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隧道股份、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承办的城市更新“上海模式”发布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会议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秦畅主持,隧道股份党委副书记、总裁周文波,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出席会议并致辞。
据悉,城市更新“上海模式”是隧道股份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批研究成果,由隧道股份会同上海大学社科团队及各大专业院校理工团队携手合作、共同发布。
课题组从“城市更新的时代定位与多维内涵”“以人民为中心:上海城市更新的新理念”“新理念下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实践模式”“以新型城市更新推动上海后疫情时代社会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城市更新的“上海模式”。报告认为,基础设施更新既是一种技术过程,也是一种治理过程,还是一种社会化市场交换过程,在基础设施更新全生命周期中,要贯彻创新赋能、多元联动、精细化、全年龄友好和文化传承等社会性价值。
隧道股份党委委员、副总裁葛以衡发布了“上海城市更新十大创新成果”。十大创新成果由一个数字化平台、一类投融资模式、六项创新技术、两项示范工程组成,具体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智慧决策与运管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投融资模式、滨水公共空间和街道空间更新技术、沉井式地下智能停车技术、城市地下空间更新建造技术、供水管网非开挖修复技术、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操作规程、嘉浏智慧高速示范工程、内环年轻化示范工程等。
随着我国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基本结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转向城市更新。当前上海城市更新出现了哪些新特征?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教授认为,一是注重公共物品供给的均等化,给市民提供人生发展的重要支持体系,让每个个体的价值获得充分尊重,为全体市民和外来创业者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条件;二是注重共建共治共享的营造观,推动更多社会主体基于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参与到城市治理之中,鼓励公众从传统治理逻辑下的被动响应者转变为共建行动的积极行动者;三是注重对多层次需求的精准回应,使得人们多元且动态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四是注重对人本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呼应,打造良好的人文关怀体系;五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家园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指出,城市更新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在物质形态上的变化,更是一种传统生活结构的破除和现代生活体系的重建过程。居民如何适应新社区的生活环境,并调整自己的心理认同,融入新的社会组织,重构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理念。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骏研究员认为,上海在继续建设维护“城区—街区—社区—小区”多个层次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应注重空间使用,尤其是以空间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公共文化精神。在推进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的过程中,要注重多样性,更好体现受益群体全覆盖和需求回应全方位。要提高参与性,推动人人起而行之,落实民生实事项目长效化机制。
会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李荣山副教授发布了由课题组收集的城市更新民意调查数据。来自隧道股份的一线实践者以三组具体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如何以理念、技术的迭代更新建设人民城市。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周丹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