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标语(红色商南南街小学和县立初级中学的抗日救亡活动)(1)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特别推出“红色记忆”栏目,追寻先辈足迹,聆听发生在商洛的革命故事。旨在,重温革命历史,弘扬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永放光芒。

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标语(红色商南南街小学和县立初级中学的抗日救亡活动)(2)

商南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红色商南》收录了当年战斗在商南这片热土上的革命前辈那段红色革命斗争史。旨在“存史、资政、育人”,就是要深入挖掘商南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弘扬革命老区精神,用红色文化补足精神之“钙”,用红色文化滋养文化自信,用红色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动员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攻坚克难,砥砺前进、奋发有为,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建设更加富裕美丽幸福新商南而不懈奋斗!以下为本书节选内容:

南街小学和县立初级中学的抗日救亡活动

冯国琦 王启智

抗战初期,我们在南街小学(现城关小学)读书。

1937年秋,南街小学来了三位青年教师:孙惠川、孙仁州、王友贤。两位孙老师是堂兄弟,湖南人,王老师是关中人。他们一来就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日救亡,团结爱国师生参加各种救亡活动。他们给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黄河大合唱》《卖报歌》《五月的鲜花》《我们在太行山上》《工农商学兵一齐来救亡》等抗日进步歌曲,组织学生上街演唱。南街小学多次举办抗日演讲会,孙仁州老师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发了全校师生对日军的愤恨。演讲会后,师生们高呼抗日口号,立即在校园里刷写抗日标语,上街游行。1938年夏,在课堂上,孙惠川老师给我们讲了八路军在平型关获捷的故事,他还解释说八路军就是二年前在这里的红军改编的。三位老师的爱国抗日活动不但得不到县政府的支持,反而处处刁难阻挡他们。1939年春,国民党商南县政府以异党言论为由,解雇了三位爱国进步教师。

1940年元旦,县政府叫南街小学举办庆祝元旦晚会,学校让我们毕业班出节目,我们几个同学找到校长袁海清,建议借此机会搞抗日救国宣传,袁校长支持我们的想法,我们请袁校长给编两个反映抗日救亡斗争的戏,袁校长痛快地答应了。因为当时国民党商南县当局根本就不重视抗日大事,没有关于抗日的书籍和宣传材料,所以剧本要靠自己编。袁校长不分昼夜地赶写出了《通敌恨》《抱伤赴战》两个曲剧本,演出后很受群众欢迎。

1940年秋,我们考入县立初级中学三三级(民国三十三年毕业)。

1941年冬,三三级组织了一支宣传队,我俩和石允璋合编了一个剧,叫《汉奸的下场》,连同在小学时演过的《通敌恨》《抱伤赴战》。宣传队连夜赶排,抢在元旦前排好了。1942年元旦,在县城召开庆祝大会,上午,县中学生代表杨国甫在大会上做了抗日救亡宣传讲演,下午,我们宣传队演出了抗日救亡的戏剧,庆祝元旦大会变成了抗日动员大会。

1942年春节,我们宣传队又利用寒假到清油河街演出,群众看后很受教育。直到1944年初中毕业,我们宣传队坚持年年在县城和附近农村演唱这些抗日救亡戏剧和歌曲,起到了唤起民众一致抗日的作用。

(陈远映 整理)

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标语(红色商南南街小学和县立初级中学的抗日救亡活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