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梅”是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不可避免地,“梅”没有出现在较早的“古事记”、“日本商记”和“风土记”中。即使在《万叶集》中,也是在三期之后才写的,所以几乎可以肯定是在奈良时代之后写的。
但在中国诗歌界,它出现的时间稍早一些。这是因为在中国诗歌中提到了“梅”,包括角野大王在“海风庄”中的“春日之梅”和Ki Ason Maro的“Kaiume Tosocho”。
角野太子是大友太子的儿子,死于 706 年。因此我们知道这首中国诗是在奈良时代之前创作的。不过,他是否真的靠看“梅”做到了,却值得怀疑。这是因为当时根据中国诗歌创作的情况并不少见。
梅花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
在奈良至平安时代,“白梅花”被称为“白梅”,而“红梅花”似乎只被称为“小梅”而不是“红梅”,其原身本来是奈良时代引进的一种“白梅”。
关于“白梅”的最早记载是在常和 15 年(848 年)1 月 21 日的《食日本工记》一文中的——【上御忍术,内宴如是,皇宫前的小梅,引言诗名】。
因此,似乎在仁明天皇时代,红梅不仅在忍寿殿种植,在东宫也有种植。此外,在基阳江中还有一首诗“二月寒轭春贪暖”,可读到“红梅花”晚开,晚开“后”。报春的白梅开了。这一传统反映在俳句的季节词中,甚至现在,白梅花晚开的形象也被赋予春天的信使。
但在中国诗坛,之所以说“白梅”就是“白梅”,是因为《庆国集》中平城天皇留太子诗中提到了“透兰”,毕竟,中国诗歌领先于和歌。
另一方面,在和歌中,没有提到“白梅”和“红梅”。读音被认为是中国风格的,不适合和歌诗歌。因此,即使《白梅》传到了日本,也很难知道是哪首歌是关于《白梅》的,因为在诗中只写成“梅”。
总之,《古今集》中没有使用“白梅”一词,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古今集”中还没有使用“白梅”。
下一部《御泉集》成书时,《小拜》写成三首诗(《古今六条》也有《小拜》四首)。
这些是藤原勘助的《如果你在前花园种下红杏,来年春天晚开》,民科内光常的《看看红杏的花》 , 以及「兼介在阿森家附近种下红梅,供奉,三年后花开。」都是指红梅,即使在《御泉集》中,和歌也没有提到“白梅”。在接下来的“Shuuishu”中,终于有了“白梅”。
作者鹤之、三胜、兼介在担任《古今集》编辑期间都是诗人。也就是说,他们创作的歌曲《白梅》有可能会收录在《古今集》中。对此,官方选出的《和鉴郎英集》会给我们一个提示。
这是因为在《和鉴吕荣集》中,有一个与“梅”分开的“小梅”部分,其中收录了两首和歌。其中之一是:
【只有你能给别人看,只有知道梅花色香味的人才知道】。纪友则还写到【色香味同,花开过往】令人困惑的是,这是一首关于“樱花”的歌曲。不过,如果说“樱花”是“色香味俱全”,那么“红梅”或许也适用。
而且,由于纪友则还没有读到《古今集》就已经去世了,也就是说《白梅》是他生前创作的。因此,我认为,虽然古今集还没有“白梅”的审美意义,但编辑们对“白梅”充满期待并写诗。
木先生很可能参与其中,包括 “白梅”终于在《枕上书》中被誉为“白梅有厚有薄”,而在《源氏物语》中,紫上更是尤为重要。平安时代中期,“白梅”的美感似乎在散文中得到了提升,而不是在和歌中。
《万叶集》中的梅之和歌仅次于萩,排名第一,有一百多首诗。可以说,这显示了当时的贵族们渴望中国这个先进国家的文化,并积极尝试接受的结果。
在关于梅花的和歌诗中,有一组诗成为现在的年号“令和”的来源。
题为《梅花诗三十二首序》,序言中,天表2年(730年)正月十三日,太宰府长官太宰之所持。整个九州,写道:“一时早春,微风徐徐”。梅在镜子前撒了些药粉。
“令和”这个名字取自这里的“令月”和“不和”。“和”也是和平的和声,所以很容易理解,但这里的“丽”是好的、优秀的、灿烂的意思。参与制定年号的万叶集时代学者中西进说,“令”的意思是“好”,年号是“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和期望的象征”。
“令和”是一个年号,表达了对一个一切美好而平静的世界的渴望。《令月》也称赞新年是美好的一个月。白梅花被描述为适合在早春充满希望的清新中绽放。
“我园梅花散,天上飘雪。”飘落的梅花,犹如天上飘落的雪花。
