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从卫生间出来,看到洗手台上面的一层污渍,不由得再次想到了老于。几个月以来,他每次看到公司的不整洁之处,都会想起老于。

老于是公司之前的勤杂工,几个月前被陈总辞退了。老于走后,大家才发现老于的好,他这几年来,清洁、烧水、值夜,从来就没让人操心过。现在新找来的这个,不但搞清洁不认真、烧水不及时,而且还闲言碎语、倒是弄非,陈总很不满意。可是再找个合适的人也不易,只好暂且将就着吧。

老于其实并不老,而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有点瘦,戴个近视眼镜。大家之所以叫他老于,是因为他比公司大多数员年龄大一点。陈总虽然比老于年长几岁,却也跟着大伙儿叫他老于,顺口而已。

老于的工作不算繁重,每天就是打扫一下公司这一楼层的卫生,护理一下花草,早上用电热桶烧一桶开水,晚上值夜看个门,白天偶尔做点收发传达工作,基本就没啥事儿了。因此虽然工资只有两千多,但是他自己挺满意的。

勤杂工是干什么活的(勤杂工的另一个身份)(1)

老于被陈总辞退,源于一起失窃案。那是春节前的一天,陈总从银行里取了三千元新钞,准备春节时发压岁钱。当时由于要外出办事,钞票装在包里鼓鼓囊囊的,他就取出来顺手放进了抽屉里。第二天中午,他准备把那钱拿回去交给老婆,可是打开抽屉一看,那一沓钞票竟然不见了!几个抽屉都找遍了,就是不见!

他记得清清楚楚,钞票就是放进抽屉的,怎么会不翼而飞呢?他又四处查看,门窗都好好地。窗子是双层的,里面有保险,大冬天的就没有开过。门也是双保险的防盗门,丝毫没有撬过的痕迹。昨天走的时候肯定锁了门的,今天自己一直在办公室,也没啥闲人进来过,那么这钱走哪儿去了?

陈总想来想去,唯一的嫌疑就是老于!他为了让老于方便打扫办公室、打开水、浇花,就把办公室的一把钥匙交给了老于。老于也是全公司除了陈总之外,唯一持有老总办公室钥匙的人。

然而没想到,老于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陈总越想越生气,立刻就把老于叫来了。

陈总:老于啊,昨晚公司来过人吗?有人进过我的办公室吗?

老于:没有啊,就我今早打扫卫生进来过。

陈总:那······我抽屉里三千元钱怎么不见了?

老于:不会吧?陈总你再仔细找找,说不定你放哪儿记错了。

陈总:我没记错!

老于:那······要不要报警?

陈总摇摇头:不必了,没事儿,你回吧。

陈总当然想过报警,但是又想到就为三千块报警,传出去对公司影响不好,而且可能会把老于送进去,算了吧,就算认清一个人!陈总因此没有声张,过了三天,就把老于叫来,让他领工资走人。

老于问:陈总,为什么让我走?是不是因为丢钱的事?我可以肯定,这事儿跟我无关!

陈总说:呃……不是的,我没说是你干的。我有个亲戚要来,没办法,只好让你走了。

老于说:陈总,不能再考虑一下吗?

陈总说:这事儿,不考虑了!这样吧,这个月你干了十天,给你算全工资。另外快过年了,还和往年一样,给你一千过年钱。说实话你之前干得还是挺不错的。

老于站在那儿愣了半天,摇摇头,叹口气,拿着陈总给的工资批条出来了,也许他在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吧。

就这样,在公司干了三年多的老于,从此消失了。大家有时会想起他,不过是怀念他曾经的劳动,他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地板和窗户,他烧得及时而滚烫的开水,他护理得枝繁叶茂的盆景。当然这样的怀念也是很有限的,大家很快就会习惯和淡忘的。

这一天,陈总闲来无事,准备整理一下办公桌的抽屉和柜子。当他伸手从柜子里面往外拨拉杂物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方方正正的硬物,拿出来一看,竟然是那一沓崭新的钞票!

勤杂工是干什么活的(勤杂工的另一个身份)(2)

陈总愣住了,半天缓不过神来。他伸手从柜子里面向上面的抽屉摸去,发现抽屉和桌面之间有个缝隙。终于明白了,那钞票就是在他拉开抽屉的时候从这个缝隙里掉下去的!特么这破桌子什么质量啊,害老子冤枉好人!

陈总坐在那里,眼前浮现出老于无辜的眼神,以及他认真工作的身影,不由得脸颊一阵发烫。老陈啊老陈,你这干的什么事啊!

陈总翻腾了半天,找出了老于的电话号码,可是拨过去之后却是“暂停使用”。他有又叫来行政办主任小赵,问他知道老于的家吗,小赵也不知道。小赵又出去问别人,大家都不知道。陈总不由得自责,老于做了公司三年多员工,自己竟然连他家在哪里都不知道!

陈总想了想,翻出了老同学胡海的电话。老于是胡海介绍来的,他应该知道老于的家。那时候,陈总需要一个勤杂工,本打算让一个远房亲戚来,可是胡海介绍了老于。胡海是老同学,又是市作协主席,这个面子肯定得给,再说老于年轻有文化,所以让他来了。

后来辞退老于,本该给胡海打声招呼,可是当时气头上,竟然把这茬儿忘了,想起来实在无礼。陈总已经想好了,向胡海和老于道歉,让老于继续来上班,并且给他适当给点补偿,想必老于应该也是满意的。

陈总拨通了胡海的电话,寒暄几句,问道:老同学,你知道老于在哪儿吗?

