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电台】分享欲变低的背后,藏着越来越世故的自己音频:00:0009:31
作者、电台 | 是阿余啊
“怎么很少见你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呀?”
“啊,这个呀,我太忙了,根本没时间。”
01
今天中午在公司吃饭,刚入职没多久的后辈小冰突然问我怎么不爱发朋友圈,我的第一反应是找借口搪塞过去,是的,搪塞。
不发布社交动态这件事,并不是我的真实想法。
毕竟无论有多忙,动动手发个朋友圈的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只不过是我不敢分享罢了。
是的,不敢。
人人都有分享欲,可并不是人人都能自如地调节其分享的阈值。
分享欲变低的背后,藏着的是越来越世故的自己。
犹记得,我刚进公司时,也如同小冰一样有事无事就发朋友圈,分享美食、旅游的地方、日常的生活等等,对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抱着极大的分享欲。
直到有一次,朋友千里迢迢过来看我,并送了我一条手链当做生日礼物,我很感动,一时上头就发了个朋友圈。
刚发完不到一个小时,我放在桌边的手机开始滴滴的响,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朋友送的这条手链同我的直属上司撞了款,好巧不巧,她前不久刚发了朋友圈。
结果显而易见,不管是为了日后平静的工作,还是避免成为“情商低”的代名词,我匆匆删了朋友圈。
自那之后,我仿佛是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再不敢点开分享朋友圈的按钮。
我甚至开始对自己的朋友圈感到陌生,开始思考哪些朋友圈是专门发给我看的,哪些又悄悄屏蔽了对我开放的朋友圈。
久而久之,我也就失去了最初单纯想要分享的初心,我开始懒得打理自己的社交平台,任由它成为寸草不生的荒地。
02
你有多少次一时兴起准备发个朋友圈,却在准备按下发送按钮的时候突然想起没有屏蔽某些人,然后在那一瞬间失去了继续分享的欲望?
我的热情尚存,理智却逼迫我冷静下来。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耗神去屏蔽一些人啊,干脆不发了好了。”
摆烂的结果便是越来越低的分享欲,而这背后,藏着越来越世故的自己。
我们开始慢慢褪去纯真的外衣,熟稔戴上精心伪装的面具,毫无破绽的迎合其他人。
我们不再是因为喜欢就兴冲冲的发社交平台分享。
我们开始降低期待值,降低分享欲,被迫成长为一个懂人情世故的成年人,唯愿在这人心莫测的社会中保全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小赵,她跟男朋友李某感情很好,发展也很稳定,后来他们之间开始谈婚论嫁,小赵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动态的频率开始变得极低。
我当时工作太忙,也没想太多,只当她是忙着准备结婚的事情。
直到她结婚之后,某次三两好友出来聚餐,我才知道另有原因。
小赵当时是这样跟我说的:“他妈妈不喜欢我在社交平台上抛头露面,整天发些无聊的东西,没办法咯,我为了讨她喜欢,只能这样了。”
无奈的语气却透露着背后的心酸。
因为你得讨好他们,因为长辈不喜欢,因为你不能让你的分享欲成为婆媳关系破裂的导火索,所以哪怕你想要分享的心情再迫切,都得生生按捺住。
分享欲靠热情回应而延续,因规劝回避而消散。
当我在思考影响这件事情的因素时,我已经忽略了事情本身。
这句话放在分享欲上同样适用,当我开始考虑分享会给我带来的后果时,我已经忘记了当时那份纯粹想要分享的心境。
03
我曾经的大学同学,特别喜欢跟人攀比。
社交平台上全是她炫富的日常。
别人发布的动态她总要在下面评头论足,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于是她可见的朋友圈越来越少,她身边的真心朋友也越来越少,能够毫无保留地和她分享私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人是群居动物,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分享欲,分享欲一旦降低,便意味着我们在慢慢走向成熟,开始远离那些和我们不在同一频道的人。
有时候的分享欲变低,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件好事,那意味着我们走向成熟,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日子充实的根本无暇去时时刻刻的跟人分享。
但有时候,它意味着我们开始对社交变得恐惧,开始害怕自己的分享无法得到回应。
陈鲁豫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内心永远不可能向别人完全敞开,每个人只想把自己想分享的东西给别人分享。”
是的,我们不可能分享百分百的真心,但我们也不可能百分百的不去分享,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越来越世故的自己,然后逐步降低分享的期待值,直到降到自己可控的阈值范围内,再大胆的去分享。
“那天我跟你说想看看你那边的夕阳,并非我眼里无黄昏,并非我抬头所见的黄昏与你的不同,而是我也希望你把你的所见所闻,热气腾腾的分享给我。”
分享欲变低的背后,藏着的是越来越世故的自己。
但某些时候,分享欲也是保持终生浪漫的开始。
与君共勉。
——END——
作者 | 是阿余啊
编辑 | 流浪的猫
配图 | 百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南风追梦】,版权所有,抄袭搬运必究!
往期推荐:
3. 别爱太满,别睡太晚
4. 当代女生太过用力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