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播了40多集了,评分一路下跌,现在已经掉到了7.2,估计等60多集播完,分得掉到6点几。

评分下滑不奇怪,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后宫戏不讨喜。爱看宫斗的觉得索然无味不过瘾;爱看朝堂戏的觉得这些纯属多余,频繁地穿插,拉淡了剧情。

《宋仁宗:共治时代》的作者吴钩前几天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了这点:“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全是自带光环的人物,这本身就是话题,就是流量,比什么宦官与皇后、公主的狗血之恋更有吸引力,也更有意义。哪个历史题材能带出这么多的牛人?这么好的IP不好好发挥,真是太可惜了。”

确实,北宋的精神和精彩,不在任一个皇帝,而在那一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灿若星河的人物。

这是真正的“明星”,千秋万代。

不过电视剧《清平乐》的原著小说是《孤城闭》,曹丹姝和张茂则、梁怀吉和徽柔这两条线再弱化,也会占去大量的篇幅。

清平乐王凯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厉害(慢悠悠的清平乐)(1)

其二,毫无疑问,《清平乐》这部剧是有门槛的,而且还挺高,它挑观众,需要观众自身的知识和它互动。

它不只是要讲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氛围,一个年代。它没有许多古装电视剧热衷的阴暗宫斗,也没有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这样的定位,注定了《清平乐》的后宫戏索然无味,朝堂上精妙绝伦。

而这种精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相信剧组在制作这部剧的时候,就很清楚这一点,为了品质,还是宁愿缩小市场。

这样的取舍,在现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殊为难得。就像吴钩说的:“真正体现历史文化美好一面的作品不多。《清平乐》让我们感受到那个美好优雅、文化兴盛的历史时代,让人对传统能有一种美的理解,我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历史剧出现。”

清平乐王凯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厉害(慢悠悠的清平乐)(2)

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盛世浮华,造极于仁宗嘉佑之治。”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多年前有媒体在网上做了个调查:如果能穿越回古代,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宋朝。

清雅、平和、安乐,跟明清剧那种莫名的紧张和争斗完全不同的感觉,《清平乐》这种,是向往的生活。

因为过去写过些苏东坡的文字,对剧中人物算是略有了解,这段时间,随着每天《清平乐》剧情的展开,不同人物的闪亮登场,又看了不少资料。

《清平乐》实在是填充了太多的内容,每一集都像是压缩饼干,说这部剧节奏慢的,你可能漏过了很多东西。

慢慢悠悠,它似乎就是慢慢展开的大宋繁华。“正午阳光”的认真,还有这种慢,在这两年《老酒馆》、《新世界》、《激荡》、《谍战深海之惊蛰》、《如果岁月可回头》这样的破烂玩意儿充斥的电视市场,尤为难得。

在这个电视剧已经进入集体弱智的时代,还能有这么一群人的坚持,真好。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努力,我们才能看到更多品质精良的东西。

清平乐王凯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厉害(慢悠悠的清平乐)(3)

王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心中的宋仁宗,“一个是仁,一个是忍”,吴钩认为“他很精准地把握到了宋仁宗的特点”。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演得挺好,前些天看到个挺逗的视频,把王凯的脸换成了岳云鹏。“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的画风真是立变相声。

不得不说,这确实不是小岳岳的菜。

而且小岳岳还就得胖点儿才有意思,真像王凯那么瘦,就没看头了。

清平乐王凯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厉害(慢悠悠的清平乐)(4)

清平乐王凯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厉害(慢悠悠的清平乐)(5)

清平乐王凯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厉害(慢悠悠的清平乐)(6)

清平乐王凯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厉害(慢悠悠的清平乐)(7)

清平乐王凯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厉害(慢悠悠的清平乐)(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