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皇帝时期开始,天下就开始以所谓仁义来扰乱人心了。等到了尧舜时期,他们照着先前的模样来治理天下,像是复刻人的模样一样,可以复刻出大体的轮廓,却忽略了那腿上的毛发和脖子上的软毛,他们只是治理了表面的一些现象,其实人心已经开始变了。

庄子在宥篇(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1)

尧舜费尽心血想要用仁义来教化人民,耗尽毕生精力想要制定出完美的制度,但结果可想而知,还是没能够做到长久,还是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所以他们都成为了历史。尧那时候把讙兜放逐到崇山;把三苗赶去了西北;把共工留在了幽都,这都是不能够顺应天下大治的实证啊!

从尧舜之后,到夏商周三代,天天熙熙攘攘动荡不安。坏的方面,出现了夏桀,盗跖之类;好的方面,出现了曾参、史䲡等人;社会纷争四期,还出现了儒家和墨家争论不休。

从此以后啊,天下有人欢喜有人愁,不相为谋;有人耍聪明,有人玩愚笨,相互为谋;好的和坏的的,荒诞和真实的分的清清楚楚;这是天下走向衰败的征兆啊。大家没有了共同的习性,生命从此变得复杂和浪费时间。人们开始追求知识金字塔的顶端,殊不知,自此以后生命便没有了尽头。

庄子在宥篇(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2)

人民的智慧,生产出了绳子和笼子,却没想到会用来困住人民;人民的智慧,生产出了镰刀和斧头,却没想到成了裁决人民的工具;这天下互相践踏混乱不堪,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心乱了。

所以,那些有点圣贤之德的人,他们躲进深山,住在岩洞之中;而那些拥有万千崇拜的君子呢,他们每天战战兢兢地站在朝堂之上。这世道,到处都是自寻死路的人,还有那些有罪的人,只要抬眼就能看见。而你再看看那儒家和墨家,还在为各自的观点至死不渝的争论不休!

意,甚矣哉!

他们难道就没有感到惭愧吗?难道就没有人争辩讨论过他们这样很无耻吗?这样看来,那些所谓的圣人们是不是就像是架在人民脖子上的刑具呢?而他们提出的仁义,是不是就像是刑具上加的那把锁呢?

殊不知,曾参、史䲡等圣人是不是在给夏桀、盗跖之类的人在前方引路呢?所以道德经上说,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庄子在宥篇(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3)

从外篇过后,感觉庄子没少读《道德经》啊,感觉庄子写的文章像是在试图用自己的观点解释《道德经》,就像是我现在用自己的文章想要解释《庄子》一样。我是粗浅且不懂装懂,不知道庄子有没有看懂老子呢?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