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毕雷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1)

黛玉葬花 毕雷藏石(以下均为毕雷藏石照片)

经过六年多时间的坚持与坚守,在历经了无数次的寻觅无望、组配渺茫、效果“差强人意”等种种“煎熬”;在感受了每个人物作品的一个个不同局部组合成型乃至十二个人物的不断组配成功后的兴奋、快乐;在一次次地享受到奇石组合与组拼的美妙及乐趣;在体会了努力、付出必有收获的至理等方方面面的“心志”荡涤后,终于 ,“金陵十二钗”拼接组合作品在辛丑牛年基本定型,作品初创完成,暂划句号,编入了自己的《斑斓石趣》石册,因初创过程中感触颇多,故撰写了此创作纪文,以记录这段特别的感怀。

兴致“立标”。从自己爱好上拼接组合赏石法后,尤其是有了众多的单体石俑拼接创作实践基础,便“张扬”了起来,产生了创作大主题拼接组合作品的想法,如冒出了要创作“陕西第十大怪”、“十八罗汉”、“金陵十二钗”、“大唐市井图”等诸多念头,特别是被石评专家康平老师冠名为“有种玩法很唬人”的“唬人”之后,这“诸多念头”就成为自己这个“唬人”之人的大理想和大目标,当试手创作的第一个 “十八罗汉” 主题人物作品完成并被《中华奇石》杂志采发后,创作的信心和激情更是大增,于是,决定以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明星人物“金陵十二钗”,作为当下拼接组合创作的唯一重点,布局自己的玩、赏石行为,暗下决心,创作出、创作好这组明星人物拼接组合作品,同时,以此为契机,在多石拼接组合欣赏、挖掘奇石组合美等的实践中,力争使自己的拼接组合赏石水平以及自己的拼接组合创作能力及水准等多个方面,有新的提高、跃升或突破。

廓清“要素”。拼接组合创作,是将两个或多个原生态奇石,以粘合的方法进行组合,组拼成一体,集合欣赏奇石的赏石法。即创作者借助拼接组合方法,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思维、手法等,深度“挖掘”单体原生奇石在不同“境况”下和不同“伴体”下的奇、美、妙、趣、雅等个性,让玩赏者尽情地体验自己发现和挖掘奇石奇、美、妙、趣、雅等的乐趣,是一种独特的组合鉴赏奇石的行为。其要理有二:一是将两个或多个原生态奇石,组配到一起,从整体上去欣赏、去观瞻;二是为了组配和观瞻的需要,进行原生态奇石的粘接、粘合创作,而非采用工具,借助人力“消涨”之法,改变每个原生石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这是拼接组合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的截然不同之点,也是拼接组合创作的极难之处。何谓“极难”?难在从自然界、从芸芸众生的原生石中,去寻找、去发现那些适合和符合创作主题的原生石,只能是有什么单体石,才能依此拼接什么相近体裁的作品。所以,创作拼接作品的“常规”,是以“料”做“菜”以“石”拼“品”。而构思预谋,命题创作,按设想去完成一个作品创作,那是非常难的,何况是一组,更是难上加难,很可能是遥遥无期。为此,“要素”在于“耐心与坚持”,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

拼力“耕耘”。六年之前,当自己确定了要命题创作“金陵十二钗”拼接作品后,就立即着手展开相关工作。首先是确定了以传统冠名的“金陵十二钗”各个人物为“模板”进行创作,借助“金陵十二钗”的创作实践,完善、提高、丰富自己拼接组合赏石的技法和能力。力求拼接组合出“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宝钗扑蝶”等十二组人物作品,达到体型美,五官端正,十二个人物的大小基本一致,辅助配景,恰如其分,不喧宾夺主,用奇石拼接组合的形式,展示奇石“金陵十二钗”的奇美、雅美、妙美……形成有独特观赏性的,深度展示奇石奇美的新颖组合作品,成为自己拼接组合作品中的一部力作。第二是用情、用心、用力投入具体的创作工作。所谓具体的创作工作,涵盖这样一些部分,即从奇石市场上收集和寻找组合“金陵十二钗”作品所需的各种原生石,即头型石、体型石、配景石等等;寻找、收集或制作配景用的一些非奇石材料;学习和熟练掌握那些不能以奇石进行配景、配器等物件的制作技术和工艺等。所谓用心,就是细化出创作十二个人物所需的原生石石品和非石配景配器材料,一一列出清单,逐个进行寻觅和制作。所谓用力,就是投入精力,投入时间,投入财力,实打实地落实清单计划,力争近早完成拼接作品所用的各类基材的筹备工作。所谓用情,就是以玩赏奇石的极大热情,以决心创作好”金陵十二钗“作品的浓浓激情,以享受玩赏奇石、创作奇石拼接作品过程之乐趣等,坚守、坚持、坚定“金陵十二钗”作品的创作“工程”,遇难不放弃,无望乃坚持。