胡海:哪个老于?哦哦,你说他啊,他去珠海了。

陈总:他去珠海干什么?

胡海:哦,在那儿装修房子。

陈总:他在珠海搞装修吗?

胡海:呃……,是是,老同学不好意思啊,我这会儿正在开个会,过后再聊啊?

陈总:呃……那不打扰了。

陈总挂掉电话,心里空落落的。看来老于去珠海打工了,现在也不会回来的。只好暂且就这样吧,等到有机会再和他联系。

一晃一月多过去了,陈总由于近期公司业务比较多,暂时就把这事儿放下了。

有一天午后,胡海突然打来电话,说道:老同学,你不是问老于吗?他从珠海回来了。今儿个下午我请你们一起聚一聚,这也是老于的意思,你不会不赏光吧?

陈总欣然道:那好啊,我做东!我和你也好长时间没一起喝一杯了。

下午,陈总订好包厢,可是打了几次电话,胡海却说正在陪一位作家签名售书,买书的读者太多,一时走不开。陈总等得不耐烦了,干脆开车来到胡海说的书店。

书店门口少有的热闹,进进出出的顾客不少。门口的巨幅海报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汉漠风云》!陈总心头一喜,是不是自己一直追看的那部网络小说实体出版了?那好啊,可以亲眼目睹一下作者真容,再买一套作者亲笔签名的书!

陈总走进书店,向着签名售书台看去,不由得大吃一惊!那正在忙着为读者签名并亲切交流的作家,竟然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容和身形,老于!没错,是老于,他的前面摆放着座位牌:作家于大光,笔名瘦马。

勤杂工是干什么活的(勤杂工的另一个身份)(3)

陈总愣在那儿,脑子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胡海啊,老于啊,于大光啊!你们这唱的哪一出啊?你们这让我老陈情何以堪?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陈总没有打扰他们,直到签名售书活动接近尾声,他才走了过去。老于看到陈总,表现得很高兴,热情地握手,热情地攀谈,依然像之前那样谦恭地叫他“陈总”。

陈总恍恍惚惚地问道:“老······老于啊,你真是瘦马?这也太神奇了吧!”

老于笑道:陈总忘了吗?我和你早就探讨过《汉漠风云》。

陈总恍然大悟道:对啊!我说那时候你总是能预测后续剧情,而且神准!

三个人哈哈大笑。胡海道:赶紧走吧,到了酒店再聊!今儿个陪着大作家卖书,肚子都饿扁了!

到了酒店,推杯换盏之间,一切才真相大白。原来,老于在三年前已经是崭露头角的网络写手,他的历史小说很受欢迎。当时市作协挖掘本地网络作家资源,作协主席胡海找到了老于,并且了解到他正在构思和创作《汉漠风云》。

胡海对老于的才气非常欣赏,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网络作家。但是当时老于还不能完全依靠写作生活,不得不在一个广告公司打工,工作艰苦而且创作环境很差。胡海很想帮助这位文坛新秀,所以他帮老于联系到了陈总的公司。

公司的工作相对清闲和稳定,尤其晚上的创作环境非常安静,因此老于很喜欢,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的第一个巅峰时期。也就是这段时间,他的《汉漠风云》迅速走红,被某大型文学网站签约为金牌作家,并且与某影视集团达成了作品改编协议。截至去年年底,他的电子分成和版税收入已经达到了数百万!

他之所以没有辞职,也没有透露身份,是因为他适应并喜欢上了那个创作环境,怕是一旦换了地方,会影响当时处于巅峰的创作状态。没想到,创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会被陈总赶出来。

陈总听得无地自容,红着脸道:老于啊,我老陈真是有眼无珠,而且胡乱猜忌,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请你一定要原谅啊!

老于笑道:陈总哪里的话!我不但不能怪你,而且应该深深感谢你!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给了我一份不错的工作,给了我一个绝佳的创作环境,这才有了我的今天!至于后来的事,误会而已,不足挂齿。

胡海道:看看看,合着没我什么事儿了?

三个人大笑。

胡海说:陈总啊,以后我们还得巴结着点于大作家,人家现在可是书坛红人啊!他现在已经定居珠海了,好几个地方的作协挖他呢!我不能放他走,非得请他做我们市的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不可!

老于笑道:瞧你说的,看扁我啊?我就算走到天涯海角,这儿也是我的根,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朋友兄弟,这里是我梦想升腾的地方,何况还有你这位恩师和伯乐!咱们市的网络作协主席这个位子,我还就当仁不让了!

陈总鼓掌道:说得好!不愧大作家!

勤杂工是干什么活的(勤杂工的另一个身份)(4)

后来,他们三人一直是最要好的朋友,携手发展,齐头并进,各自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只要逮着机会,三个人一定要坐在一起喝几杯的。

陈总常常对人说起一句话:一定不要狗眼看人低,一定不要胡乱怀疑别人!

作者河西醉客,优质故事领域创作者,并爱好历史、国学、书法,诚邀朋友们关注支持,多谢!更多精彩原创故事,请点击“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