才能吉祥。
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于每年的正月三十举行。相传“吃立节”是100多年前,壮族人民为帮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勇士补过春节而诞生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哈尼族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用糯米做舂粑粑,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
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苗族、瑶族、侗族
“打同年”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同胞在春节期间村与村之间开展的一项联谊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后来,活动逐渐演化为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村寨之间的联欢活动,当地俗称“打老庚”,意为交朋友、结兄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得不说,
每个少数民族的春节风俗都各具风采。
看完这些,
大家是不是已经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更期待春节快快到来了
其实
不仅仅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会庆祝春节
世界各国的小朋友们
都会用自己的方式
庆祝自己国家的“新年”
日本年货市场“岁之市”
泰国的泼水节
越南挂年画风俗
新加坡与众不同的红包
······
想知道各国小伙伴们
是怎么过他们的“新年”的吗?
那就一定要关注
央视少儿频道
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啦》
和芝麻街小伙伴一起来过中国年
央视少儿频道的主持人们和
芝麻街小伙伴艾摩、甜饼怪
将在“狮城”新加坡,
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为依托,
通过生动的类比讲解与
情境化的体验,
向大家介绍更多
中国特有的节日风俗,
向全世界展示
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千万记得锁定即将登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少儿频道的
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啦》,
不仅能长知识、开眼界,
还有机会获得2019生肖版啪啪圈哦!
节目预告
少儿频道春节特别节目
《过年啦》播出时间
2019年1月29日 - 2月3日
(腊月二十四 - 腊月二十九)
每晚18:30
2月4日(除夕夜)
晚上1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