恒心“必成”。生动的、有艺术性的、形象的奇石拼接组合作品的产生,并非是常人所认为,只是简单的两块或几块石头的拼接。拼接组合作品,是赏石者以自己的独特的赏石方法对奇石的理解、鉴赏,是拼接欣赏者从茫茫的、芸芸众石之中,发现它们并把它们完美的组合在一起,组合之前,他们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然艺术,由他们而组合成的新作品,尤其是命题作品,要比艺术大师们用人力创作的作品更具难度,因为“按图索骥”寻觅所需的原生石,可能遥遥无期,甚至是就不可能有的,这就是拼接组合作品的难度和不易。从六、七年前我决定创作“金陵十二钗“拼接作品,到今天作品的初步定型,历时数年,虽然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或以“高人”的水准,可能存有不尽完美的地方,但能成型、具备一定的观瞻性,实属不易,是凝结了自己许多心血和多年努力的一组作品。在历时数年的“金陵十二钗”作品创作中,自己真正的收获是,对创作好拼接作品、对拼接组合赏石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概括起来为三个字:精、意、灵。它们是拼接组合小品“成功”的生命三要素,也是玩石者从“拼接组合”中得到快乐,享受这种别致的组合赏石玩法和乐趣所必须掌握的要素和把握的要领。“精”,就是用于拼接的单体原生石,必须在某个方面具有独特的精品特征或属性。“精”是成功的拼接组合小品的基础,是单石鉴赏变为多石鉴赏把玩的根本。喜爱、喜欢赏玩拼接组合小品石的奇石爱好者,一定要确立一个“观念”,即:不是兴手拿来一块奇石就可以拼接组合小品的。如果认为随意的一块石头就可拼接,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是“踏入”了误区。玩拼接者选择原生石“基材”时必须坚持和注重的“标准”。要选那些具有某种特征或独特“个性”的,并具精细、精准、精致属性的一类原生石。所谓精细,就是玩石者在从石市上、石店里为进行拼接而掏“宝”和准备“基材”中,一定要寻找具有特别纹理、特意造型、特殊色彩等等有“特质”的、质美的、完好无损的各类原生石。精细,是指原生石具有细微化“结构”和造型,比如,身体石要有展现衣服纹理的线条,或站或坐或蹲的姿态等,如是展现某个特形动作的,要具有体现这一动作的肢体构造语言等。精准,则是指比例、形态等要与“实体”、要与所反映、表现的某个物像的极相近、极相似性,即有人们常说的“一眼货”的视觉性,是能够达到人人认同、解读基本一致的“趋同性”原生奇石。“精”是创作每个成功的、具备收藏价值的拼接组合小品石的“立命”之本。“意”,就是发现、展示、挖掘拼接原生石的奇美妙趣雅的“谋篇”、“布局”、“构想”等。如果说精选原生石是拼接组合小品的根本和基础的话,那么,“意”就是展示、发现、挖掘、衍生这些精准、经典的“基石”的关键,是拼接组合小品“立身”、成名和被人认可、接受、喜爱并收藏的“生存”形式。具体讲,什么是拼接组合的“意”呢?我认为就是从内涵上、哲理上、人文历史上以及利用成语、典故等多个方面,通过拼接组合方法,去表现、反映、展示、衍生原生石的奇美妙趣雅等寓意,进而达到可充分体现出原生石的组合奇美,这就是拼接组合的“意”。拼接组合中,表达和反映原生石奇美的“意”之方法是无穷无尽的。不同的人,由于其文化素养、自身阅历、逻辑思维、知识链接力、诠释事物解析问题能力、人文历史知识甚至性别、工作性质等的不同,都会影响到乃至“决定”了不同属性者的拼接组合的“意”的效果,也就是玩赏者发现、挖掘、展示、衍生手中原生石隐性的奇美妙趣雅的效果。虽然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意”的方式展示原生石的奇美效果,但是提高我们“意”的表达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共性“遵循”的。从进行“金陵十二钗”拼接创作的体验,起码有四点需“遵循”:(1)储备“境界”。就是广博知识,吸纳多元文化,阅览、借鉴同类和异类艺术作品表现手法等等,拓展自己的智源“视野”和深入解读不同质、色、形和不同纹、理、韵等原生石的能力,打好解读功底。(2)慎行“构思”。在拼接组合作品时,要多对收藏的原生石做深入解读,对它们的最佳、最特、最妙、最奇等“姿质”,要慎下“定论”,不凭一时心境就对手中的原生石做出肤浅的“盖棺定论”。因为,资深的赏石者都有感受,经过时间的检验、视野的拓展、智慧的增长,你的“定论”常常会有变化,会更加高瞻。(3)妙牵“姻缘”。 利用拼接组合法发掘、展示、表现不同原生石的奇美,玩赏者就如同是石与石之间的红娘。如何让石与石通过拼接组合呈现出新奇新美来,呈现出意想不到的雅趣来,“牵”的妙不妙很有学问的,它本质上是各项综合素养在赏石上的“灵光一现”。(4)创造“突破”。