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在躯体内起沟通表里两经作用的支脉。从十二经脉分出处称“离(别)”,进入胸腹腔处称“入”,于头项部出来称“出”,与表里经脉相会合称“合”。“离、合、出、人”,即概括了经别的循行特点。经别在胸腹部的全程都是阴经与阳经的经别同行,说成“与别俱行”;于颈项部,阴经随同阳经经别上头合于经脉。这样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对,称作“六合”。

连接十二经脉的是什么(其作用与临床意义怎样)(1)

经别具有哪些作用呢?

(1)加强了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表里两经并列而行,经过相合的脏腑,使表里两经之间又增加了重联系。即四肢部有络脉的表里联系,脏腑间有属脏络腑、属腑络脏的联系,经别则是躯体内的联系。这种表里相合的关系,说明阴阳经的用穴有其相互配合的协同作用。如:手太阴肺经受邪发热,常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曲池穴治疗等。

(2)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 十二经脉中,阳经均循行于头面,阴经只有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的无穴通路上达头部。通过经别的联系,阴经合于阳经,这样各阴经也上达头部。由此实现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突出了头部在全身中的重要地位。

连接十二经脉的是什么(其作用与临床意义怎样)(2)

(3)扩大了十二经脉对躯体各部的联系 十二经别的分布扩及到十二经脉所未到之处,因此使经络穴位的主治范围也相应地扩大了。如:足太阳经脉并不到达肛门,但该经的承山、承筋等穴可以治疗痔疾,就是由于足太阳经别“别入于肛”。(足太阳、足少阴经别图)再如:手阳明经循行到颈,并不至喉,但该经商阳、二间等穴可主治喉痹,这是因为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的缘故。又如:治疗带下疾患,多注重调理肾气,但在十二经脉中,足少阴肾经的循行并没有同带脉发生直接联系,这主要是通过足少阴经别“出属带脉”,从而使肾和带脉的联系趋于紧密。

(4)加强了各经与心的联系 足六经中通过足三阳经别与心直接联系,从而可解释各经所出现的“心”的症候。如足阳明经的“惕然而惊,心欲动”,足少阳经的“心胁痛”、“心下澹澹”,足太阳经的“狂、癫疾”等。

连接十二经脉的是什么(其作用与临床意义怎样)(3)

另一方面,又印证了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的理论(《灵枢·邪客》),对临床上分析病因病机、确立治疗法则,都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