飘落的梅花如雪,是一首凝重的诗篇,让你感受到连接天地万物的博大与纯洁。除了以雪作梅、以梅缠莺之外,中国诗歌中还有一个范本,就是用和歌作优美的曲子。
《万叶集》还描写了贵族们的优雅举止,比如披着青柳梅枝自得其乐。
平安迁都时,皇宫紫真殿的前庭种植了梅花,与右近的橘树截然不同。此外,从平安时代开始,肉眼可见的花卉之美使人们对香味有了新的关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首描写古锦树梅香的诗。“我觉得气味比颜色更吸引人”。意识到我被气味而不是颜色的美丽所吸引,我认为香是从有人烧香的衣服袖子里冒出来的。
这首歌取材于当时流行的做法,在室内和衣服上用香木烧香,使气味好闻。
嗅觉似乎是一种比视觉或听觉更模糊的感觉,但并非总是如此,它能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例如,如果它让你想起一个人的气味,它会给你一种与亲近的人接触的强烈感觉。
如果不是冬天,而是一个温暖的“春夜”,会让你看起来更加光鲜亮丽。“春夜的黑暗,梅花香扑鼻,让人晕倒”。 “春夜,月光透过屋檐的梅花,亦是芬芳。漏出的月影穿过屋檐”。前两首诗出自《千集》,第一首是泉式部,第二首是藤原俊成。
首先,和泉式部的诗中说,在漆黑的春夜里,人们会被梅花的香味强烈吸引。
俊成诗中写道,春夜月照梅花香,连照四方的月光也弥漫着梅花香。就连月色的平静和柔和,都可想而知。
三是藤原定香在《新古今集》中的一首诗——“梅香传人袖上,屋檐漏出的月光倒映在泪湿的衣袖上,争香争芳。”
这首歌似乎是根据《伊势物语》第 4 节中的一个场景改编的,该场景描绘了一个男人想起了他已故的爱人。故事的正文是这样的:“二月梅花开,我恋上去年”
平安时代和万叶时代的另一个区别是,红梅是在白梅凋零后再开的。
“梅花染红,各有香气”、“折梅红香,今早雪落”。第一曲是``御泉集三常诗中说,即使是梅花由白变红,香不会有什么不同。第二首是藤原赖通在《新古今集》中的一首诗,将折枝的红梅与满园的白雪相映成趣。
梅花是喜庆的象征
白梅似乎一直很受欢迎,《枕上书》中写到“白梅既有黑暗又有光明”。在《源氏物语》中也有卷名,但如果再介绍一集的话,在《实里》卷中,在紫上死之前,她就像亲孙子一样爱着源氏。
她把二条院交给了仁王宫年仅五岁的源氏,嘱咐他要特别爱护花园里的红梅和樱花。紫死后,源氏为他心爱的妻子哀悼。“…当你能越过树梢上的阴霾,看到那片纪念品的红梅,还有莺歌啼鸣的时候,不要站起来看。一只夜莺不知不觉地来到有花可看的旅馆。”
在春天夜莺清脆的歌声引导下,源氏想起了花的主人紫,陷入了沉思。
梅花开的时候,自从开头提到的万叶集之歌,就与立春和新年重叠了。从本质上讲,这对几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庆祝的时刻。
在《大和物语》的第120行,藤原中平写了一首和歌,表达了久等被任命为右相的喜悦之情——“梅花早开晚开谁种”虽有早晚不同,梅花终于开,谁种下?
在《蜻蜓日记》第二卷中,有一首歌伴随着同父异母妹妹在作者父亲家的生日庆典。
“今天是去看篱笆梅的日子,因为冬天的雪让我迷糊了。冬天的雪过去了,今天我要去篱笆看梅在春天里”,作者正在以一种比喻的方式发表祝贺词。
梅花也是悲哀的象征
然而,尽管梅花是喜庆的象征,但其实也有一种悲哀,可以说是该喜庆的时候的反面。上面提到的伊势物语和源氏物语就是这样的例子,还有其他的——“东风吹来,就让它闻梅花香”。
这首诗是道真因诽谤被剥夺右相之职,贬为太宰府时所作。东风吹向京城道真府邸的梅树,写下府主不在也不会忘记春天,将东都的梅花香送往西方太宰府。
《更科日记》是七代末代菅原孝末娘道真从童年到晚年的日记。是从以本州岛为中心到京都的旅行,到达后在京都,描写了与同行的继母的悲伤告别。继母说:“我不会忘记你的,等梅花开的时候我就来了。”到梅花开的时候,继母没有来。菅原孝末娘最后折了朵梅花寄给了继母。
“我的请求还得等,我还没有忘记春天的梅花”,我还应该等待承诺吗?梅虽冻干,春来不忘,而你未至。对此,继母的答复是请等待,表达了作者的心愿无法实现的心情。
结语
伊势物语、源氏物语、菅原道真的和歌、更科日记,这些我上面引用的,恰恰相反地传达了一种痛苦的悲伤,正是因为春天的梅花盛开,季节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
梅花盛开之时,正是希望的季节,是时候拥抱春天的希望了。希望它是我们发誓克服困难并以光明的心向前迈进的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