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
武强年画里的灶神像
编者按: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祭灶的事,通常由每家每户的男人操办,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灶王爷乃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司饮食之神,是家家必供的一家之主。对灶神的祭祀源于对火的自然崇拜,后来发展成祭祀先炊之神。祭灶为什么要给他供以糖瓜和喂马的草料?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好话多说随风腿船。灶王爷腾云前面走,灶王奶奶紧跟在后颠。灶王爷点起一把火,灶王奶奶用小扇子扇。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灶王爷回宫降吉言。”
这是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在《节日的吃》里,描写老天津祭灶时小孩子念的顺口溜。
其实,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在赵州,腊月二十三黄昏,家家户户都会在灶王爷神像前烧三柱香,供上水果糖瓜和喂马的清水草料,烧完香,还会揭下一年来烟熏火燎熏的灶王爷画像焚化,祭灶人边烧神码便念叨,祈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的事,通常由每家每户的男人操办,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这是因为传说中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为避“男女之嫌”,才不用女人祭灶。
灶王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要给他供以糖瓜和喂马的草料?原来此公乃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司饮食之神,是家家必供的一家之主。对灶神的祭祀源于对火的自然崇拜,后来发展成祭祀先炊之神,汉代以后受神仙思想及道教影响,灶神成为专司监察善恶掌管家庭成员命运之神。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位大人要骑马返回天宫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间的善恶,以便决策向人间降福或降灾。所以,灶王爷行前,一定要为他备足座骑的饲料,至于说供糖瓜就更加意味深长了,糖瓜咀嚼起来嘴里甜且极粘,能粘住灶王爷大人的嘴,防止他见了玉皇大帝满嘴跑火车,让他少说为佳。
糖瓜很讲究,是麦芽糖做的。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甜瓜形或南瓜形就叫做“糖瓜”。记得小时候,学校门口就有一位提着竹篮专门卖关东糖的卖糖老头,糖软化后可以随意抻着玩。糖瓜,则是过年时才可吃到的稀罕物。隆冬时节,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酥香甜,别有风味。旧时,糖瓜在赵州的年集上随处可见,有推着小车卖的,还有的就地儿铺块包袱,上面是山堆似的糖瓜,大人孩子围成圈,挤都挤不进去,卖糖瓜的是年集上的一道风景。如今,赵州集市上糖瓜几乎绝迹了,唯有城东杨户村的贾令志老汉还在做这种原味老糖瓜。这些年,老贾一直在石家庄市卖糖瓜,他说:“特别是腊月二十三这天,好多人是看了我摊位上的牌子,才想起祭灶和小时候吃糖瓜的事。”
民间供奉的灶君神码各不相同。武强年画里的灶神像皆突出主神头部,俗称大脸灶,神案前设聚宝盆及鸡犬,两侧有属吏仙童,虽是小神,但却有相当气派。笔者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就曾见到过至少四种以上灶君神码。一种为灶神夫妇形象,神案前有宝马驮着钱财珠宝,两旁有门神侍立,画面两侧又竖排绘有八仙形象。灶王府上方置当年节气表,装饰二龙升腾及快马报事的使者奔向南天门的图像。另一种双座灶君神码中仅刻灶君夫妇而无属吏仙童,但神座下端有牛郎织女图像,有祈祝农业丰收、丰衣足食及家宅和美之意。最有意思的是那种线墨版的灶君像。灶神两侧有两位夫人,神案下方为大门,有秦琼尉迟敬德守卫,又有马童牵马,看来,人间早已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了,而神仙们尚未改革,还在坚持着一夫多妻制。
在民间,灶王爷的传说也很多,家乡一带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说灶王爷叫张生,家大业大,属现如今的富豪,媳妇李氏孝敬老人,持家有方,甚是贤惠。唯一一个毛病就是不生育。过了几年,张生心里不如意了,娶了第二房媳妇郭海棠,虽说貌若天仙,长得没挑儿,但是个游手好闲的角色,乡下称这种人是老鼠嫁猫——光吃不劳。张生娶了郭海棠后,对李氏横挑鼻子竖挑脸,后来干脆把李氏休了。李氏从此更勤劳了,没日没夜地干,日子越过越好,不几年就成了骡马成群的大财主。再说张生和郭海棠懒惰成性,谁也不肯干活,坐吃山空,几年下来把个偌大的家业挑净,连饭都吃不到嘴里了。美人儿郭海棠硬生生饿死了,张生无奈,只有拉上枣木棍子要饭吃。这年腊月二十三,他要饭要到李氏家,李氏隔着门缝一瞧是他,恻隐之心顿生,便叫侍女把他领进厨房,让他尽饱吃。张生正狼吞虎咽地吃着,李氏进来了。两人一照面,张生羞得脸红脖子粗,一头扎进了灶火里烧死了。张生到了天上,向玉皇大帝认了错。玉皇就封他为灶王爷,掌管各家祸福。(作者:赵志勇)
责编:王栋
,