拼接组合原生石,妙就妙在没有程式和定法,这也是拼接组合让一些石友们痴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拼接的例子表明,布局、谋篇较好的“突破”,既能绝佳地展现原生石的奇美,决定着拼接作品的“生命力”,而且,伴随着“突破”的是给拼接者带来的乐趣。玩赏拼接者都有深切体会,那就是“突破”有多大,感受到的乐趣就有多大。“灵”,是拼接组合的拼接工艺手法。有拼接组合体验的石友应该都有感受,就是在确定了原生石拼接、展示的“姿态”后,要用粘合的方法把两个或多个原生石进行组合、定位,而看似简单的粘合、定位,其实內藏着技艺和功力,而非一粘就可的简单之事。为什么说粘合、定位还有技艺和功力呢?因为粘接的过程和“合成”的结果,最终决定了是否充分地、达意地、尽善尽美地体现出拼接者对原生石组合后的新奇新美的理解与展示,是作品形成的最终环节,至关重要。以“金陵十二钗”各人物的头部定位来说,抬仰式和低垂式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情绪是不同的。可以说,“灵”是最终让原生石在拼接组合作品中展示、表现它们的奇美妙趣雅等的“直接”方法,把握“灵”的方法就是处理好:活、巧、细、托。“活”,是指拼接出的意境要活泛、生动。能使赏者动容,为拼接作品、为拼接出的石之奇美而叫绝。“巧”就是接点、体位的把握要准确、巧妙,能充分体现、表达组合的主导思想。如头位的“定向”变化,可形成或“高傲”或“低微”,或“含蓄”或“张扬”等的不同人物个性“量度”,拼出不同的氛围效果。拼接中要“巧”出佳效,只有一个笨法,就是多尝试和观察原生石在不同角度、不同体位下的效果,选定最佳之位,完成拼接组合,这是对拼接者拼接技艺和功力的检验。“细”,是讲粘合、用胶,要把握胶量,做到粘合既牢固又无明显痕迹,“接点”自然,顺眼,无瑕疵,不露“怯”。“托”,就是要把握好每个拼接作品中的非石“辅件”的配设。即处理好底座、置景、小配件等对拼接奇石作品的衬托关系,做到精美却不喧宾夺主,既不让“辅件”盖过拼接奇石,又不能让问题“辅件”、粗制配景,影响拼接作品“品质”,恰到好处地“托”出拼接组合小品石的最佳效果,形成红花与绿叶的主副搭配的协调关系。比如说拼接了一个精美的人物,因表达形象和喻意的需要,得给该个人物匹配一把小扇,那就要仿真制作精美小扇,使人、扇相配,而不能配一把粗制滥造的扇子。在“金陵十二钗”作品中,所有非石附件,都为自己精心制作。

石缘“妙趣”。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今日,我以奇石组配的形式,展现石头记中的“金陵十二钗”佳人形象,无论大家对我的奇石拼接组合作品“金陵十二钗”如何看待?如何赏评?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些都不重要,对我来说完成了自己的一组“命题”作品,经历了完成中的风风雨雨,享受到了不同的拼接欣赏过程、作品整体创作完成过程的乐趣,足以。如果“金陵十二钗”组合作品能够给大家带来对奇石的新认识,能够激发大家对奇石的喜爱,那就让我乐不思蜀了。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2)

黛玉葬花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3)

宝钗捕蝶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4)

元春省亲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5)

李纨教子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6)

熙凤擅权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7)

惜春作画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8)

迎春赏景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9)

湘云醉卧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10)

可卿养性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11)

探春远嫁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12)

妙玉奉茶

各种动物造型的奇石(奇石金陵十二钗)(13)

巧姐夜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